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职场,拿一个学士学位实在是太普通了,于是许多年轻人想获得硕士学位,以增加自己的职业竞争砝码,但他们又舍不得放弃已经拥有的工作岗位,因此走进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以下简称“研修班”)。
研修班像一个“慈母”,为学生考虑了很多。知道学生害怕入学考试通不过,它的入学考试通常由招生学校自己组织,很容易就过关;知道学生担心入学的名额不够被刷下来,它的学生名额极富弹性,一个班可以有数百人;知道学生发愁上课与上班冲突,它的讲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周末或者晚上,尽量不影响学生正常的工作。
研修班更像一位“严父”,盯着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不放。知道学生边工作边学习容易懈怠、甚至放弃,它在一入学时就收走了每人数以万计的学费,你不学了它也不退;知道学生总盘算不太费劲就拿到硕士学位,它安排了严格的全国统考和论文答辩,维护了硕士学位的尊严,打消了学生投机取巧的幻想。
所以,许多想混文凭的人知难而退,最近几年,大家蜂拥着读研修班的现象已经大大改观了。据一位重点大学主管研修班工作的老师透露,近两三年,各个高校办的研修班正在纷纷关门。主要原因是研修班太苦,拿学位太难,还没有学历。所以很多考生都转而投奔在职研究生考试,不光严进宽出,还能拿到硕士学历。
上完班就上课,让人身心疲惫
也有不正常的现象发生在研修班。一些有权或者有钱的人入学后,获得了研修班的慈爱还不满足,利用自己拥有的资源,索要到了有些研修班的“溺爱”:这样的学生,基本不听课不考试不写论文,学习由别人代办,最后轻松获得硕士学位。
几颗耗子屎,能坏一锅汤。一些学生得到“溺爱”的事实,让社会对研修班教育投去了怀疑的目光,猜测研修班是不是左手收钱右手发学位证。记者走访了北京、四川几所高校的研修班,了解到在研修班学习其实并不轻松,大多数学生毕竟是平民百姓,他们手中没有耀眼的权力,也没有满口袋的黄金,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去摘取知识殿堂里那顶高高挂起的硕士学位帽子。
遗憾的是,能闯过求学路上的难关,最终摘到那顶帽子的人不多。
保证学习时间就是第一道难关。虽然研修班的上课时间尽量与上班时间不冲突,但是刚上完班就要上课,还是让人身心疲惫。高进从1999年开始,在北京大学读社会学进修班,上课时间在周六周日两天,之前习惯了周末两天睡懒觉的高进痛苦万状。周末早上7点他就要起床,从东三环的家里赶到北四环的北京大学上课,上午、下午和晚上都安排了课程,中间只有午饭和晚饭时间休息,一天下来头昏脑涨,屁股也坐麻了。
渐渐地,大学本科时从不缺课的好孩子高进开始逃课了,主要是逃上午的课,他实在困得爬不起来。
金凤则是2000年开始在四川的一所大学读新闻学进修班,每周一、三、五的晚上去上课,一下班就得骑上自行车,从单位赶到学校,下课再摸黑回家,一进家门就瘫坐在沙发上不想动弹,“当时我就一个念头,读完研修班后,这种苦我决不吃第二遍了”。
有些学生读了一段时间,不忍心让自己如此辛苦,就放弃了学业,学费当然要不回,等于白送给了学校。
因全国统考失利而退出的学生不在少数
能够坚持上课的学生,通过每门课程的期末考试比较容易。比较可怕的是全国统考,分为英语和专业综合知识两门,难倒了一大片人。因为许多学生走出校门后,很少使用英语,水平下降快,而专业综合知识将所学专业的主要内容一网打尽,信息量非常大,需要充足的时间来复习准备。
全国统考成为第二道难关,只有通过了,学生才有资格去开始写学位论文,向硕士学位帽接近一步。
王军在北京大学读进修班,他2001年参加了全国统考,结果英语和专业综合知识两门都没有通过,顿感天空变得一片灰暗。他评估了自己的状态,觉得在不放弃工作的前提下,要想通过全国统考太难,于是放弃了第二年再考的念头。
当研修班同学好意替他报名,劝他再考时,他已经来到中国西部的广袤草原散心了。不愿继续接受学习折磨的他,在手机里对着同学大声说:我不愿折腾了。
像王军这样因为全国统考失利,黯然离开研修班的学生,不在少数。
高进参加全国统考也受到挫折:英语过关了,专业综合知识没过。但他没有放弃,毕竟只用准备专业综合知识这一门的考试了,希望比较大。他第二年把午休时间都拿来潜心准备,将专业的主要知识点记得清清楚楚,终于通过了全国统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