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系统正式开通 立即报名
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现场。
2012年考研报名已经进行过半,一些考生选择早早报完名,然后安心复习,也有一些考生仍然不能确定自己报考的院校和专业。对于报考选择,部分考生因为在自己求学梦想中参杂了过多的就业考虑,导致在报考中出现了投机、盲目的心态,而这些心态也说明在年年的“考研热”背后还存在着“报考泡沫”的现实。
专业选择的“趋热”与“趋冷”
每年考研报名,名校、热门专业都是考生们热衷填报的对象,考生们不惧竞争压力追逐热门,其中有他们心中的“名校梦”助推,但是更多的是他们对于自己日后就业的考虑。
闫帅如今已经是第二年考研,去年他报考了复旦大学法学院,因为英语分数没有过线而落榜,今年他在报名第一天就再次填报了复旦法学院。“我就是非它不上,去年我是可以调剂的,但是我觉得考研就得考名校,我高考就没考上重点大学,考研是我的第二次努力,如果将就去读其他学校,还不如直接去工作”,闫帅坦言,自己现在坚持考名校就是为了给未来的简历“镀金”。
“逐高报考”的心态在每年的考研学生中都普遍存在,在参加2011年考研的151万人中,有超过26万人选择报考北京的院校,而在北京162个研招单位中,北大、清华、人大三所学校的报考人数就超过5万人。就专业来说,近年来的全国研究生招考中,工商管理、法律、金融、会计、计算机等专业一直是报考大户,有统计称,全国十大考研热门专业的报考人数就已占到报考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报考人数的庞大自然导致热门专业竞争激烈,热门院校的热门专业,更是炙手可热。
但是,与闫帅这样决心竞争热门院校和专业的现象截然相反,近年来,还有不少考生选择“剑走偏锋”去报考“冷门专业”。
去年在北京取得工商管理专业自考本科学历的高博,今年考研报考了山西大学哲学专业。之说以跨专业报考学术性较强的哲学专业,高博有着自己的考虑,“说实话,我考研就是为了要一个研究生学历,就考试来说,哲学专业分数要求低,又不考数学,背背书就可以"上路",选择去二线城市,也是想避开竞争”。
据了解,在已经报考的考生中,也有不少人抱有高博这样的心态,他们多是具有专科、自考、成教等学历,由于担心自己会因为学历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无法取得优势,他们参加考研的目的就是想让自己“翻身正名”取得硕士学位。
北京一家教育培训机构负责考研教育和研究工作的王倩老师介绍,每年都有一些考生单纯为了获得学历文凭,不惜违背个人兴趣报考冷门或者自认为相对容易的专业。“有的学生之前没有这些专业的基础,有的甚至对报考的专业一点都不感兴趣,但是在综合了难易程度之后,为了能最终能考上,他们甚至愿意花高价报个"保过班"从零学起”,王倩表示这部分学生的考研动机中功利色彩较为浓重。
“裸考”一族的临阵焦虑
在考研报名时间已经过半的时候,还有一部分犹豫不决的考生在纠结,他们不是在报考院校或专业的选择上有迟疑,而是还在“考”与“不考”之间摇摆不定。
在应届大学毕业生中,不少学生为了躲避就业压力选择考研,部分学生甚至想同时报考公务员、托福、雅思,并且还在投简历应聘,面对毕业他们想尽可能多的给自己创造一些机会。这部分考生在工作与考研之间徘徊犹豫,把考研当成“出路”或“后路”而产生了投机心理。
中国人民大学大四学生王婷9月才开始准备考研,已经考取导游证的她,十一期间还在旅行社兼职带团,“从一开始我的考研决心就不大,一直都是断断续续的看书,本想"裸考"算了,但是现在真到报名的时候又在犹豫了。”王婷坦言,自己一直怀疑“挤破头”考研还不如“挤破头”找工作,因为读完研还要面临找工作。
和王婷相反,已经工作的谭娟,年初考研遭遇落榜,如今又到报名之际,她在考虑自己要不要再考。谭娟说,现在她最苦恼没有时间看书复习,“我一直在上班,虽然考过一年了,但是很多知识点也基本忘完了,而且今年考试大纲又有很大的变化。”谭娟不希望为了考研辞去好不容易找的工作,但是又不甘心就此放弃自己的求学理想,她调侃道,如果这次自己选择边上班边复习,不算“裸考”也算是“比基尼考”。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研一新生刘颖有过两年考研经历,去年考了305分,今年考了376分,“我第一年就是"裸考",就是想经历一下场面和过程,本来还抱有侥幸的幻想,但是结果显而易见,考研是个系统工程,如果没有扎实充分的准备,就等于飞蛾扑火”。
对于裸考一族,中国人民大学一位参加过多次考研监考工作的老师介绍,每年考试当天都有不少学生缺考,也有的就考生考了一场或者一天就中途放弃,缺考的考生中大部分是因为没有充分复习。
盲目投机是对自己的伤害
考生们各种各样的报考心态,也从不同方面反映着他们心中关于求学与就业的重叠考虑。对于考研还是工作,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史红认为,如果考生可以找到不错工作,同时此份工作可让自己在未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那就好好工作;如果暂时没有合适的工作或者现在的工作不理想,希望继续学习深造,可以考虑考研,但是选择的专业要适合社会需要与个人兴趣。
针对考生中出现盲目追求考大城市、考名校的心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主任、博士生导师高随祥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考生不应盲目追逐报考名校。他强调,考研最主要的是选导师,考研与考大学不同,本科教育是通识教育,而研究生教育是以导师为主导的教育,是个性化教育,导师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举例说,同样是进入北大数学系,跟随不同的导师,可能科研成果的差别会非常明显。
对于研究生报考专业的“热”与“冷”,高随祥提醒说,没有永远的“冷门”与“热门”,选专业最主要的是基础和兴趣。“我们要根据兴趣和基础来决定专业,没有对专业的浓厚兴趣,三年的读研时间就变成了浪费生命,也不会有很好的科研成果,甚至会有一些不良的后果”。
对于那些单纯为了获取学历而抱着投机心态选择“冷专业”的现象,史红也认为,考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专业。她表示,如果选择了一个自认为冷门或容易的专业,但是社会不太需要,自己也无兴趣,则学习就会变成一件痛苦的事情,更不利于考生未来的个人发展。她表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知识与增长能力,不应只为单纯获取一张文凭,考生最好根据自己的人生规划,选择具有既适合自己也与社会需要相符的专业。
近年来,一些教育专家也纷纷建议,应该从制度层面着手杜绝考研的“功利化”倾向。他们认为,研究生选拔要改革考试录取方法,改变“一刀切”的考试制度和招生办法,减少统考科目,重视和加强复试、面试环节的选拔工作,让学生从应试的心态中解脱出来,让真正有志于求知探索、热爱其报考专业的优秀考生能够通过招生选拔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