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2010年研究生导师考核选聘工作日前结束,5位硕士生指导教师和1位博士生指导教师由于学术业绩有问题未能通过考核,被学校停止了招生资格。
天大研究生院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陈志华告诉记者:“从2007年至今,学校已有14名研究生导师在学校考核中‘被亮黄牌’,问题较大的还被取消了导师资格,对其中出现学风问题的,包括对学生监管不力出现学术失范现象的,都进行了相应处理。学风问题成为一条碰不得的‘高压线’。”
“这几年,学校认真处理了好几起学术不端行为,涉及教师的,我们给予了相应的处分;问题严重的学生被撤销了博士学位,与此相关的导师也有责任。如果导师都尽到了教育责任,就可以避免一部分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天津大学校长龚克说。
从2008年开始,龚克每年都会为学校新聘的博导作专题报告,师德的重要性总是在报告中被特别强调。2009年受聘成为博导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罗震对此印象深刻:“‘修德而后可讲学’、‘学术规范是底线’、‘导师不严谨的行为会害学生一生’,时隔一年,校长这些话依然振聋发聩,对每一位导师都是一种警醒。”
研究生院每年5月中旬组织的封闭培训已经成为天大每一位新聘博导的“必修课”。除了校长、院士和优秀博士生指导教师作专题报告之外,研究生院负责人还会详细介绍各种关于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规定,并发放培训试卷,通过培训的导师才能被列入
招生简章,正式招收博士生。2008年,有一位博导因为开紧急会议而没有完成培训,后来还是参加了补学和补考,才获得了招生资格。
三年来,天津大学学术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连续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学术行为。2009年受聘成为博导的化工学院教授陈志坚说:“开始只是知道有这些文件,对具体的内容要求并不太清楚,经过培训后,明确了导师在学术规范和科研诚信方面负有的重要责任,可见学校针对研究生导师建立的教育监督体系还是很完善的。”
陈志坚和罗震现在都带博士研究生,“科研道德”问题成为他们和学生每次讨论会必谈的话题。“我时时提醒学生,在科研诚信问题上无论如何不能让步,否则在社会上就没有立足之地。”罗震说。
据了解,从2009年开始,天津大学开设的必修讲座课“学术学风规范专题讲座”已经覆盖所有新入学博士生。2009级工程管理专业博士生段志成最近正在准备写一篇论文,他已经查阅了40多篇国内外论文,看了五六本理论书籍。“这是导师对我的严格要求,他反复对我强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来自严谨的学术习惯。”段志成感慨地说。
两年来,天大新聘的100多名博导接受了学校组织的专题培训。陈志华说:“博导培训已经成为导师队伍建设的常规性工作之一,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将对原来的博导开展有关学风的培训工作,计划在5年内把所有博导轮训一遍。”(记者:杨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