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继上周推出《民调显示52.9%的人认为现在读研不值》的报道后,又推出了《53.6的学子认为读研不值关键在导师》的后续报道。报道说,“调查发现,53.6%的青年学子认为读研不值的关键在于‘跟了哪个导师’,导师在这个问题上的重要性,远远高于‘自己的努力’和‘学校的名气’。”
“读研值不值,关键在导师。”这只是学生一方的看法。如果在导师中进行同样的调查,那么结论可能与此很不相同。
如果说读研是为了做学问和研究,那么读研是否值得,确实关键在导师。别说读研,就是读小学一年级,老师也是极其重要的。老师不合格,肯定使学生学不到什么知识,而且误人子弟。
然而,现在所谓的读研不值与做学问和研究没有什么关系。我们不妨看看上周报道中给出的一组调查数据:48.9%的人读研是为了“拿个文凭,提升身份”,45.2%的人“为了找个好工作”,明确表示是为了“做学问和研究”的仅占25.0%。但是由于研究生快速扩招,研究生找工作的优势似乎正在减小。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现在读研究生基本上幷非为了做学问和研究,而是为了好找饭碗、找个好饭碗;二是现在研究生好找饭碗尤其是找个好饭碗的优势正在逐步减小。
这些问题,实事求是地说导师是无法帮助解决地。解决这些问题不是导师份内的事。导师只是教人以知识和做学问、研究的能力,而不是为了帮助学生找个好工作。然而,现在问题是找工作、找个好工作成了学生到高等学府的终极目的,就业率成了考核大学的根本指标。这都是违背高等教育目的的。如果将此作为读研值不值的根本标准,那么像陈寅恪、陈景润诸位先生也是不合格的导师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读研值不值,关键在导师”。这观点也是对的。对在哪里呢?对在实在上。尽管都是导师,但是导师是有别的。“别”在哪里?别在与学术和研究没有多大关系的身份上,比如官员、某个行当的所谓权威、知名公众人物等。如果选定的导师是大学里的校长,政府里的官员,知名的学术明星,那么读研肯定值。为什么?因为可以给读研者带来许多的实惠——至少找工作容易,而且能找到好工作。现在为什么考研时那些官员身份的导师、某个行当权威的导师,有那么多学生报考呢?我敢说,那些说读研究生不值的学生,如果做市长、部长、校长等人的研究生,那还能说读研不值吗?被保送也不去吗?然而,这样的“关键”与导师的学问、导师传授知识和做学问、研究的能力没有什么关系,与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多大的学问和做研究的能力也没有什么关系。
当读研演变成找工作和找好工作的“敲门砖”时,当做学问和研究不再成为研究生主流时,把读研不值的原因归结于导师是没有道理的。而且有害于我们研究生事业的发展。
当然,现在的导师也有不合格的。但是现在读研不值的根本原因不在导师不合格这个问题上。何况导师不合格不是一种普遍现象。不合格的导师毕竟不是大多数。凡事都要讲个实事求是。
[责任编辑:oasis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