本报记者在街头随机调查。 徐延春 摄
山东大学毕业生李栋,在距考研(论坛)
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收集了一周的晚报,花费了4天的时间做定量分析,给本报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22日,李栋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告诉记者,得知晚报要搞读者调查时,他正在复习报纸编辑学,当时便觉得这是个难得的实践机会。他转而又想到:自己说的不一定客观,也不一定准确,是不是可以搞一个小型的问卷调查呢?
说做就做!李栋先攒了一周的报纸。攒完报纸的当晚,李栋就设计了10个问题,先打印出了一份进行完善。后来,他又自费打印了100多份,通过自习室发放、让朋友帮忙发放等形式,两天时间内收回了94份。
“回头看看自己整理的这些文字和图片,有欣慰也有遗憾,欣慰的是自己终于完成了这项工作,能够把自己的建议及时传递给咱们晚报;遗憾的是自己的水平有限做得不够好,总觉得可以有更好的分析和建议,却无以言表。”
为了更好地做这项工作,李栋查阅了一些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的书籍和学术论点,从网上观看了《齐鲁青未了》的纪录片,下载了《燃情岁月:齐鲁晚报20年发展史》系列文章,也参阅了《齐鲁新闻奖作品集》、《齐鲁晚报作品集》等。
李栋告诉记者,今年7月份的时候,他已和晚报有了亲密接触,当时他当上了晚报读者评论员。“那时是想通过报纸了解社会上的知识,学习新闻写作的方法”,李栋说,做完这个调查后,“感觉和晚报更近了,感情更深了。”
(齐鲁晚报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