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域简介及研究方向
材料工程是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工程领域,专门培养从事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材料的制备、材料特性分析和改性、材料的有效利用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
1. 水泥基材料工程
本研究方向从材料的物理化学行为与规律,揭示水泥基材料成分、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水泥水化理论及水泥水化产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外加剂对水泥及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环境友好材料的研究。通过这些方面的研究,优化水泥基材料的组成,改善水泥基材料的性能,提高水泥基材料的使用寿命,降低环境负荷。
2. 陶瓷材料工程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功能陶瓷材料和传统陶瓷工艺两方面的研究。应用固体物理、结晶化学等基础理论,研究功能陶瓷材料的化学组成及其变化规律对性能的影响,提出新的理论,开发出具有新功能的产品。利用现代理论及技术,提升传统陶瓷生产工艺水平,节能降耗,提高产品档次。
3. 耐火材料工程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高温氧化物、非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等)以及金属-氧化物-非氧化物复相材料。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利用凝胶注模成型技术、金属塑性结合相技术以及逆反应烧结技术等制备材料;(2)应用基础理论,建立材料合成及烧结过程的模型,进行过程的热力学、动力学的分析研究;(3)对材料的组成、显微结构及性能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材料高温使用过程的损毁机理;(4)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改造传统陶瓷材料。
4. 高分子材料工程
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高性能低成本工程塑料和高分子材料、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共混与复合技术、新型特殊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等领域。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研究大品种工程塑料高品质化的关键制备技术,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特种工程塑料的合成新工艺、成形加工新技术及其关键装备;(2)以通用高分子树脂为基础,选择超微米、纳米尺度的无机物(金属)、天然矿物等,研究先进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包括准纳米)高性能、功能化复合材料;(3)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共混与复合,增韧材料、增强材料、阻燃材料等新材料、新产品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和材料加工技术,通过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实现结构材料的功能化和结构-功能一体化。
二、培养目标
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掌握该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本领域外文资料。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 工程硕士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2. 工程硕士生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即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内经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学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3. 工程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全部课程学习应在入学起1.5年内完成,攻读学位期间在校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5年。工程硕士生的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等环节必须进校完成。
四、课程设置及简介
1. 课程设置
本领域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和专业基础类课程;非学位课程主要为计算机类、经济管理类、本领域的新技术理论类课程以及相关学科课程。
攻读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总学分:28-34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8学分。
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 程
|
学时
|
学分
|
开科
学期
|
备 注
|
学
位
课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1
|
Ⅱ
|
必修
|
自然辩证法
|
54
|
2
|
Ⅰ
|
必修
|
基础英语
|
144
|
4
|
I、Ⅱ
|
必修
|
计算方法
|
60
|
3
|
Ⅰ
|
必修
|
数理统计
|
40
|
2
|
Ⅰ
|
必修
|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
40
|
2
|
Ⅰ
|
必修
|
无机材料科学导论
|
40
|
2
|
Ⅰ
|
必修
(任选3门)
|
热工工程
|
40
|
2
|
Ⅱ
|
粉体工程
|
40
|
2
|
Ⅰ
|
高分子材料基础
|
40
|
2
|
Ⅰ
|
高分子物理
|
40
|
2
|
Ⅰ
|
高分子化学
|
40
|
2
|
Ⅱ
|
非
学
位
课
|
专业英语
|
20
|
|
Ⅲ
|
必修
|
运筹学
|
40
|
2
|
Ⅱ
|
必修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40
|
2
|
Ⅰ
|
必修
|
界面物理化学
|
40
|
2
|
Ⅱ
|
选修
|
纳米材料导论
|
30
|
1.5
|
Ⅱ
|
选修
|
材料流变学
|
40
|
2
|
Ⅱ
|
选修
|
热工测试技术
|
40
|
2
|
Ⅱ
|
选修
|
水泥的结构与性能
|
40
|
2
|
Ⅱ
|
选修
|
水泥工艺进展
|
20
|
1
|
Ⅱ
|
选修
|
混凝土外加剂
|
20
|
1
|
Ⅱ
|
选修
|
功能陶瓷
|
40
|
2
|
Ⅱ
|
选修
|
陶瓷的结构与性能
|
40
|
2
|
Ⅱ
|
选修
|
陶瓷工艺进展
|
20
|
1
|
Ⅱ
|
选修
|
复合材料
|
30
|
1.5
|
Ⅱ
|
选修
|
耐火材料结构与性能
|
40
|
2
|
Ⅱ
|
选修
|
耐火材料工艺进展
|
20
|
1
|
Ⅱ
|
选修
|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
20
|
1
|
Ⅱ
|
选修
|
功能高分子材料
|
20
|
1
|
Ⅱ
|
选修
|
特种耐火材料
|
40
|
2
|
Ⅱ
|
选修
|
技术经济学
|
40
|
2
|
Ⅱ
|
选修
|
现代企业管理
|
40
|
2
|
Ⅱ
|
选修
|
科技论文写作
|
20
|
1
|
Ⅱ
|
选修
|
必修
环节
|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
|
|
|
|
论文工作中期报告
|
|
|
|
|
2. 课程简介
(1)材料现代研究方法(Modern Analysis Techniques for Inorganic Materials)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研究生掌握有关X-射线衍射仪、德拜粉末照相机、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能谱仪、X射线波谱仪、差热分析仪、热重分析、热膨胀分析、综合热分析、红外光谱分析仪等现代分析仪器所依据的基础理论、仪器的基本原理、设备构造、使用和分析方法以及在无机材料方面的应用。本课程的重点在于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在无机材料方面的应用,使研究生掌握各种分析方法,为今后从事开发新材料、研究新工艺等工作,奠定必要的技术基础。
(2)无机材料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Inorganic Materials Science)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研究生掌握有关晶体学基础、固体材料的结构、晶体中的缺陷、晶体的范性形变、材料热力学、相图、界面、固体中的扩散、凝固与结晶、回复与再结晶、扩散型相变及马氏体相变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本课程重在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及加工工艺之间的各种关系,使研究生学会应用基本理论分析材料在加工与使用中实际问题的方法,为今后从事开发新材料、研究新工艺等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3)热工工程(Thermodynamic and Technical Engineering)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研究生了解物体流动与形变规律,掌握材料流变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应用、各种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流变性能、热工工程的基础知识及工程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研究生分析解决热工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生产与科研奠定基础。重点内容为:气体流动与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装置及窑炉系统,热量传递的几种方式,质量传递和对流传质。
(4)粉体工程(Introdution to Powder Technology)
本课程是研究粉体物料基本性质和加工处理技术的综合性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粉体的基本形态、粉体的表征与测量,粉体的堆积与填充,粉体流变学,粉体的粉碎,分级、分离,混合。造粒、运输、贮存等。通过课程学习,使研究生从粉体的基本性质出发,熟悉和掌握粉体制备和处理的基本理论,为以后从事粉体工程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5)高分子材料基础(Foundation of Polymer Materials)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研究生能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合成、性能之间的基本关系,为有关高分子材料和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利用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熟悉工程上常用的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性质及加工成型方法。高分子材料的涉及面较广泛,本课程因此大量阐述高分子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应用,密切联系实际,并且与各个学科进行有机的关联。
(6)高分子物理(Polymer Physics)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高分子的结构,高分子聚合物的性能,高分子聚合物的分子运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了解、掌握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研究生联系实际考虑问题的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或进一步深造以及从事本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7)高分子化学(Polymer Chemistry)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对高分子材料的分子量,微观结构,物理性能,机械性能,用途等做简要介绍,然后依次讲述自由基聚合,自由基共聚,聚合方法,离子聚合,配位聚合,逐步聚合和聚合物的化学反应等内容。研究生通过学习了解高分子的基本聚合原理,掌握基本聚合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所学高分子化学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用动力学方法处理聚合速率,平均聚合度,聚合物微观结构,共聚物组成等实际使用聚合材料中会遇到的问题。
五、学位论文要求
1. 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和开题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论文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论文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或研究论文。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
①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②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制与开发;
③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
④应用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预先研究、实验研究、系统研究等;
⑤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
⑥工程设计与实施;
⑦应用软件研究与设计。
工程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对研究领域近15年的20篇以上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和总结。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一般应在第四学期完成论文开题报告。工程硕士生以书面(0.5~1.0万字)和讲述方式,对其论文选题作报告,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根据、国内外发展动态、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案等做出科学论证。
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要求至少由5名学校导师或企业导师以及具有副高职以上职称的人员或博士学位获得者组成,评审小组对报告内容提问和质疑,并根据工程硕士开题报告的书面质量、报告质量和回答问题情况提出具体意见,通过后方能继续进行课题研究。考核通过后,工程硕士生须上交“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及“开题报告评议书”一式两份,一份由所在学院留存,一份由研究生学院备案。
2. 学位论文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应在第五学期完成。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业务学习和健康状况三个方面。
考核小组组成:
①政治思想、健康状况考核小组:由学院研究生工作委员会组成。
②业务考核小组:由学院主管院长、导师、研究生学院、选题报告考核小组组成。
工程硕士生以书面(0.8~1.0万字)和讲述方式,对其论文作中期进展报告。中期报告应说明论文进展情况、论文所遇到的问题、论文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等问题。选题报告考核小组对此报告进行考核,对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指导性建议。考核通过后,工程硕士生须上交“学位论文中期报告”及“中期考核情况表”一式两份,一份由所在学院留存,一份由研究生学院备案。
对中期考核未通过者,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对不适合继续培养的工程硕士生,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
3. 学位论文预答辩
论文预答辩是答辩前的一次综合审查,一般安排在学位论文答辩前由学院或系组织进行,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成果在工作量、论文(设计等)创新性、研究(设计等)项目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研究(设计等)成果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论文写作方面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进行审查,并提出论文修改及答辩的具体指导意见。论文预答辩合格者方可进行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
4. 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
工程硕士生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后,至少在答辩前2周将论文送有关同行专家进行评阅,评阅完成后按规定程序进行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一般由教授、副教授或相当技术职称的专家、博士学位获得者等5人组成,成员中要有至少1位专家来自企业,至少应包括1名论文(设计等)评阅人(匿名评审论文除外),导师不得担任所指导研究生的答辩委员会委员。答辩通过者,经院、校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方可获得工程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