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域简介及研究方向
化学工程是以化学工程学科为指导,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相结合,涉及石油加工、煤化工、基本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精细化工、工业催化、工业分析等工业行业。该领域的工程硕士教育旨在为企业培养高层次工程型、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
1. 精细化学品研究与开发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的技术开发及研究以及精细化工过程的优化和设计研究。
2. 煤化工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炼焦过程中配煤新技术、化产回收新工艺、焦化生产工艺自动化控制、焦炭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开发及工艺过程优化设计的研究,同时从事煤炭的气化以及煤化工下游产品的开发及研究。
3. 工业分析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化工、冶金、材料、环境等生产过程中原料及产品的分析检测新方法的研究。
4. 环境化工
本研究方向主要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工艺过程的开发,从事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监测技术和仪器的开发研究。
5. 新型材料制备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新型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建筑节能材料、膜材料等的合成方法与制备新技术和新工艺,包括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
6、有机及无机化工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石油加工过程以及有机无机化工生产过程中新技术的开发、过程优化以及装备自动化等的研究。
二、培养目标
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掌握该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本领域外文资料。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 工程硕士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2. 工程硕士生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即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内经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学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3. 工程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全部课程学习应在入学起1.5年内完成,攻读学位期间在校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5年。工程硕士生的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等环节必须进校完成。
四、课程设置及简介
1. 课程设置
本领域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和专业基础类课程;非学位课程主要为计算机类、经济管理类、本领域的新技术理论类课程以及相关学科课程。
攻读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总学分:28-34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8学分。
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 程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备 注
|
学
位
课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1
|
Ⅱ
|
必修
|
自然辩证法
|
54
|
2
|
Ⅰ
|
必修
|
基础英语
|
144
|
4
|
Ⅰ、Ⅱ
|
必修
|
计算方法
|
60
|
3
|
Ⅰ
|
必修
|
数理统计
|
40
|
2
|
Ⅰ
|
必修
|
新型分离技术
|
40
|
2
|
Ⅰ
|
必修
|
高等催化技术
|
40
|
2
|
Ⅱ
|
必修
|
高等有机化学
|
40
|
2
|
Ⅱ
|
必修
(任选1门)
|
化工热力学Ⅱ
|
40
|
2
|
Ⅱ
|
非
学
位
课
|
专业英语
|
20
|
|
Ⅲ
|
必修
|
运筹学
|
40
|
2
|
Ⅱ
|
必修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40
|
2
|
Ⅰ
|
必修
|
近代仪器分析与研究方法
|
30
|
1.5
|
Ⅰ
|
必修
|
绿色化学与化工专题
|
32
|
1.5
|
Ⅱ
|
必修
|
化学反应工程Ⅱ
|
30
|
1.5
|
Ⅱ
|
必修
|
精细合成新方法
|
30
|
1.5
|
Ⅱ
|
必修
|
功能材料科学
|
30
|
1.5
|
Ⅱ
|
必修
|
煤综合利用新技术
|
30
|
1.5
|
Ⅱ
|
选修
|
电化学测试技术
|
30
|
1.5
|
Ⅱ
|
选修
|
传递过程原理Ⅱ
|
30
|
1.5
|
Ⅱ
|
选修
|
化工过程分析与优化
|
30
|
1.5
|
Ⅱ
|
选修
|
工业结晶
|
30
|
1.5
|
Ⅱ
|
选修
|
化工节能
|
30
|
1.5
|
Ⅱ
|
选修
|
资源化学
|
30
|
1.5
|
Ⅱ
|
选修
|
表面与胶体化学
|
40
|
2
|
Ⅱ
|
选修
|
技术经济学
|
40
|
2
|
Ⅱ
|
选修
|
现代企业管理
|
40
|
2
|
Ⅱ
|
选修
|
科技论文写作
|
20
|
1
|
Ⅱ
|
选修
|
必修
环节
|
文献检索与开题报告
|
|
|
|
|
论文工作中期报告
|
|
|
|
|
2. 课程简介
(1)新型分离技术(New Separation Technology)
本课程主要包括特殊精馏(恒沸精馏、萃取精馏、加盐精馏和反应精馏)、特殊萃取(化学萃取、液膜分离技术、膜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双水相萃取技术)、吸附与离子交换以及膜分离技术等内容。
(2)高等催化技术(Advanced Catalysis Technology)
本课程要求研究生掌握催化作用规律,理解催化作用的化学本质,熟悉工业催化技术要求和特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技术表征手段、工业催化剂的设计及开发程序。主要内容包括:非均相催化反应过程,各类工业催化剂和催化过程,工业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催化剂的失活、再生和寿命评价,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3)高等有机化学(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研究生掌握高等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动态学原理及其有机化学的五大反应;掌握研究反应机理和设计合成方法。要求研究生能用现代理论化学的知识,认识有机化学中化学键的本质,深刻认识有机化学分子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通过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可推测其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性质。
(4)化工热力学Ⅱ(Chemical Engineering EnergeticsⅡ)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研究生掌握有关流体的分子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化工相平衡等方面的理论及在化学及化工等领域中的应用。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流体的热力学,相平衡理论,统计热力学基础,流体的P-V-T关系,混合物的逸度,溶液理论,活度系数关联式。
五、学位论文要求
1. 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和开题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论文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论文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或研究论文。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
①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②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制与开发;
③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
④应用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预先研究、实验研究、系统研究等;
⑤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
⑥工程设计与实施;
⑦应用软件研究与设计。
工程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对研究领域近15年的20篇以上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和总结。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一般应在第四学期完成论文开题报告。工程硕士生以书面(0.5~1.0万字)和讲述方式,对其论文选题作报告,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根据、国内外发展动态、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案等做出科学论证。
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要求至少由5名学校导师或企业导师以及具有副高职以上职称的人员或博士学位获得者组成,评审小组对报告内容提问和质疑,并根据工程硕士开题报告的书面质量、报告质量和回答问题情况提出具体意见,通过后方能继续进行课题研究。考核通过后,工程硕士生须上交“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及“开题报告评议书”一式两份,一份由所在学院留存,一份由研究生学院备案。
2. 学位论文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应在第五学期完成。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业务学习和健康状况三个方面。
考核小组组成:
①政治思想、健康状况考核小组:由学院研究生工作委员会组成。
②业务考核小组:由学院主管院长、导师、研究生学院、选题报告考核小组组成。
工程硕士生以书面(0.8~1.0万字)和讲述方式,对其论文作中期进展报告。中期报告应说明论文进展情况、论文所遇到的问题、论文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等问题。选题报告考核小组对此报告进行考核,对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指导性建议。考核通过后,工程硕士生须上交“学位论文中期报告”及“中期考核情况表”一式两份,一份由所在学院留存,一份由研究生学院备案。
对中期考核未通过者,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对不适合继续培养的工程硕士生,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
3. 学位论文预答辩
论文预答辩是答辩前的一次综合审查,一般安排在学位论文答辩前由学院或系组织进行,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成果在工作量、论文(设计等)创新性、研究(设计等)项目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研究(设计等)成果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论文写作方面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进行审查,并提出论文修改及答辩的具体指导意见。论文预答辩合格者方可进行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
4. 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
工程硕士生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后,至少在答辩前2周将论文送有关同行专家进行评阅,评阅完成后按规定程序进行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一般由教授、副教授或相当技术职称的专家、博士学位获得者等5人组成,成员中要有至少1位专家来自企业,至少应包括1名论文(设计等)评阅人(匿名评审论文除外),导师不得担任所指导研究生的答辩委员会委员。答辩通过者,经院、校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方可获得工程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