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哲学学院-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
指导 教师 |
招生 计划 |
考试科目 |
备注 |
016 哲学学院 哲学学院简介 (1)院系概况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成立于2006年,前身为复旦大学哲学系,创建于1956年,是建国后首批设立的三所哲学院系之一,也是国内首批培养文科博士的哲学院系。现设哲学系、宗教学系、科学哲学与逻辑学系、艺术哲学系,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以及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等二级学科,2022年新设“应用伦理”专业硕士学位点。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已成为一个学科门类齐全、专业设置合理、科研特色明显、师资力量雄厚的哲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了“汇通中西,扎根学术,守护思想,引领时代,传承薪火,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 (2)学科优势 哲学学院为国家文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哲学学科为是全国三个重点一级学科之一,也是上海市唯一的哲学类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其下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中国哲学是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2016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与北大并列,获得A+的成绩,2017年入选教育部“一流学科”建设名录,2018年入选上海市I类高峰学科。在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榜上,复旦哲学2021年为全球第31名,宗教学专业全球第41名,实现了“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学科建设目标。 (3)培养特色 哲学学院在研究生培养中强调“以学术促培养”,注重专业基础和跨学科培养。实行研究生双导师制(正副导师),严格把关课程、开题、中期、预答辩等各个培养环节;强调学风和学术规范;强调课程的体系性、梯次性和模块化,纵向贯通硕博,横向跨二级学科,开设部分针对学位论文的独立课程;开设海外学者密集课程;鼓励学生申请和参与科研项目、参与科研团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及论坛。设有国际化特色的 “中国哲学与文化”和“中国宗教”英文硕士项目。 哲学学院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基本原则是“研究与教学紧密结合”,注重专业性跨学科培养,具体举措包括:保持和扩充跨二级学科的通选类基础课;加强和优化学位专业课;精简和整合专业选修课。部分硕士课程与本科的研讨课贯通合并,部分博士课程与硕士课程贯通合并;设置与专业研究方向相匹配的模块化研究生课程;开设部分博士独立课程。此外,探索国际合作教学模式,制度性地确立国外著名学者密集课程系列,每年邀请国外著名学者开设3门以上优质课程。 (4)学术名师 复旦哲学有专任教师71人,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中教授占比52%。文科资深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哲社领军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20余人,占比近30%,其中文科资深教授2人,长江学者6人,青年长江3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指委副主任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新世纪人才、东方学者等省部级人才 42 人次。综合实力居于全国顶尖,在国际上也具有较强影响力与竞争力。 (5)国际合作 哲学学院高度重视对外学术交流及国际合作,与众多著名大学的哲学系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努力为学生的交流访问创造条件。学院与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美国乔治城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等高校建立了经常性的学术交流关系,平均每年有近20名研究生出访交流。同时学院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人文学院合作设立双学位项目。 (6)研究生科研成果 哲学学院研究生近年来积极参与学院各项重大课题的研究,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等知名核心期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积极参与如世界哲学大会、法国哲学年会等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并做相应学术报告。 (7)硕博发展 哲学学院研究生就业形势较好,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约35%-45%的同学选择继续深造(国内高校如北京大学哲学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清华大学哲学系等,海外高校如德国图宾根大学、法兰克福大学,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等)。选择直接就业的同学中,国有企业约占25%、中小企业约占17%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约占14%。博士研究生毕业去向主要为高校科研机构就职(含博士后研究),如北京大学哲学系、浙江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同济大学哲学系、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等国内知名高校,约占毕业生总数83%-89%。另有10%左右的同学选择各级党校、社科院、部委等。
|
46 |
|
|
|
010101(学术学位)马克思主义哲学 |
7 |
|
|
01(全日制)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 |
吴晓明 |
郑召利 |
邹诗鹏 |
吴猛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2(全日制)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哲学思想研究 |
吴晓明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3(全日制)《资本论》及其手稿研究 |
王金林 |
吴猛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4(全日制)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 |
吴晓明 |
邹诗鹏 |
吴猛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5(全日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思想传统 |
吴晓明 |
邹诗鹏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6(全日制)唯物史观与历史哲学研究 |
吴晓明 |
邹诗鹏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7(全日制)认识论与价值论 |
郑召利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8(全日制)马克思主义社会政治哲学研究 |
吴晓明 |
王金林 |
郑召利 |
邹诗鹏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9(全日制)现代性问题研究 |
郑召利 |
邹诗鹏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10(全日制)当代西方激进哲学研究 |
王金林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10102(学术学位)中国哲学 |
9 |
|
|
01(全日制)中国经学与经学史 |
郭晓东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2(全日制)先秦哲学 |
林宏星 |
何俊 |
郭晓东 |
白彤东 |
徐波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3(全日制)宋明儒学 |
吴震 |
林宏星 |
何俊 |
郭晓东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4(全日制)明清哲学 |
吴震 |
何俊 |
徐波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5(全日制)中国近现代哲学 |
徐波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6(全日制)中国伦理思想史 |
林宏星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10103(学术学位)外国哲学 |
7 |
|
|
01(全日制)外国哲学史 |
刘放桐 |
莫伟民 |
佘碧平 |
孙向晨 |
林晖 |
丁耘 |
邓安庆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2(全日制)现代外国哲学 |
刘放桐 |
莫伟民 |
佘碧平 |
孙向晨 |
汪行福 |
丁耘 |
徐英瑾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3(全日制)古典哲学 |
丁耘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4(全日制)近代哲学 |
孙向晨 |
林晖 |
丁耘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5(全日制)德国哲学 |
孙向晨 |
林晖 |
邓安庆 |
汪行福 |
丁耘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6(全日制)法国哲学 |
莫伟民 |
佘碧平 |
孙向晨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7(全日制)美国哲学 |
刘放桐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8(全日制)西方政治哲学 |
孙向晨 |
丁耘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9(全日制)当代西方社会哲学 |
佘碧平 |
汪行福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10(全日制)西方法哲学 |
莫伟民 |
汪行福 |
邓安庆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11(全日制)教育哲学 |
林晖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12(全日制)现象学 |
佘碧平 |
丁耘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13(全日制)分析哲学 |
徐英瑾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14(全日制)西哲马哲比较研究 |
刘放桐 |
汪行福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15(全日制)犹太教、基督教哲学 |
孙向晨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10104(学术学位)逻辑学 |
2 |
|
|
01(全日制)数学哲学 |
郝兆宽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2(全日制)模型论 |
姚宁远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10105(学术学位)伦理学 |
2 |
|
|
01(全日制)西方伦理学 |
邓安庆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2(全日制)应用伦理学 |
邓安庆 |
王国豫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3(全日制)中世纪伦理思想研究 |
邓安庆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4(全日制)现代法与政治哲学 |
邓安庆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5(全日制)科技伦理学 |
王国豫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6(全日制)生命伦理学 |
王国豫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10106(学术学位)美学 |
4 |
|
|
01(全日制)美学与艺术哲学 |
潘公凯 |
沈建平 |
孙斌 |
吴晓明 |
孙向晨 |
林晖 |
鲁明军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2(全日制)美学与艺术批评 |
潘公凯 |
沈建平 |
孙斌 |
孙向晨 |
鲁明军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3(全日制)美学与艺术教育 |
潘公凯 |
沈建平 |
孙斌 |
孙向晨 |
林晖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10107(学术学位)宗教学 |
7 |
|
|
01(全日制)宗教哲学 |
王新生 |
VERMANDER Benoit, |
刘平 |
郁喆隽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2(全日制)基督教 |
李天纲 |
王新生 |
刘平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3(全日制)中国宗教史 |
李天纲 |
VERMANDER Benoit,Jean-Marie,Maurice |
郁喆隽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4(全日制)佛教 |
傅新毅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5(全日制)伊斯兰教 |
王新生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6(全日制)印度哲学 |
Eberhard Guhe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7(全日制)宗教社会学 |
郁喆隽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10108(学术学位)科学技术哲学 |
3 |
|
|
01(全日制)科学哲学与科学思想史 |
黄翔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2(全日制)科学哲学与认知科学 |
黄翔 |
徐英瑾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3(全日制)科学、技术与社会 |
黄翔 |
王国豫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4(全日制)自然科学哲学研究 |
黄翔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5(全日制)社会科学哲学研究 |
黄翔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6(全日制)当代西方知识论 |
黄翔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7(全日制)语言哲学与心灵哲学 |
黄翔 |
徐英瑾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8(全日制)科学方法论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9(全日制)物理学哲学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10(全日制)技术哲学 |
王国豫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11(全日制)科技伦理 |
王国豫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101Z1(学术学位)★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 |
5 |
|
|
01(全日制)国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前沿问题 |
汪行福 |
王凤才 |
张双利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2(全日制)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 |
汪行福 |
王凤才 |
张双利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3(全日制)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 |
汪行福 |
王凤才 |
张双利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4(全日制)当代德法意马克思主义 |
汪行福 |
王凤才 |
张双利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5(全日制)俄罗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 |
汪行福 |
王凤才 |
张双利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6(全日制)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
汪行福 |
王凤才 |
张双利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7(全日制)国外马克思学 |
汪行福 |
王凤才 |
张双利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