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社会研究方法
课程类别院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民族学、人类学、民族生态学、民族史、宗教学
课程负责人张 跃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
2008年8月10日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社会研究方法/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2.课程性质:硕士研究生使用
3.主讲教师:张 跃、刘 江、杨文辉、周晓红、陈学礼、马雪峰
4.总学时:54
5.学 分:3
6.使用教材: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参考教材:(1)[美]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2)汪宁生著:《文化人类学——正确认识社会的方法》,文物出版社1996年版。
二、课程简介
社会(society)是指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只有具体的社会,没有抽象的社会。具体的社会是指处于特定区域和时期、享有共同文化并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相互联系而结成的有机总体。从社会结构要素上可分为自然环境、人口、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社会意识等;从社会生活方面分为劳动、家庭、文化、闲暇、教育等;从社会行为的性质上由可以划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等。通过生产关系派生了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社会,并在一定的行为规范控制下从事活动,使社会藉以正常运转和延续发展。
社会研究就是为了发现和解答社会领域中的各种问题而去收集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本门课程就是向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系统介绍社会研究的基本原理、主要程序及具体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到实际的研究工作中。
本门课程由总论和田野调查方法、历史文献研究方法、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音像记录与表现方法、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国际音标与记音方法、民族志及其撰写方法等单元构成。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实作训练等。
三、课程要求
由于本门课程是硕士研究生必修的基础课,要求做到:
1.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备课,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准备单元讲授提纲并做成PPT课件进行讲授;非特殊情况不得迟到、缺课;
2.学生必须按时到教室上课,特殊情况者必须向任课教师办理请假手续;
3.学生应按照教学进度,在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参考教材和各单元指定阅读书籍的相关章节;
4.提倡课堂讲授中的师生互动,特别要求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课堂回应;
5.认真、按时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作业。
四、教学进度
周次
|
课程单元
|
预先阅读的资料
|
教学方式
|
授课教师
|
1
|
田野调
查方法
|
1)汪宁生著:《文化人类学——正确认识社会的方法》第2~3章,文物出版社1996年版;2)大卫·费特曼著,龚建华译,《民族志:步步深入》第3~5章,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
课堂讲授
|
张 跃
|
2
|
3
|
历史文献研究方法
|
1)杜泽逊撰:《文献学概要》第1章,中华书局2001版;2)宋蜀华、白振声主编:《民族学理论与方法》第7章,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
课堂讲授
|
杨文辉
|
4
|
课堂讲授
|
杨文辉
|
5
|
讨 论
|
|
师生互动
|
杨文辉
|
6
|
跨文化比较研究法
|
1)[法]雷蒙·布东著,殷世才译,《社会学的方法》第4章,商务印书馆出版1995年版;2)[美]A.哈维兰著,瞿铁鹏、张钰译,《文化人类学》第5章,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
课堂讲授
|
周晓红
|
7
|
8
|
音像记录与表现法
|
卡尔·海德著,田广、王红译,《影视民族学》,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
课堂讲授
|
陈学礼
|
9
|
10
|
实作训练
|
|
师生互动
|
陈学礼
|
11
|
定量与定性研究法
|
1)伊·拉卡托斯著,兰征译,《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第一章,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2)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
课堂讲授
|
马雪峰
|
12
|
13
|
讨 论
|
|
师生互动
|
周晓红
|
14
|
国际音标与记音法
|
1)林 焘、王理嘉著:《语音学教程》第1~5章,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2)何俊芳编著:《语言人类学教程》第8章,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
课堂讲授
|
刘 江
|
15
|
16
|
民族志及撰写方法
|
1)大卫·费特曼著,龚建华译,《民族志:步步深入》第6~7章,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詹姆斯·克利福德、乔治·E·马库斯编,高丙中、吴晓黎、李霞等译,《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
课堂讲授
|
张 跃
|
17
|
18
|
课程总结
|
|
课堂讲授
|
张 跃
|
五、学业考核
(一)平时作业
平时作业由阅读理解、课堂回应、专题讨论和实作训练构成,由各单元主讲教师根据教学进度提出要求,结果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二)课程考核
1.方式
提交课程论文
2.内容及要求
论文内容由学生在各单元的思考题中自选,也可围绕本课程的总体要求自定,但必须独立完成,不能做成集体作品。所提交的课程论文以A4纸单面打印,注明作者姓名、专业、年级、学号。
3.提交时间
下一学期开学第一周内,将纸质考核论文提交给任课老师。第三周内任课教师将课程成绩名册及纸质论文交研究生秘书。
(三)成绩评定办法
课程综合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六、单元提要
(一)单元名称:田野调查方法
主讲教师:张 跃
1.教学目的
田野调查(Inspect In Field,or Fieldwork)是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就是到被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中,通过勘测、询问、交谈、观察等受到去了解、调查、收集被研究对象的历史轨迹、经济状况、社会形态、文化结构、发展变迁等第一手资料,以原文、原意、原事为准的历史记录资料。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田野调查的理论和方法,学会运用田野调查的基本技能为社会研究服务。
2.教学重点
田野调查在社会研究中的主要意义;田野调查的基本理论与具体方法。
3.教学难点
基本理论、方法讲授与经典案例分析的统一。
4.主要内容
田野调查的计划与实施;田野调查的技术方法;田野调查的方法类型;田野调查的基本内容;田野调查的成果形式;田野调查的职业道德。
5.基本概念
田野;调查方法论;文化震撼;主位与客位。
6.阅读材料
1)汪宁生著:《文化人类学——正确认识社会的方法》第2~3章,文物出版社1996年版。
2)大卫·费特曼著,龚建华译,《民族志:步步深入》第3~6章,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思考题目
1)如何理解田野调查中的“科学性”问题?
2)简要分析当代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基本类型与特征。
8.考查方式
阅读、课堂回应。
(二)单元名称:文献研究法
主讲教师:杨文辉
1.教学目的
文献研究法是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不应忽略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它与田野调查法相辅相成,是研究工作获得深入与突破必不可少的手段,因而也是民族学、人类学专业研究生应知应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通过课堂教学与讨论,使学生对文献研究法在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的地位与功能有较清晰的认识,初步掌握文献研究法的基本训练步骤,能在即将开展的田野调查工作中正确运用文献研究法促进专业能力的培养。
2.教学重点
文献研究法在田野调查实践中的运用;文献研究法与田野调查法的有机结合。
3.教学难点
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运用文献研究法的成功经验与先例,因本部分内容较为庞杂,如何选取择首先就是一个问题,如何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让学生能从前人的成功经验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并能运用于学习与研究实践,也是有待进一步加以探索的难点。
4.主要内容
民族学研究中经常运用的文献类型(古籍文献、地方志、前人研究成果、民间文书、音像制品、民族文字资料);民族学研究中文献的搜集和整理。
5.基本概念
文献、文献研究法
6.阅读材料
1)杜泽逊撰:《文献学概要》第一章,中华书局2001版。
2)宋蜀华、白振声主编:《民族学理论与方法》第七章,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思考题目
1)民族学研究中经常运用的文献类型有哪些?
2)民族学研究中运用文献研究法应包括哪几个阶段?
8.考查方式
阅读、课堂回应
(三)单元名称: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
主讲教师:周晓红
1.教学目的
通过介绍人类学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历史和在各阶段的主要代表性研究,让学生了解比较研究方法在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对不同文化进行认识和研究的时候,建立开阔的研究视野和基本的比较意识。为在深度和广度上更好把握和洞悉人类社会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在对社会文化现象的研究中运用恰当的方法,以相对客观的态度消除各种先入为主的文化偏见,才能以文化宽容性和多样性的态度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2.教学重点
人类学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历史发展和现状;以默多克为代表的泛文化研究;跨文化比较研究中的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关系。
3.教学难点
跨文化比较研究在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中运用的广泛性与对该方法自身研究的缺乏性和不系统性,在短时间的课程内难以全面介绍前人各种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4.主要内容
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历史考察;泰勒与默多克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定义与基本概念;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发展趋势。
5.基本概念
广义和狭义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人类关系区域档案;差异性与相似性;整体观与相对论;多样性与包容性;主位与客位;文化区域;理想类型;文化模式;定量与定性;统计资料的相关性与信度。
6.阅读材料
1)[法]雷蒙·布东著,殷世才译,《社会学的方法》第四章,商务印书馆出版1995年版;
2)[美]A.哈维兰著,瞿铁鹏、张钰译,《文化人类学》第五章,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7.思考题目
1)跨文化比较研究在对不同文化的研究中有何意义?
2)运用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以你自己的观察体会,选取一些其他民族文化中的文化现象与自己的文化进行对比分析。
8.考查方式
阅读、课堂回应。
(四)单元名称:音像记录与表现方法
主讲教师:陈学礼
1.教学目的
在田野过程中,如何利用照相机、数字摄像机、录音设备记录拟调查的文化事项,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涉及到人类学研究精神的理论问题。本单元力图阐明“音像记录”包含的基本手段,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基本理念;课程只涉及少量技术问题。
2.教学重点
田野调查中如何恰到好处地应用音像记录设备;理解影像民族志与文字民族志之间的异同;影像民族志的书写特点。
3.教学难点
田野调查中如何恰到好处地应用音像记录设备是本单元的难点。
4.主要内容
作为田野调查方法的音像记录手段;作为民族志书写的音像表现手段;录音笔、照相机、摄像机仅仅是一种工具?镜头语言表达与文字表述之间的异同;田野调查中录音和照片需要注意的问题;视频资料获取的精神;获取高质量的镜头;电影故事版的作用。
5.基本概念
影视人类学、视觉人类学、视觉表达、人类学电影、民族志电影、纪录片、景别、电影故事版等。
6.阅读材料
卡尔·海德著,田广、王红译,《影视民族学》,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7.思考题目
1)在田野调查过程中应用音像记录方法的弊端有哪些?
2)在你的观念中,可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五)单元名称: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
主讲教师:马雪峰
1.教学目的
使学生对社会科学量化研究的基本逻辑和基本方法,有大致的了解。
2.教学重点
社会科学量化研究的基本逻辑与基本方法。
3.教学难点
社会科学量化研究的基本逻辑。
4.主要内容
社会科学研究之基础;社会科学量化研究的基本方法:研究的建构。
五、基本概念
科学、理论、范式
六、阅读材料
1)伊·拉卡托斯著,兰征译,《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第一章,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2)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七、思考题目
1)何为科学?
2)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如何构建一项社会科学的研究?
八、考查方式
课堂讨论、读书报告
(六)单元名称:国际音标与记音方法
主讲教师:刘 江
1.教学目的
国际音标包括了人类口腔里能够发出的所有语音,能够利用它来学习或记录任何一种语言的语音。人类学/民族学工作者在田野调查中必须与使用不同语言的人群进行沟通交流,如果懂得一些语音知识,能够运用国际音标记音,这将对田野工作的开展产生积极的作用。通过本对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语音知识和国际音标,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为田野调查中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调查资料,提高田野资料的利用价值服务。
2.教学重点
元音、辅音和声调的性质和发音方法、发音部位。
3.教学难点
一些元音、辅音、声调的听辨;一些辅音的发音方法的掌握。
4.主要内容
1)国际音标的作用和意义;语音的一般知识和概念。
2)人类的发音器官;国际音标的要素:元音、辅音、声调及其性质和发音方法。
3)田野调查中如何记音和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5.基本概念
语音、国际音标、元音、辅音、声调。
6.阅读材料
林 焘、王理嘉著:《语音学教程》第1~5章,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何俊芳编著:《语言人类学教程》第8章,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思考题目
1)国际音标的作用和意义;
2)怎样才能准确的掌握国际音标;
3)元、辅音、声调的性质。
8.考查方式
书面报告
(七)单元名称:民族志及其撰写方法
主讲教师:张 跃
1.教学目的
从人类学民族学的角度理解,田野(Field)就是“被研究对象”所处的场域。民族志则是反映被研究对象真实情况的实录。因此,“民族志及其撰写方法”成为《社会研究方法》课程中最基本的部分之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基本熟悉民族志的类型与特征、基本撰写方法。
2.教学重点
田野调查与民族志;民族志及其撰写方法。
3.教学难点
对于尚未有田野调查和民族志资料获取与撰写经历的学生而言,如何接受抽象的概念并运用与实践。
4.主要内容
民族志的类型与特征;民族志的获取与分析;民族志撰写方法与基本范式;民族志范本解读。
5.基本概念
民族志;田野资料。
6.阅读材料
1)大卫·费特曼著,龚建华译,《民族志:步步深入》(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7章;
2)詹姆斯·克利福德、乔治·E·马库斯编,高丙中、吴晓黎、李霞等译,《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7.思考题目
1)试析民族志文本的“真实性”问题;
2)结合一个民族社区案例,解读大卫·费特曼的《民族志:步步深入》。
8.考查方式
课堂讨论。
七、参考文献
1.A.哈维兰著,瞿铁鹏、张钰译,《文化人类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2.大卫·费特曼著,龚建华译,《民族志:步步深入》,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杜泽逊撰:《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2001版。
4.何俊芳编著:《语言人类学教程》,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卡尔·海德著,田广、王红译,《影视民族学》,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6.雷蒙·布东著,殷世才译,《社会学的方法》,商务印书馆出版1995年版。
7.林 焘、王理嘉著:《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8.宋蜀华、白振声主编:《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9.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伊·拉卡托斯著,兰征译,《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第一章,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
11.詹姆斯·克利福德、乔治·E·马库斯编,高丙中、吴晓黎、李霞等译,《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课程负责人:张 跃(签字)
审 定 人:张 跃(签字)
2008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