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域简介及研究方向
控制工程以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为基础,以系统为主要对象,借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传感器和执行器等部件,运用控制原理和方法组成系统,通过信息与能量/物质的转换,以达到或实现预期的目标。
控制工程领域涉及工业、农业、军事等几乎所有的国民经济和国防领域,与国家的经济水平、科技水平、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电子、机械、冶金、化工、能源、交通、现代制造业及生产系统,工程施工及生产系统等领域或行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控制工程领域主要培养从事现代工业、农业、国防自动化控制设备与装置、自动化控制过程与系统研究、设计、开发、管理、维修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
1、过程控制:主要以生产过程为对象,应用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研究控制对象的建模及控制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方法,解决生产实际中各类复杂控制问题。
2、运动控制:主要研究现代交直流传动系统在冶金、矿山、机械、纺织等领域的应用。应用控制理论和控制方法,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可编程序控制器、变频器、直流控制器等装置,设计运动控制系统,实现速度、位置等参数的控制。
3、检测技术及智能装置:以传感和测量理论为基础,结合生产实际,研究热工量、机械量、成分量等测量方法,设计智能化、网络化、多功能化、集成化的仪器仪表,并研究智能仪表及装置在工业生产、环境监测、安全监测等领域中的应用问题。
4、系统集成技术:主要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根据系统的功能要求,将各种装置与系统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控制与管理,为企业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完整解决方案。
5、信息化技术:主要研究信息技术在企业、政务等方面的应用。应用数据库、网络、信息安全等技术和信息服务体系,构建ERP、CRM、MIS、SOA、电子商务、企业网站及网上办公系统等综合信息化平台。
二、培养目标
本领域培养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本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应注重领域的工程研究、开发和应用,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所培养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应掌握控制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能力。能够胜任实际控制系统、设备或装置的分析计算、开发设计和使用维护等工作。同时,应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的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进行必要的国际学术交流,掌握和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
1.工程硕士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2.工程硕士生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即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内经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学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3.工程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全部课程学习应在入学起1.5年内完成,攻读学位期间在校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5年。工程硕士生的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等环节必须进校完成。
四、课程设置及简介
1.课程设置
本领域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和专业基础类课程;非学位课程主要为计算机类、经济管理类、本领域的新技术理论类课程以及相关学科课程。
攻读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总学分:28-34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8学分。
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备 注
|
学
位
课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1
|
Ⅱ
|
必修
|
自然辩证法
|
40
|
2
|
Ⅰ
|
必修
|
基础英语
|
144
|
4
|
Ⅰ、Ⅱ
|
必修
|
计算方法
|
40
|
2
|
Ⅰ
|
必修
|
数理统计
|
40
|
2
|
Ⅰ
|
必修
|
控制系统工程设计
|
40
|
2
|
Ⅰ
|
必修
(任选2门)
|
最优化方法
|
40
|
2
|
Ⅰ
|
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
|
40
|
2
|
Ⅱ
|
线性系统理论
|
40
|
2
|
Ⅰ
|
计算机控制技术
|
40
|
2
|
Ⅱ
|
非
学
位
课
|
专业英语
|
20
|
|
Ⅲ
|
必修
|
管理信息系统
|
40
|
2
|
Ⅱ
|
必修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40
|
2
|
Ⅰ
|
必修
|
数字信号处理
|
40
|
2
|
Ⅰ
|
必修
|
现代检测技术
|
40
|
2
|
Ⅰ
|
必修
|
计算机辅助建模与仿真
|
40
|
2
|
Ⅰ
|
必修
|
系统工程概论
|
40
|
2
|
Ⅰ
|
选修
|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
40
|
2
|
Ⅰ
|
选修
|
网络控制及现场总线
|
40
|
2
|
Ⅰ
|
选修
|
知识产权
|
40
|
2
|
Ⅰ
|
选修
|
智能仪器及仪表
|
40
|
2
|
Ⅱ
|
必修
|
人工神经网络
|
40
|
2
|
Ⅱ
|
必修
|
过程控制系统
|
40
|
2
|
Ⅱ
|
必修
|
系统辨识
|
40
|
2
|
Ⅱ
|
必修
|
自适应控制
|
40
|
2
|
Ⅱ
|
必修
|
网络互连与Internet技术
|
40
|
2
|
Ⅱ
|
必修
|
集散控制系统
|
40
|
2
|
Ⅱ
|
选修
|
企业网络技术
|
40
|
2
|
Ⅱ
|
选修
|
科技论文写作
|
20
|
1
|
Ⅱ
|
选修
|
信息检索
|
20
|
1
|
Ⅱ
|
选修
|
必修
环节
|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
|
|
|
必修
|
论文工作中期报告
|
|
|
|
必修
|
2. 课程简介
(1)自适应控制(Adaptive Control Theory)
本课程讲授自适应控制、自适应预报、自适应滤波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的理论基础;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在线参数估计;自校正控制系统以及自适应预报与滤波。课程系统地介绍自适应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方案,同时展示该领域较深、较新的前沿研究成果及在实际中的成功应用。
(2)系统辨识 (System Identification)
本课程内容包括:系统辨识与建模的一般过程;随机信号的描述与分析;动态系统的数学描述;经典的建模方法;动态系统模型参数估计的最小二乘法、辅助变量法、广义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法等批量算法和递推算法;递推算法的收敛性分析;模型阶次的确定;多变量系统模型辨识;神经网络模型辨识算法;闭环系统辨识;辨识中的实际问题。
(3)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和新的趋势,人工神经网络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研究内容和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从事电路与系统、信号处理和控制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则侧重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来解决各项特定的智能处理任务,诸如识别、分频、联想、优化、推理以及发现规律等。
(4)集散控制系统(Total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s)
集散控制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集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屏幕显示技术为一体的新型过程控制装置。它的设计思想是集中管理、分散控制。本课程主要介绍集散型控制系统的硬件构成及软件系统,包括系统配置、控制算法、软件模块、数据通信、显示技术、系统组态、优化控制及系统的可靠性分析等内容。
(5)智能仪器及仪表(Intelligent instruments)
本课程内容包括:构成仪表的输入、输出通道,微处理等硬件结构;各种功能软件及其实现方法。目前智能仪表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测量过程的自动化;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判断,给出高准确度的测量结果或特殊的专用输出形式;能与上位机或同级仪表直接进行数字通信和实现现场过程控制。
(6)最优化方法(Optimization Method )
本课程主要讲授最优化问题,线性规划,无约束优化方法,约束优化方法,多目标优化的基本方法和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包括:最优化问题、线性规划、无约束优化方法、有约束最优方法、多目标优化的基本方法、动态规划等。
(7)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Intelligent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智能控制理论基本概念和实现智能控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以及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发展概况。模糊逻辑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包括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语言变量,模糊蕴含关系,模糊推理,模糊蕴含关系运算方法比较选择;模糊模型表示,模糊系统分析、设计;基于Takagi-Sugeno模型的稳定性分析和设计,基于模糊状态方程模型的系统分析和设计;专家控制系统原理,学习控制的一般形式,模式分类,以及遗传算法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步骤。
(8)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
本课程讲授采样与重构、离散傅立叶变换与快速傅立叶变换、数字滤波器DSP系统和数字滤波器与FFT的DSP实现,采用理论讲解和多媒体展示进行教学。主要目标是研究用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相应的算法及这些算法的软硬件实现。包括数字滤波器的指标要求、实现结构及DSP系统,为进一步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9)计算机辅助建模与仿真(Computer Aided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
本课程主要讲授MATLAB语言基础以及怎样用MATLAB语言进行自动控制系统的计算机仿真。主要内容包括:控制系统仿真的概念与方法综述、MATLAB语言的使用与程序设计、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及根轨迹的绘制、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方法、传递函数模型控制系统校正、simulink与控制系统。
(10)过程控制系统 (Process Control System)
本课程作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过程控制应用方向的专业支持课程,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的相关理论与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本课程主要讲述过程控制的基本理论、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分析工艺过程设计合理的控制系统以及通过实验掌握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运行及调试方法。
五、学位论文要求
1.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和开题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论文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论文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或研究论文。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
①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②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或新软件的研制与开发;
③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
④企业的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⑤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
⑥控制工程应用基础性研究项目;
⑦应用软件研究与设计。
工程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对研究领域近15年的20篇以上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和总结。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一般应在第四学期完成论文开题报告。工程硕士生以书面(0.5~1.0万字)和讲述方式,对其论文选题作报告,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根据、国内外发展动态、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案等做出科学论证。
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要求至少由3名学校导师或企业导师以及具有副高职以上职称的人员或博士学位获得者组成,评审小组对报告内容提问和质疑,并根据工程硕士开题报告的书面质量、报告质量和回答问题情况提出具体意见,通过后方能继续进行课题研究。考核通过后,工程硕士生须上交“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及“开题报告评议书”一式两份,一份由所在学院留存,一份由研究生学院备案。
2. 学位论文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应在第五学期完成。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业务学习和健康状况三个方面。
考核小组组成:
①政治思想、健康状况考核小组:由学院研究生工作委员会组成。
②业务考核小组:由学院主管院长、导师、研究生学院、选题报告考核小组组成。
工程硕士生以书面(0.8~1.0万字)和讲述方式,对其论文作中期进展报告。中期报告应说明论文进展情况、论文所遇到的问题、论文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等问题。选题报告考核小组对此报告进行考核,对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指导性建议。考核通过后,工程硕士生须上交“学位论文中期报告”及“中期考核情况表”一式两份,一份由所在学院留存,一份由研究生学院备案。
对中期考核未通过者,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对不适合继续培养的工程硕士生,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
3.学位论文预答辩
论文预答辩是答辩前的一次综合审查,一般安排在学位论文答辩前由学院或系组织进行,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成果在工作量、论文(设计等)创新性、研究(设计等)项目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研究(设计等)成果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论文写作方面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进行审查,并提出论文修改及答辩的具体指导意见。论文预答辩合格者方可进行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
4.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
工程硕士生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后,至少在答辩前2周将论文送有关同行专家进行评阅,评阅完成后按规定程序进行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一般由教授、副教授或相当技术职称的专家、博士学位获得者等5人组成,成员中要有至少1位专家来自企业,至少应包括1名论文(设计等)评阅人(匿名评审论文除外),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且不得由导师担任。答辩获得三分之二及以上票数同意为通过,经院、校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方可获得工程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