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郑州大学研究生部对网上传闻“2010年全国研究生(论坛)
入学考试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课泄题”的博客文章进行回应,学校调查认为,博文与事实完全不符。因为博客中所称试题,发布的是7本专业书的章节目录。(新京报1月14日)
考试题目是否涉嫌泄露,一般有两个基本的判别常识:其一,试题部分或全部泄露,比如作文题原封不动、论述题一模一样;其二,试题原题并无泄露,但是,在一个十分扼要的复习纲要中,所提知识点、考查要求,与考题重合度很高,比如,一本书500页,提纲2、3页,而提纲中提到的内容,有大部分在考试中考到,这就涉嫌泄题,而非高水平的猜题,或“纯属巧合”。
再看来郑州大学这次考研(论坛)
泄题事件,根据记者的调查,在考研之前发布的博客文章《2010年郑州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招生试题期待鉴定》,预告了考研所涉7科目19条章节或知识点。其中,有两科——《传播学教程》和《报纸编辑学》——知识点以名词和问题的形式出现,而其它则是另外5本教科书的一些章节目录,不是试题格式,但是,将真题与上述19条对照,有13条与考题对应,在考卷“新闻传播基础(含新闻史)”中占115分,为满分的75%。在“新闻传播综合(含新闻业务、传播实务)”中,也占有30分。
7本教科书,至少近两千页,也至少几十个章节吧?有人能预告如此精确,是决然不能简单地以这不是考题格式,就判断为“与事实完全不符”、不存在泄题的。事实上,考前划范围,恰恰是现在考研泄题的主流形式,尤其在一些考研培训机构中,更是以此作为招揽生源的卖点。
在确知“预告”范围,与考题题高度重合的情况下,作为一所负责任的大学,应该做的事是,不轻易否定泄题的可能性,而是成立独立调查组,调查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以给公众一个交代。如果出现泄露,严肃查处,这可纯净学校的考研环境,更可树立学校的公信力。
郑州大学的做法与此恰恰相反。而他们的这种做法,也是其它高校的惯常做法——在出现问题时,总是极力否认和掩盖,殊不知,这保护了少数人的利益,却造成更大的丑闻,让学校形象受到更大的伤害。
高校的这种做法,其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近年来,为何自主招生屡遭质疑,就是因为公众不相信高校能公平、公正的招生,而考研中自主命题总是出现各种丑闻,也加重这种怀疑。在目前的研究生考试中,公共课是统一命题,专业课则大多由学校自主命题,前几年,北京交大在考研中传出“性题交易”丑闻,就是出在专业课命题中;而今年考研中,北大社会学专业题目出错(北大已决定在2月9日重考出错科目)和郑州大学的考研泄题,也是专业课惹的祸。对于高校自主命题屡屡犯事,有人提议,把自主命题权收回,而从2007年起,这种“收权”行动已付诸行动,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中,教育学、历史学、医学三个学科门类的大部分学科专业,初试的专业基础综合科目实行统一命题。
这显然于高校自主办学权的落实严重不利,也会误导公众对高校自主办学的认识——高校一自主,就将大乱。在笔者看来,我国高校之所以没有用好仅有的自主权,关键在于校内没有与自主办学相配套的管理机制,高校自主办学,必须对应有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和学生自治的基本办学模式,否则,权力集中在行政领导与行政机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权利无法保障,就会出现上述这种不拿受教育者权利当回事,不严肃对待丑闻,挥霍自身公信力的事件。
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来说,不能因高校的“自主”出现问题,而质疑、收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即便收回自主权,校内的原有运作体制,照样可在各种空间制造腐败,而应该探索可以保障高校自主办学的基本管理制度和办学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