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城市容纳人才的舞台怎样才能更大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新闻资讯 >> 正文 就业难,城市容纳人才的舞台怎样才能更大

考研试卷库
就业难,城市容纳人才的舞台怎样才能更大

■新闻提示

2010年研究生考试又结束了,据统计,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为46.5万人,与去年基本持平;而今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611万人,比去年增加52万,可以说,面对就业压力,考研仍是大量毕业生的选择,考研竞争今年也更为激烈。

这种激烈竞争的背后隐藏着无奈。连日来,省会不少刚刚参加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学生向记者坦言:读研主要是为了暂避就业压力,希望通过提升学历给自己增添就业竞争的“筹码”,然而有时读研可能就好比“鸡肋”,“在石家庄,一般的企业只需要大专生就够了,而高等院校要人的少之又少,本科生就业难,研究生就业也难,实在不行也许还得去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大城市,才有就业出路。”

采访中,记者不断听到这样的声音:随着毕业生年复一年地增多,大学毕业就失业的人已经越来越多,这种无奈甚至已经大范围波及到研究生、博士生。与之相对应的,石家庄现有用人单位的就业容纳能力却没有快速增长。学历与就业率“倒挂”现象在省会已经日益明显。

■缩影

三年研究生,想留省会不容易

1984年出生的李小清如今是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研三的硕士研究生,男朋友已经在石家庄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即将毕业的小清也希望能在省会找到合适的工作,待遇不必太高,但要求单位相对正规,有发展空间,初期月薪期望值在2000元左右。“在没有求职经历之前,我一直觉得作为一个研究生,这些要求是不高的。”小清有些无奈地说。近半年的求职经历已经让她有些气馁了。从2009年9月一开学,她就花了两个星期做了三份简历,一种应聘学校,一种应聘公司,一种应聘事业单位或者其他行政机构。同时在智联、英才、前程无忧网注册了账户,每天晚上定时上网查看招聘信息,对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发出申请。“虽然计划性很强,但是毕竟文科生就业面相对较窄,在石家庄要么是事业单位,要么是小公司的文案人员。”小清说,几个月来,只有一些较小的公司和单位有面试机会,但大多互相不对眼,不是用人单位觉得她是研究生呆不住,就是她觉得用人单位不是自己理想工作之地。

随着校园招聘里初高中学校招聘教师人员的增多,小清也加入了这个求职大军中,“竞争比我想象中激烈多了。”小清说,当时17中来招人,全校共报名170多人,研究生50多人,共四轮面试、笔试;43中的应聘战线更是拉成了4周。

小清说,在半年多密集的“求职战”中,她实在地感受到在石家庄,研究生就业并不占优势——— 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岗位少,而小企业与自己所学专业又相距太远。“有一家私立学校在招聘时还开出了极其苛刻的条件,本科生月工资850元,研究生月工资1300元,两年内没有三险,一周六天工作日,还要把早晚自习刨去才可以休星期天……我想想还是算了。”小清说,现在她很矛盾,一方面由于家庭和情感的原因,她希望在石家庄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她觉得石家庄的就业空间不如很多大城市。

■调查

省会就业容量有点儿“小”

1月10日,省会2010年首场高校毕业生供需对接会在人民会堂举行。即将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的小赵说,他择业的目标主要是省会,在会场转了一圈后,他有些失望:“好像石家庄的每次招聘会都是这些单位,就业部门的网上招聘信息上,也是这些单位,像我这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就是想在石家庄找个专业对口的单位都不容易。”

同样的感叹,在这场招聘会上,记者几乎随处可听到,“石家庄的企业还是太少了,经济相对发展较慢,而且现有企业可以提供给我们的就业机会也很小。”即将毕业的陈晓萱说,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曾遭遇进退两难的境地。“石家庄目前已经对大学生敞开大门,对来石的大学生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可是如果我们没有就业空间,不能在就业市场上找到位置,终究还是没用。”

记者在供需对接会上也发现,前往招聘的知名企业包括石药、神威、以岭、乐仁堂、威远生化等,几乎是各场招聘会上的“常客”,而由于基本都是制药、医药产业,因此,所招的专业也是有关制药、销售等专业,范围较有限。

前往招聘的一家制造业的陈先生说,现在正是经济危机后的复苏期,在广东、北京、上海等城市,用人量都大大增加,有很好的就业机会,但在石家庄感觉不明显,这与石家庄经济总量小、优势产业和知名企业较少有关,因此可提供的就业空间也相对较少。

□专家分析

就业容纳能力有限成“瓶颈”

有业内人士则指出,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省会,应当说有能力,也有条件为创业者和打工者打造更大舞台。石家庄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城市,现有城市人口的三分之一是外来人口,其中不乏行业精英,他们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石家庄的繁荣,可是,对于一个就业者来说,有没有就业的空间是他进驻城市的第一步———个人发展空间小,前景乐观的企业不多,就业容纳能力有限,已经成为省会的一大“瓶颈”,反过来,又成为省会人才流失、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

■深入

高校与企业亟待完成对接

“中小企业既是城市的生命线,也是就业者的重要选择。只有城市的‘小经济’活起来,城市各方面才能有大发展,城市人才才可能人尽其用。”石家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力资源市场处处长刘向前说,目前石家庄的就业难题一方面确实体现在省会经济总量小,就业空间小,另一方面则表现在高校与企业的对接不完善。

河北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就业指导研究室主任李景生表示,前几年大部分大学都追求大而全的综合类,很多专业的设置没有进行市场调研,“从我们学校的情况来看,应该说工科类的实践性学科肯定是要好于文科类的。”李景生说,学校设置的机械设计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通信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等工科类专业是目前就业情况较好的专业。

相对来说,文科专业的就业基本都不容易,毕竟,文科的岗位需求少,就以应用相对广泛的中文、新闻来说,政府机关、学校、企业、传媒广告都不乏用武之地,但作为传统文科大院系,这两个专业的学生也是最多的,这意味着就业竞争将更为激烈。“不过,这两年这个问题也逐渐受到重视,很多学校都在加强专业的市场化建设,逐渐缩小专业。”李景生说,以河北科技大学为例,这两年调整了就业计划,更加重视培养应用人才。比如应用数学专业原来较偏向理科,但现在证券期货市场比较好,学校就往这个方向调整;而法学原来是学校就业最弱的专业,传统观念里都是要进政府机关,现在学校把专业方向调整到主打经济法,这样学生毕业之后就可以去企业就业,随着企业维权意识的增强,这对法学专业是个很大的出路。

□专家分析

企业、高校、就业者观念需共同转变

“应该说,只有企业和高校、就业者的观念共同转变了,才有可能真正改变就业的环境,达到‘共赢’。”有业内人士就指出,就业与经济的发展是相互的,首先,城市中的企业要给就业者尽量大的发展空间,将尚未放开的小企业放开,将放开的企业、小企业真正搞活,再给予这些体制合理、具有一定活力的企业一个好的经营环境,发挥它们的潜力,他们方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与此同时,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也应依据本地市场培养更多的专门人才。

■部门

今年省会欲打造就业“温床”

据石家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力资源市场处处长刘向前介绍,2009年石市生源的高校毕业生约为5.5万人,4.4万余人实现了就业,阶段性就业率为86.7%,但总体来看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一是历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人数基数较大;二是就业的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已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中灵活就业的占了相当的比例;三是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石市将组织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供需对接活动,最大限度地帮助和促进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从本月下旬开始,全市范围内的大规模高校毕业生供需对接活动将正式开展,各县(市)、区都将陆续启动。

今年,省会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服务业发展,努力开辟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就业政策之外,政府也将逐步引导毕业生的心态、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及高校对专业设置的调整,共同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刘向前说,目前政府推出的见习岗位,其实也是意在完成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的对接。

□专家建议

培养应用型大学生、研究生

另悉,为了完善省会高校的专业设置调整,目前省会已经有专家提出要逐步推行国外培养应用型大学生、研究生的模式。如,教学内容强调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可运用团队学习、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建立校内外“双导师”制,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学位论文不拘一格,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文学艺术作品等形式,注入更多实践“元素”等。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