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如何走出迷途 培养目的不清学教功利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新闻资讯 >> 正文 研究生培养如何走出迷途 培养目的不清学教功利

考研试卷库
研究生培养如何走出迷途 培养目的不清学教功利

  “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现在的研究生数量很多,但是创新的能力不够”。12月10日,海南博鳌。参加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五届学术会议的院士们对工科研究生的培养表现出强烈的关注和忧心。

  而一个月后,将有百万学子参加竞逐的2006年度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将如期举行。一方面是报考者踊跃,一方面是培养者忧心。研究生的培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且看院士们热议———

  培养目的不清学教都太功利

  研究生培养似乎正在迷失自己的方向。院士们说,关键是教学的目的没有搞清,学教都太功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委员会的师昌绪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院士幽默的一问一答发人深省。师昌绪院士问:学生为什么要当研究生?徐幽默作答:拿个学历!师昌绪问:老师为什么带研究生?徐匡迪再次大笑应和:找几个帮工的!

  师昌绪院士疾呼,培养研究生的观念和研究生自己的观念都要改变,否则研究生招得越多,社会越不稳定。

  来自清华大学的李恒德院士说,为什么要招研究生,要对他们寄予什么样的期望,需要什么样的研究生,这些问题很重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徐德龙院士说,现在对大学的评估太多,弄得大家都很功利、浮躁。我们说一个人一年发500多篇学术论文,这样的论文能有多少学术创新的价值?

  徐匡迪院士最后不无忧心地说,现在没有一所大学愿意说自己是“工程师的摇篮”,大多数工科研究生毕业后宁愿去做股市操盘手、做经济管理,也不愿意去做工程师。这样的问题不解决,以后搞工程研究的都去卖股票了,我们的工程研究真的会后继无人。

  研究生量多原始创新型人才少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的李大东院士说,院里博士硕士申请的专利占全校的四分之一,相当一批学生成为中石化的骨干。国外有的东西,他们能很快拿过来改进,反超国外的技术水准。但是,国外没有的,自己能第一个提出的很少。这样的骨干多为改进型的创新人才,真正原始创新型的人才太少。

  徐匡迪院士主张,我们的导师不要只会“填鸭”,更要学会“放羊”,让学生自己去找草吃,找水喝。有很多学生做自己导师的题目很会在行,一旦离开老师就什么也做不出来,根本就没有创新。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曹湘洪院士认为,企业是创新人才的主体,培养这样的原始创新型人才,要走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相结合的道路,我们很多企业在搞基础性研究方面已经做得很不错,但还要加强,研究单位要搞项目责任制,根据项目需要找高校和科研院所,这样培养研究生更有针对性。

  北京科技大学的柯俊院士说,未来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自主创新,持续创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首要的工作是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我们现在培养的研究生是未来20年到40年后用的,那个时候发展如何,现在的方向至关重要。

  培养创新型人才学科交叉是正途

  对于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与会院士也是各抒己见,献计献策。

  徐德龙院士说,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够,原因很多。一是我们的课程设置有问题,我们要搞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那么我们的本科教育是不是还是要以教育产品为对象?到底该怎么定位本科教育,比如,无机材料化学、钢铁冶金的本科生要不要做毕业设计,硕士研究生是否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博士生是否该全力向创新型人才培养?二是我们的实践环节跟不上去,学生实习的经费增长赶不上火车票价的增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太好,基础打得不是很厚实,很多研究生的论文都写不好,标点符合都用不好,高中阶段过早的分科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基础。

  李恒德院士说,人才创新和知识创新要结合起来,学科交叉非常重要。课程设置要自由,要稳定,更要交叉。现在,我们很多大学变大了,但交叉还不够,还没有真正像美国大学一样交叉起来。他说,交叉只是一种手段,生物、化工、信息真正实现了大跨越大交叉了,我们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徐匡迪院士分析说,培养创新型人才,学科交叉是正途。现在我们的大学近亲繁殖很严重,本硕连读、硕博连读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跨越和交叉。

  徐匡迪院士还幽默地说,我们的博士不“博”,博士变成“深”士,除了自己研究的这一个方向点外,其他的几乎都不懂。硕士博士要多学基础课。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应该多交叉培养人才。“技术创新来自联想,联想来自博学多才”。

  师资水平和力量配置要跟上扩招步伐

  研究生原始创新型人才的不足,是不是扩招惹的祸?对此,与会院士和各界代表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严东生院士质疑说,高中大学都要扩招,研究生说要扩招10倍,有这个必要吗?研究生的扩招直接导致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缺失。

  徐匡迪院士说,研究生能力如何,不在数量,关键在质量。20%的高中生能读大学,但大学生读研,读博能否这样同幅增长值得思考,有的大学一个导师带90多个研究生,有效的指导都谈不上,谈何创新能力的培养?千万别把我们自己培养的研究生,博士再送到美国去重新读硕士、博士,把我们自己的大学办成了他们的预科班,这样对我们是一种资源浪费。

  清华大学的李恒德院士则说,他同意杨振宁的观点,中国的大学办得不错,中国现在每年培养这么多的大学生,研究生在很大领域都承担了重要的工作。比如,在航天工业领域内,十几万的工程技术人员几乎都是我们自己培养的,靠美国的哈佛、麻省,英国的牛津不可能为我们培养这么多的科技人才。他说,现在的扩招现象本身没有错,关键是要把师资的水平和力量跟上去。

  “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很高,但提供合格的人才不是容易的事。创新不但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和结果,创新人才不是大学几年教育能解决的,它需要时间,更需要积累。”李恒德院士说。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