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承担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学科专业硕士点、全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5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和法学本科专业的建设任务。现有一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思想政治教育,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等,还有部分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和教改项目。有党政综合办公室、7个教研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图书资料室和研究生电子资料室。
本学院拥有一支整体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51人(含管理人员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5人;有博士8人(含在读),硕士研究生25人(含在读);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7人;有北京大学陈占安、王东,云南大学陈国新等一大批省内外知名教授、博导作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科研实力较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4项,主持云南省社科规划项目4项,主持云南省教育厅、大理州、大理学院等各级科研课题50多项;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50多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权威刊物全文转载,主、参编教材和著作40多部;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先进集体、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云南省优秀教学成果等100多项科研和教学成果奖励。现有专业学术刊物150多种,专业图书10000多册,电子资料17万多册。
2007年以来,招收了3届共60名硕士研究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该学科旨在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给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概念,并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该学科专业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具有正确的理论方向和良好的学风,具有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成为本专业的科学研究、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党政工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高层次理论应用型人才。
本学科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与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在民族地区的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执政党建设与党务工作等研究方向。
本学科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10人,博士4人,硕士8人,校级学科、学术带头人1人,教学名师1人。近几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主持和参与云南省社科规划项目6项,主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4项、州、校科研基金项目20多项、主持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和重点建设专业各1项;主、参编教材、著作20多部,在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全文转载;获得教学、科研成果奖励40多项(包括曾宪梓教育基金奖三等奖、云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云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本学科专业点2007年开始招生,现已招收30人。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该学科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实践基础,经过20多年的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该学科专业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比较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熟悉思想形成、发展的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具有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了解本学科最新动态,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成为本专业的科学研究、高等教育、中等教育等的高层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本学科下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职业道德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也是校级重点建设专业。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7人,博士4人,硕士10人,云南省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1人,校级学术带头人1人。近几年,本学科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教育厅科研项目7项,州、校科研基金项目20多项;主、参编教材、著作20多部,在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权威刊物全文转载;获得教学、科研成果奖励30多项(包括曾宪梓教育基金奖三等奖、全国教育科研成果奖、云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等)。
本学科专业点2007年开始招生,现已招收3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