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 计划年招博士后1.7万人+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通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日前发布《博士后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稳步扩大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规模,提高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科研团队中的比例和贡献率,到2015年,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达到1.7万人,比2010年提高60%左右。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深入实施博士后经费投入支持计划、博士后国内外学术交流计划、博士后人才交流与科技项目洽谈计划等重点项目。要加强国家对各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博士后培养的经费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对博士后日常经费和科学基金的投入逐年增加。要扩大博士后国内外学术交流,提高交流质量和水平。开展“香江学者计划”,选派部分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赴香港高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鼓励支持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举办博士后人才引荐、项目交流、科技成果转化、博士后科技服务团、博士后挂职锻炼等活动。
关于做好2012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
教学司〔2011〕14号
各省级教育考试招生管理机构,各有关研究生招生单位:
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以下简称推免生工作)是选拔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是鼓励在校大学生勤奋学习、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做好推免生工作对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推动高等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各有关高校要加强对推免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推免生工作机制和科学的名额分配机制,着力提高推免生质量,进一步促进研究生教育结构优化、调整。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执行推免生计划
各有关高等学校要严格按照附件1、2、3、4确定的推免生名额安排推免生工作。学术型名额用于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名额仅限用于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二、促进推免生校际交流
各有关高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推免生校际交流的保障机制,鼓励和支持本校推免生到其他招生单位就读。要充分尊重学生意愿,不得以任何形式限制推免生合理流动。凡有留校限额的高校推免生留校数量不得高于附件1中的留校限额。专业学位推免生名额留本校比例暂不作规定,鼓励各校向其他招生单位推荐。各高校在发放《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直博生)登记表》(附件5)时要做留校、外推的标记,以便省级招办检查核实。
三、关于研究生支教团专项推免计划
2012年继续在部分高校开展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工作。推免对象和条件、推荐办法和工作程序仍按《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学〔2006〕14号)、《关于为支持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下达专项推免计划的通知》(教学司〔2007〕25号)和团中央关于第十四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有关文件要求执行。
四、继续做好“硕师计划”专项推免生工作
2012年继续开展“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简称“硕师计划”)专项推免生工作,有关高校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2010年“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2009〕5号)要求做好“硕师计划”相关工作。
五、进一步规范直博生工作
2012年,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仍须从取得学术型推荐免试生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遴选,除2010年以前已在教育部备案开展招收直博生工作的高校外,其他高校可在具有理、工、农、医学科门类国家重点一级学科的专业内招收直博生,招生人数一般不超过本专业招生人数的20%。2010年以前备案开展直博生招生工作的高校,招生专业一般为基础学科,招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本校博士生招生规模的10%。
各推荐高校不得限制确定为直博生的推免生向校外招生单位合理流动;各有关接收直博生的招生单位,也不得将未取得学术型推荐免试生资格的学生接收为直博生。
六、加强推免生工作管理
各有关高校要加强本校推免生工作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科学公平透明的评价体系、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案,要对推免生进行德智体全面衡量,综合评价,择优推荐,着重对考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考核,确保推荐免试生的选拔质量。
各有关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对推免生工作的管理,做好推免生工作的指导、协调、检查、监督,要重视发挥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对推免生工作的统筹管理作用,名额分配原则和具体方案及推免生名单等重要事项都要经学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要认真执行国家推免生工作有关政策规定和本单位推免生工作有关规章制度,维护推免生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加强对推荐和接收两个环节的监督,确保推免生工作政策透明、信息公开、申诉渠道畅通,切实保证推免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凡是推免生工作中出现违规行为的,将视情节给予减少推免生名额、直至取消推免生工作资格等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