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考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的说读研能延缓就业压力,推迟就业期;有的说研究生的学历在某些城市能解决户口问题;有的说读研提高了学历,能增强竞争力;有的说读研是读博的必经之路,能为理想的学术研究工作打下基础;当然也有的人说,读研是为了晚一点离开校园,校园是最纯洁最舒适的地方;有的说考研是为了改变现有的困境………
又是一年一度的考研季节,我们做了一些采访。
我市将有3018人考研
记者12月12日从市招生办获悉,在明年1月7日、8日举行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招生考试中,我市将有3018人参加,比去年增加了500人左右。
据介绍,这些考生中,约有800多人是浙师大的应届毕业生,其他都是社会考生。届时,我市将在市区设两个考点。
目前,2012年研招计划尚未发布,但2008年以来,考研录取率大体稳定在3比1左右。以此估算,2012年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全国将有55万人左右。
来自市人才市场的报告
“研究生找工作并不比本科生容易,起薪也不是很高。”市人才交流中心、市人才市场的市场部部长徐炼说。
企业用人选才观趋务实
徐炼说,过去,不少企业用人讲究学历和职称,求职者学历高或职称高就非常“俏”。但随着高校扩招,硕士生乃至博士生数量越来越多,高职称的人也逐渐增加。同时,企业在实践中发现,学历和职称与人的能力不一定挂钩,选才观就变得务实了。
一位在企业搞人事的工作人员说:“人才人才,为企业创造财富的才是人才。”这句话很能说明企业的选才观。比如一个计算机专业的人来求职,企业不在乎你是研究生还是中专生,只问你能做什么,会不会编程,能操作哪些软件,不能完成企业交给的工作,学历再高也不要。
根据统计,目前到人才市场来招聘的用人单位给不同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开的工资不一样,但差距没人们想象的那么大。本科生起薪通常是2200元,大专生1800元至2200元之间,中专生不低于1800元。研究生的工资稍稍高一点,但只比本科生高两三百元。
徐炼说,到市人才市场招聘研究生的单位每年提供的岗位不过两位数,在人才市场几万个岗位中所占份额极少。究其原因,主要是金华需要研究生的单位不多,少数单位需要研究生,但通过前些年的招聘,人才结构已趋于稳定,近一两年已不招了。
技校生的起薪蛮高
“假如有两个人,一个是本科毕业后工作了3年,另一个是刚毕业的硕士生,用人单位肯定选前者。”徐炼解释:企业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的人,而学校教的以理论知识为主,一个刚毕业的研究生,肯定不如有经验的本科生好用,企业需要培养过才能派上用场,本科生往往心态更好,稳定性更强。
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某些专业的职高和技校生,起薪点反而比研究生更高。比如机修工,技术好的全国都缺,广东有些企业会开出1万多元的月工资,金华的机修工好的也要5000~6000元。有些刚毕业的职高生或技校生,在学校里把技术练好了,企业愿意用每月3000~4000元的工资招聘他们。
徐炼说,这样的情况,不止金华存在,全国都如此。这是受目前整体工业发展状况决定的,若干年内不会改变。研究生就业时,特别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工资低的、艰苦的岗位不肯去,但收入高、福利好的单位又进不了。
“许多人读研,是奔着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岗位去的,但这样的岗位太少,大部分人注定会落选。”徐炼说。
考研之前先想清楚
徐炼参加过许多次金华企业的外出招聘,发现用人单位设置的门槛往往是本科,研究生求职时并不比本科生更有优势。
曾经有一个研究生,学的是历史专业,应聘了十几家企业,企业方都觉得用不上,最后只能落选。还有一个女研究生,学的是茶学专业,居然应聘一家企业的办公室文员工作。徐炼说,那家企业的名声比较响,福利比较好,估计那个女研究生大部分岗位做不了,只能去争取这个专业门槛低的文员岗位。
“有些人考研,不是喜欢做研究,只是害怕就业压力,想多在学校里躲几年。”徐炼说。他接触过一些研究生,独生子女,家里经济条件好,不等他赚钱养家,本科毕业时没找到好岗位,就先读研,等研究生毕业时,发现竞争还是很激烈,自己的优势并不大,就傻眼了。
据徐炼观察,研究生中师范类的相对比较好就业,许多中小学还是喜欢招学历高一点的,但即使是金华一中,招聘门槛也仅设在本科。与普通高校的研究生相比,北师大等知名师范类院校成绩拔尖的学生更受青睐。
“总而言之,考研之前要想想清楚,是不是自己真心喜欢继续学这个专业,混文凭的想法不可取。”徐炼提醒。
义无反顾去考研
为什么要考研,小弛根本不用多想,也可以说刚上大学的时候就想清楚了。
对他来说,考研就像考大学一样自然。他家条件还可以,爸爸办厂,妈妈经商,他从义乌中学考上浙江大学,读大学之前,父母就鼓励他一直读下去,说最好能读到博士,读到他自己不想读为止。
小弛大学读的是自己喜欢的生物专业,认为读书是件快乐的事,追求知识的过程是人生很好的生活状态。何况,大学期间他的专业成绩越学越好,越来越觉得有必要继续学下去,如果突然中断,倒是很遗憾的。所以,从大三开始,他就开始备考了。按照他的本科成绩,考上本校研究生应该是顺利的,但小弛对中国科学院的生物专业研究生比较向往,那里有更高级的国家级实验室,有更高水平的导师。就算难考一些,小弛决心试一试。
身边很多同学大学毕业后工作了,有的考上公务员,有的进了大公司,有的出国了,小弛为他们高兴,但并不羡慕他们。他毕业前参加了一次考研,仅几分之差没被录取,家人劝他服从调剂读浙大好了,他不肯,舍不得放弃中科院。做通父母的思想工作,毕业后他扛着行李北上,到北京的海淀区租了一间小房子,把自己当高复生,半天学英语,半天学专业课,有机会就到中科院,找点问题请教那里的老师,完全没有娱乐,过得像个苦行僧。
整整一年,小弛坚持下来了,成绩不错,顺利考取中科院。英语超出录取线1分,总分超出很多。
现在,他已经研二了。他认为,要说收获,专业上的提升是巨大的,还遇到了很多优秀的导师,通过导师认识了更多优秀的人。能经常聆听那些中国最前沿科学家的课程,简直太幸福了。
现在,他在准备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找了个挺大的题目。导师问他,这么大题目一年能完成吗?小弛说,硕士论文只写其中的一部分,剩下的部分,想在读博士期间继续研究下去。有同学建议他出国读博士,小弛说出国的事情要缓一缓,因为找到了可以继续研究的课题,舍不得离开中科院,舍不得离开导师。(王健)
读研错过很多
若考研的成本只是一笔单纯的经济账,对舒纯来说,她读研还算是挺合算:因为是支教保研,支教期间有工资发,读研学杂费全免,每月还有600元的生活补助,基本上不需要家里资助。唯一的不足是她比同届毕业的同学少工作两年,保守估计少赚5万元。不过,985院校研究生毕业的舒纯有了一个较高的起点,还未毕业就被一家省级媒体相中,年薪10万元。
开始工作了,舒纯又质疑当初读研的选择。“还没好好适应工作,接下来就要面临结婚生子的问题,太赶了!”原来,舒纯在上大学之前读过一年高复,加上一年支教,研究生毕业时已经27岁。这边工作上需要好好冲一冲,早点度过“学徒期”,那边爸妈催她趁年轻早点结婚生孩子。怎么办?一向好强的舒纯决定先拼事业。
上个月,她去看望了大学同学的宝宝后,又动心了。“有条件的话还是早生好。等你工作3年后,事业上刚出点成绩,又跑去生孩子,很多机会就错过了。拖到35岁生孩子,那等你50岁的时候小孩才上初中,‘更年期’遇上‘青春期’,就更难了。”同学这样劝她。再看看那位同学,23岁本科毕业,进了一家媒体,赶在房价上涨前靠积蓄和借款凑齐了首付买了一套房,2010娶了媳妇,今年生下孩子,事业已经顺风顺水,成了部门骨干,目前年薪也有10万元左右。
“我如果不读研究生,是不是就没这么多烦恼了?”舒纯常想,研究生毕业除了听上去好听,她还未看到多少实实在在的好处,反倒是因为读研让她错过了很多东西,在许多人生重大选择上也比别人慢了半拍。
机会多了也有烦恼
“硕士答辩以论文优秀告终,3年辛苦总算给自己一个交待了。”这是莫小雯最新的QQ签名。今年刚刚迈入而立之年的她,最近通过了华东政法大学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论文答辩。
2005年,莫小雯大学本科毕业。“当我们扛着被子、拎着饭盒走出校门时,纷繁的社会迎面而来;当我们面对一大堆问号时,再没有老师耐心的解答;当我们做错事时,再没有对学生所特有的宽容。从这一刻开始,我们要孤身奋斗……”这是她当时所写的一段文字,记录了毕业后的纠结心理。莫小雯来自兰溪的一个教师家庭,对今后的道路,她有很多选择。然而,机会多了也是一种烦恼。
莫小雯大四时得知家乡一家媒体招聘采编人员,她在这家媒体当过实习生,在指导老师的鼓励下报名参加了考试。
同学怂恿她一起去报考本校的研究生,她也去了。父母告诉她地方上招公务员,催她参加公务员考试。
不久,媒体的录用通知电话打来了。莫小雯挺高兴,去报社见习了。很快,她又收到两个通知:公务员、研究生考试全都通过了。三选一,怎么办?莫小雯被这幸福的烦恼搞得失去了判断力。
上年纪的同事说,媒体工作辛苦,但较自由,有成就感;同学说,读研不错,要趁年轻多读书;父母说,女孩工作稳定是第一,研究生以后也可以读。综合以上意见,莫小雯最终听了父母的话。
莫小雯说:“其实,当公务员并没想象的那么轻松。”她所在的是一个业务部门,工作很忙,还要考从业资格证书。干了3年,她下定决心攻读在职硕士。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身心俱疲。
如今回头看,她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还是正确的。“先安身再立命。”如果要寻找一个生活的着落,公务员无疑是最佳选择;如果说梦想,读研是她追求的。“择业是一种机缘,也是一种智慧。”莫小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