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其发端源于1934年成立的武汉大学电机工程系。学院前身为1959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成立的电力工程系,1964年更名为三系,1977年复命名为电力工程系。2000年四校合并成立新武汉大学,其再次更名为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学院是原国家电力部重点建设学院之一,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是我国电力工业高级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国内外电气工程领域一直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院目前已建成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包括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汽车电子工程、电力建设与运营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七个博士学位授权点,高电压及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及新技术、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技术六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点,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本科专业。现有“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及“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三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湖北省电气工程一级重点学科,“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等教学平台以及“雷电防护与接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国家电力公司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智能电网研究院”、“高电压大容量开关电器研究开发平台”等科研平台。学院下设高电压技术研究中心、电力系统研究中心、电机与电力电子研究中心、基础教学与实验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在岗教职工146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39人,讲师22人。学院有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名,有9名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84%的在职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此外另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学者被聘为学院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学院每年招收计划内博士研究生40余名,硕士研究生220余名,本科生340余名。
五十多年来,学院在科学研究方面为国家的科技进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承担了包括“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1000余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0余项,出版教材和专著30余部,发表论文1500余篇,三大检索论文300余篇,100多项科研成果被转换为现实生产力,一大批研究成果在国内占据于领先地位,有些科研成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五十多年来,学院已累计为国家培养了各类、各层次毕业生25000余名,他们大都成为电力行业技术骨干、领导者、实业家或成为高校及科研院所学术带头人,包括有被誉为“中国计算机之父”的张孝祥院士,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总设计师欧阳予院士,我国核武器引爆控制系统和遥测系统的开拓者之一俞大光院士,以及我国核聚变电磁工程和大型脉冲电源技术的主要开拓者潘垣院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