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生物医学研究院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是复旦大学的高端生物医学学术研究机构和面向转化医学的综合交叉研究平台,始终以创建“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生物医学学术研究机构”为奋斗目标,以科学研究为主导,以构建高质量研究队伍和争取国家级重大项目为抓手,力争在科研成果、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和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快速发展。 研究院成立至今,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通讯作者)单位在国际顶尖杂志Nature、Science、Cell、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发表研究型论文16篇,在Nature Genetics、Cancer Cell、Cell Metabolism、Molecular Cell、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Chemical Biology、等国际高影响力杂志上发表研究性论文200多篇,研究团队在组蛋白修饰、表观遗传调控、非编码RNA、结构生物学、蛋白组学、表观遗传与代谢交互调控、肿瘤代谢、人类遗传疾病、化学生物学等领域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研究成果先后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0)、“中国高校十大进展”(2010)、“中国十大医学进展”(2016),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两项成果入选国际权威教科书。2014年研究院通过国际评估,专家评论“相关领域的研究水平已经接近美国顶级生物研究机构”。 生物医学研究院始终重视人才的重要作用,从研究生的选拔、培养、出国锻炼等各个方面为研究生成长为科研工作者铺路搭桥。目前,生物医学研究院已成功培养了一批国家生物医学学科精英人才,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已经成为教授,博导,活跃在科研舞台上。 生物医学研究院作为独立招生单位“生物医学研究院”(招生代码151),每年通过本科生推荐免试、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和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等方式,招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系统生物学、化学生物学专业以及生物与医药专业的研究生。
|
65 |
|
|
|
0703Z1(学术学位)★化学生物学 专业概述 化学生物学属于理学大类,化学类。 化学生物学以生物无机化学、生物分析化学、生物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化学信息学、生物物理化学和仿生高分子材料为研究方向、发展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掌握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得到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科技管理初步训练的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 化学生物学主要学习化学与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应用技能,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备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 培养要求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的化学与生物学基础知识和较广泛的化学生物学交叉领域的知识,具有熟练的化学与相关生物学实验技能,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能在化学生物学、化学、生命、医药、材料、化工、环保等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知识技能 通过学习,将具备了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普通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知识; 3、了解相近专业如化工与制药、环境科学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生物相关产业、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5、了解化学生物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生物学相关产业发展状态; 6、掌握化学生物学领域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能力; 7、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及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 8、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较强的读、写、听、说(“四会”)能力,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课程设置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仪器分析、高分子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导论、化学生物学、化学工程基础及化工制图等。化学基础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化学生物学综合实验。
|
6 |
①1111专业英语
|
|
06(全日制)蛋白质色谱/质谱新技术 |
Alastair Iain Hamilton Murchie |
贺福初 |
刘妍君 |
陆豪杰 |
张炜佳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71010(学术学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专业概述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属于理学大类,生物科学类。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主要是从微观即分子的角度来研究生物现象,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该专业涉及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于生物学的其他专业之中,属于基础性研究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备进一步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良好潜质,同时具备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科学技术人才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物科学、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相关专业技能的训练,从而具备科研及应用研究等所需的专业技能。 知识技能 通过学习,将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掌握数理化、生物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 2、掌握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4、了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5、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资料的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6、具有一定的该领域的实验设计、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职业前景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主要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 化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现代遗传学、现代分子生物学、生化工程、生物技术制药、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蛋白组学等。
|
37 |
①1111专业英语
|
|
05(全日制)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的机制研究 |
韩冰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6(全日制)疾病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 |
徐国良 |
于文强 |
胡晋川 |
屈前辉 |
胡璐璐 |
何云刚 |
杨力 |
沈宏杰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9(全日制)结构生物学 |
温文玉 |
徐彦辉 |
程净东 |
张琰青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24(全日制)代谢通路调控和分子与细胞生物学 |
徐薇 |
叶丹 |
雷群英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25(全日制)出生缺陷和发育生物学 |
贺林 |
王磊 |
邢清和 |
余发星 |
周玉峰 |
丰伟军 |
周文浩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32(全日制)缺血性心脏病的组学基础和分子发病机制 |
葛均波 |
孙爱军 |
邹云增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33(全日制)肿瘤和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及其组学研究 |
何祥火 |
卢智刚 |
周俭 |
樊嘉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35(全日制)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分子机制及临床应用 |
李华伟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黄鑫欣 |
汤其群 |
40(全日制)纳米分子生物医学 |
罗敏 |
施奇惠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46(全日制)肿瘤干细胞和精准靶向研究 |
Suling LIU(柳素玲)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47(全日制)肿瘤免疫和感染免疫的分子调控机制 |
张端午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86000(专业学位)生物与医药 |
6 |
①1111专业英语
|
|
01(全日制)生物技术临床转化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1001Z3(学术学位)★医学系统生物学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医学和生物学等多学科深入交叉的发展趋势,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交叉型、研究型、创新性人才。 通过培养,将使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事业心、社会责任心及团队精神,有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具有投身于科教兴国事业的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掌握相关的生物或医学或化学学科的宽广而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趋势以及国际相关学术研究的前沿;能利用掌握的相关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进行有创造性地开展本领域的基础研究;熟练地掌握一门以上外语,要求英语读、听、说、写四会,应能顺利地运用外语对科研成果进行总结与独立地进行学术交流;学位获得者应能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从事相当于高年讲师教学和科研工作,独立申请并承担科研项目,开展具有交叉学科特点的创新性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具有成为本学科骨干力量和学术带头人的潜质。
|
16 |
①1111专业英语
|
|
01(全日制)微生物、病毒持续感染的组学基础及分子诊断 |
孙蕾 |
汪萱怡 |
徐建青 |
张晓燕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5(全日制)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的机制研究 |
冯莉惠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6(全日制)肿瘤和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及其组学研究 |
陈飞 |
胡维国 |
黄胜林 |
刘杰 |
许杰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7(全日制)疾病蛋白质组学和糖组学 |
周峰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09(全日制)仿生智能生物材料 |
商珞然 |
博士生指导小组 |
10(全日制)医学遗传学 |
钱茂祥 |
博士生指导小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