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兰州大学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招生简章
兰州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200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正式开始招生。
培养目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能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高层次人才。
一、报考条件
1、2005年7月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
2、2004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
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入学前未达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报考集成电路工程、软件工程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结合集成电路工程或软件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后,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二、招生领域及代码
序号 |
工程领域名称 |
代码 |
|
1 |
材料工程 |
430105 |
2 |
电子与通信工程 |
430109 |
3 |
计算机技术 |
430112 |
4 |
软件工程 |
430113 |
5 |
化学工程 |
430117 |
6 |
地质工程 |
430118 |
7 |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 |
430127 |
8 |
环境工程 |
430130 |
三、领域简介
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领域的招生和培养由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负责。该学院坚持“重基础、强外语、宽口径”的教学思想,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强化数理基础教学;通过加强工程训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专业实验、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等环节,体现办学特色和教学体系,每年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培养大批数理基础好、专业技术扎实、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深受社会的好评。
该学院现有教授、副教授18人,讲席教授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28人;设有无线电物理博士学位授权专业和7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具有雄厚的办学实力。
地质工程领域的招生由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负责,该学院紧密围绕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在国内独具特色。十五期间,承担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研究项目近70项,研究经费近20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0多篇。近年来,副教授以上教师的人均科研经费达到30多万元/年。
该学院现有两院院士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甘肃省教学名师1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者5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22人。设有3个本科专业,5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3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下设四个研究所,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一个实验中心;具有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群。
材料工程领域的招生和培养由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负责。兰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功能与环境材料研究所、等离子体与金属材料研究所、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子材料研究所等。培养从事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材料的制备、材料特性分析和改性、材料的有效利用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该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科研人员106人(正高职36人,副高职33人,中初职37人;博士生指导教师27人);教师中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4人,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人,全国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得者8人。
化学工程领域的招生和培养由化学化工学院负责。该学院具有60年的发展历史,是首批设置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省级重点学科的单位,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甘肃青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而著称。
该学院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授35人、副教授41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3人,新世纪人才7人。
化学工程领域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化学工程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解决化学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领域的招生和培养由核科学与技术学院负责。该学院具有50年的办学历史,是我国首批具有硕士与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一级学科“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专业之一;是 “物理学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的基地”的一个专业方向;具有“教育部中子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具有“教育部核科学与技术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分中心”;具有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长江学者岗位;具有国家唯一放射化学特殊学科点,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具有甘肃省核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该学院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5人;设有5个本科专业,4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2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下设3个研究所,具有雄厚的办学实力。
环境工程领域的招生和培养由资源环境学院负责。该学院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学院现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33人、硕士学位40人,3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人被国家教委列为“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院共有正高职27人、副高职2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38人。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近年来,每年争取科研经费超过千万元,科研项目总体数量呈快速上升趋势,项目层次和含金量高,并且SCI论文发表量逐年上升。在2004年各种课题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国家重大项目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课题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在加强和保持基础理论研究的优势和特色的同时,我院非常注重应用研究,在环境监测和评价、土地利用与城市规划以及找矿勘探等方面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考试科目和考试方式
(一)考试科目
1.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文名称为 Graduate Candidate Test,简称GCT)。
2.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
(二)考试方式
1.工程硕士生入学考试采取两段制考试方式。
第一阶段,所有考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GCT考试(考生取得的GCT成绩有效期暂定两年)。该阶段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考生当年只可选择1个培养单位报考。
第二阶段,达到我校规定的GCT成绩合格分数线的考生,需填写《2008年参加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第二阶段考试的考生情况登记表》(以下简称《登记表》)。持本人的GCT成绩,到我校申请参加相关学院组织的相应工程领域的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各培养单位根据考生的GCT成绩、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结果决定是否录取。第二阶段的考试工作须于2008年12月中旬全部结束。
第二阶段的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考试时间、考试科目等6月30日后详见研究生院网页非学历教育栏。
2.持有2007年GCT有效成绩且符合我校规定的2008年的“GCT”成绩合格线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考生,可以此成绩向我校相关学院提出申请,参加第二阶段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考生可直接登陆我校研究生院网页,查询第二阶段考试的相关事宜。
相关学院在受理2007年考生报名时,应首先登陆www.cdgdc.edu.cn/zyxwcj.html,输入2007年考生的身份证号码和准考证号码,核查2007年考生的GCT成绩。
五、联考考试大纲
“GCT”命题依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2005年版)。
六、学费:8000元/人年 学制: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
七、学位授予
学员在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考核合格且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依照工程硕士培养的基本要求及兰州大学学位授予的有关规定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八、联系方式
领域
代码 |
领域
名称 |
所在
学院 |
联系人 |
联系
电话 |
电子邮箱 |
430105 |
材料工程 |
物理学院 |
张 杰 |
0931-8912417 |
zhjie@lzu.edu.cn
|
430109 |
电子与通信工程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火克华 |
0931-8912781 |
huokehua@lzu.edu.cn
|
430112 |
计算机技术 |
430113 |
软件工程 |
430117 |
化学工程 |
化学化工学院 |
聂建义 |
0931-8912596 |
niejy@lzu.edu.cn
|
430118 |
地质工程 |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
杨刚 |
0931-8915356 |
yangg@lzu.edu.cn |
430127 |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 |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
张卫东 |
0931-8913553 |
zhangwd@lzu.edu.cn |
430130 |
环境工程 |
资源环境学院 |
王建永 |
0931-8912627 |
wangjy@lzu.edu.cn
|
兰州大学研究生院
二00八年六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