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可溯源至1952年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建校初期的钢铁机械系。经过六十六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现设5个本科生专业(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物流工程、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3个研究生学科(机械工程,物流工程,设计艺术学)、4个工程硕士专业(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物流工程、工业工程)。学院下设7个系(机械工学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机械电子工程系、机械装备与控制工程系、车辆工程系、物流工程系和工业设计系)、4个研究所(机械工程研究所、冶金机械研究所、物流工程研究所和车辆工程研究所),拥有4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中心:国家板带生产先进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部级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零件近净轧制成形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先进板带生产装备及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和金属轻量化成形制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和艺术学三大门类,每年招收本科生400余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00余人,培养工程与艺术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学院的鲜明特色。学院拥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全球IEEE RAS管理委员会委员等在内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和久负盛名的国家级教学团队。现有教职员工17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余人、教授30余人、副教授50余人。六十六年来,学院培养了15000余名本科生、3000余名硕士生和400余名博士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总指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专家,政界精英、企业领袖等一批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栋梁和骨干从这里走出。六十六年来,学院产生了许多在国际和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成果:世界第一台弧形连铸机、我国最早的重型工业机械手、最早的热连轧计算机控制实验系统、最早的零件轧制技术均诞生在我院;第十六届亚运会火炬“潮流”也是由我院青年教师主持设计,获得国家领导人赞许。学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在内的10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项,其中零件精确轧制成形理论与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工程车辆大功率交流驱动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封锁。这些成果见证了学院为我国的科技发展、经济腾飞做出的卓越贡献。学院与国外数十所知名大学、著名研究机构和大型企业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包括国家级层面的国际合作机制,完成了数十项国际合作项目,成功举(承)办十余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学院邀请外籍院士、国外院士、国际顶尖学会主席等海外知名专家来院讲学,每年有百余名学生赴海外知名大学学习或参加学术活动,其中有近半数学生毕业后到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海外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继续深造。学院的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为培养和支持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每年学生科技竞赛获奖600余人次,其中国家级获奖200余人次,学院学生在“挑战杯”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智能车国际大赛和全国大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原创动漫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英语、物理等)全国性的科技竞赛和学科竞赛中成绩斐然,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学院机器人队、智能车队先后荣获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最高荣誉——“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立德树人,求实鼎新。机械工程学院已发展成为北京科技大学规模最大、专业门类最多、学科特色突出的精英人才培养和高水平教学科研基地。今天,机械工程学院全体师生正满怀信心,聚焦“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向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奋进。
|
47 |
7 |
|
|
|
|
080200(学术学位)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是工学门类的一级学科,是以相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经验,研究各类机械在设计、制造、运行和服务等全寿命周期中的理论和技术的工程学科。本学科源于1952年建校时设立的“冶金机械”专业,1954年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开始培养研究生,1978年开始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1981年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于1983年开始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1999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本学科是“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等国家项目重点建设的学科,覆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和“车辆工程”4个学科方向,其中“机械设计及理论”于1987年、2001年、2007年连续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本学科现有一支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教学名师等在内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主要研究方向有: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机电液系统设计与控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车辆设计理论与技术、材料成形理论与技术、特种加工与精密制造、冶金装备设计与控制、复杂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制造、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等。
|
38 |
0 |
①1001外语水平(申请材料评议)②2001专业基础(申请材料评议)③3001创新能力(申请材料评议)
|
复试科目:①0401001综合考核(具体见本培养单位招生办法)
|
|
|
01(全日制)机械设计及理论 |
臧勇 |
|
张清东 |
李威 |
曹建国 |
陈平 |
邱丽芳 |
王晓玲 |
尹忠俊 |
李洪波 |
李瑞 |
李志刚 |
秦勤 |
苏义脑 |
刘丰 |
02(全日制)机械电子工程 |
冯明 |
|
杨德斌 |
阳建宏 |
贺可太 |
王文瑞 |
郑莉芳 |
钮建伟 |
张建华 |
王德成 |
03(全日制)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王宝雨 |
|
孙朝阳 |
李疆 |
向东 |
吴秀丽 |
林建国 |
04(全日制)车辆工程 |
石博强 |
|
马飞 |
冯志鹏 |
申焱华 |
杨珏 |
徐晓明 |
刘波 |
孟宇 |
沈政昌 |
战凯 |
085500(专业学位)机械 “机械”是工学门类的专业学位类别,是通过研究并实施各种制造技术,为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及国防的发展提供各类机械制造产品、各类装备和相应服务的重要基础工程类别,覆盖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智能制造技术、机器人工程、工业设计工程等10个工程领域。本专业学位类别的前身是“机械工程”和“车辆工程”专业学位领域,曾先后与宝钢、鞍钢、武钢、首钢等钢铁企业联合成立人才培养联盟,在国内率先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矿冶研究总院等单位开展“双导师制”的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2020年获得“机械”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本专业现有一支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教学名师等在内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并聘请行业内具有较强影响力和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正高级职称技术人员担任行业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有:冶金流程智能装备、智能矿山装备、先进成形制造、工业机器人等。
|
8 |
7 |
①1001外语水平(申请材料评议)②2001专业基础(申请材料评议)③3001创新能力(申请材料评议)
|
复试科目:①0401001综合考核(具体见本单位招生办法)
|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8009现代机械设计方法,②9020先进制造技术,③9021智能感知与控制
|
|
01(全日制)机械工程 |
臧勇 |
|
张波萍 |
张清东 |
孙建林 |
王宝雨 |
叶丰 |
陈先中 |
何安瑞 |
李威 |
徐科 |
冯妍卉 |
赵志毅 |
冯志鹏 |
林林 |
孙朝阳 |
阳建宏 |
陈平 |
丁大伟 |
岩雨 |
王晓玲 |
余伟 |
骆鸿 |
尹忠俊 |
陈树海 |
李洪波 |
宋睿卓 |
苏福永 |
王文瑞 |
郑莉芳 |
向东 |
魏清阳 |
李志刚 |
秦勤 |
苏义脑 |
沈政昌 |
02(非全日制)机械工程 |
臧勇 |
|
张波萍 |
张清东 |
孙建林 |
王宝雨 |
叶丰 |
陈先中 |
何安瑞 |
李威 |
徐科 |
冯妍卉 |
赵志毅 |
冯志鹏 |
林林 |
孙朝阳 |
阳建宏 |
陈平 |
丁大伟 |
岩雨 |
王晓玲 |
余伟 |
骆鸿 |
尹忠俊 |
陈树海 |
李洪波 |
宋睿卓 |
苏福永 |
王文瑞 |
郑莉芳 |
向东 |
魏清阳 |
李志刚 |
秦勤 |
苏义脑 |
沈政昌 |
03(全日制)车辆工程 |
石博强 |
|
马飞 |
申焱华 |
杨珏 |
徐晓明 |
刘波 |
04(非全日制)车辆工程 |
石博强 |
|
马飞 |
申焱华 |
杨珏 |
徐晓明 |
刘波 |
05(全日制)航空工程 |
江海涛 |
|
06(非全日制)航空工程 |
江海涛 |
|
07(全日制)航天工程 |
李成明 |
|
邱琳 |
钮建伟 |
08(非全日制)航天工程 |
李成明 |
|
邱琳 |
钮建伟 |
09(全日制)船舶工程 |
于浩 |
|
10(非全日制)船舶工程 |
于浩 |
|
11(全日制)工业设计工程 |
覃京燕 |
|
12(非全日制)工业设计工程 |
覃京燕 |
|
13(全日制)智能制造技术 |
杨荃 |
|
杨德斌 |
曹建国 |
武森 |
吕志民 |
杨青 |
赵征志 |
赵宁 |
付华栋 |
贺可太 |
14(非全日制)智能制造技术 |
杨荃 |
|
杨德斌 |
曹建国 |
武森 |
吕志民 |
杨青 |
赵征志 |
赵宁 |
付华栋 |
贺可太 |
15(全日制)机器人工程 |
王恒 |
|
16(非全日制)机器人工程 |
王恒 |
|
0871Z1(学术学位)★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自设学科,是研究和解决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企业物流经营管理等问题的应用学科,与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工业工程、计算机技术、环境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等学科密切相关,是工学与管理学结合的交叉型学科。本校按工科招生和授予学位。本学科于1985年开始培养物流工程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拥有一支学科背景多样化、学缘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研究方向主要有: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分析与仿真,企业物流管理,工业信息系统,配送中心规划,智能物流与智能设备,供应链管理等。
|
1 |
0 |
①1001外语水平(申请材料评议)②2001专业基础(申请材料评议)③3001创新能力(申请材料评议)
|
复试科目:①0401001综合考核(具体见本培养单位招生办法)
|
|
|
01(全日制)物流工程 |
赵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