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院校信息 >> 招生简章 >> 正文 儿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考研试卷库
儿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为了搞好儿科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保证培养质量,根据大院科发[2004]8号文件“关于印发《大理学院关于制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暂时规定》的通知”和学院研究生处“关于制定《各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结合临床医学院及临床医学专业特点,制定儿科学硕士点研究生培养方案如下:
 
  一.培养目标
 
  (一)努力学习和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能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及撰写研究论文的外文摘要,有一定听说能力。
 
  (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工作中能较熟练地使用公共办公软件和专业软件。
 
  二.研究方向
 
  1.小儿内科基础与临床
 
  主要研究小儿内科各专业(新生儿疾病、小儿血液病、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的基础与临床相关问题。
 
  2.小儿外科基础与临床
 
  主要研究小儿外科(含新生儿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骨科和矫形外科等)的基础与临床相关问题。
 
  3.小儿眼科基础与临床
 
  主要研究小儿眼病(先天性疾病、斜视、弱视等)的基础与临床相关问题。
 
  三.学习年限与时间安排
 
  (一)学习年限
 
  一般为三年。培养过程中,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学院学位委员会及研究生处对研究生培养的有关规定、研究生的学习情况、课题研究进度及导师意见等提前一年申请论文答辩。
 
  (二)时间安排
 
  第一学年:完成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及大部分其他选修课的学习,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第二学年:进入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完成全部课程(含专业课和专业外语)的学习;参与完成部分教学任务;完成开题报告、提交课题研究计划并开始课题研究工作。
 
  第三学年:继续进行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和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学位论文并进行论文答辩。
 
  四.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研究生课程本着科学、规范的原则设置,注重基础性、宽广性和实用性。
 
  (二)研究生课程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大类。
 
  1.学位课: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1)公共必修课:包括政治理论课和外语(公共外语和医学英语)课。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培养目标和我院实际情况设置,全院统一开课。
 
  (2)专业基础课:是研究生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的重要课程。课程设置按一级学科范围内相关的二级学科进行拓宽,并体现本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应有的知识结构。
 
  (3)专业课:是研究生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系统的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按二级学科设置,要体现学科发展前沿,适应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高、精、深的要求以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2.非学位课:包括限制性选修课和非限制性选修课
 
  根据社会需要、本学科、专业学习的要求设置,学校和各专业的条件以及研究生的情况而定。
 
  专业外语作为限制性选修课,由各学科、专业按照本学科专业对外语的要求设置。
 
  (三)补修课程
 
  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考取的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专业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没有补修成绩或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行论文答辩。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四)同一学科、专业的不同研究方向的学位课程应基本一致,原则上按二级学科的要求设置,少数课程可根据不同研究方向的要求设置。
 
  (五)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1.学分计算:
 
  学分按授课时数计算,一般每门课程18—20学时为1学分。每门学位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分一般为3—4学分,每门非学位课的学分一般为1—2学分。
 
  2.学分要求:
 
  硕士生须修满至少34学分,原则上不超过4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8学分,方可申请学位及进行毕业(学位)论文答辩。
 
  (六)对于培养方案内确定的课程,应编写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应包括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要求、预修课程、考核方式、参考书目等。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一)研究生培养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调查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方法。
 
  (二)研究生的培养由导师负责,指导小组成员协助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培养,实行导师个别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三)导师(或导师指定人选)负责制定和调整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并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在研究生入学后二月内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报临床医学院批准,送研究生处备案。
 
  (四)导师应指导研究生完成专业课和专业外语的学习、临床技能训练,组织研究生的读书报告、开题报告和参加学术活动,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
 
  (五)从第二学年起,开始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研究生进入临床进行相关专科方向的轮转,轮转不少于二个专科方向(不包括所学专业),每个专科方向不少于三个月,每个轮转方向结束时认真填写临床轮转考核表。第四学期进行专业课、专业外语考试,研究生临床技能考核委员会将对研究生的临床技能进行考核并填写成绩登记表。
 
  (六)参与教学和学术活动
 
  在第二学年中,研究生应根据教研室安排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学年结束时由教研室主任对研究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和效果写出评语。
 
  为加强科研能力和学术意识的培养,接受学术气氛的熏陶,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尽可能多的参加各类学术活动(院内学术活动为主),并完成(1)做读书报告4次,(2)做学术报告至少一次,(3)以第一作者被专业学术会议录用的交流论文,研究生可根据经费条件和导师意见参加一次国内学术活动,(4)书写至少一篇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专业文献综述。研究生学术活动由临床医学院组织,并写出评语。
 
  读研究生期间,至少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使其具有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是衡量研究生能否达到所攻读学位标准的主要依据,具体要求是:
 
  (一)硕士生应有至少一年半的时间从事学位论文工作。
 
  (二)硕士生必须在第三学期内,根据科研及论文工作的需要,进行社会调查和科研实践或论文调研工作后,拟定科研题目,并进行开题论证,经导师及指导小组和临床医学院审定通过后,方可开展学位论文的科研工作。在做学位论文期间,要进行阶段性检查。
 
  (三)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及指导小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经导师修改审定后在拟定论文答辩时间前1个月完成并按要求的格式装订成册。
 
  (四)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先进性和一定的创新性,并在理论或实践上对本学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五)学位论文答辩应在毕业前1个月以前完成。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