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ulty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A 、学院概况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创立于 1982 年,其前身是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和云南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999 年两校合并。在 23 年的发展过程中,学院始终坚持以“质量为根本,特色谋发展”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是学院发展的生命线、素质教育是核心、教书育人是根本的观念。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师资培养为重点,科研开发为动力”的办学思路,使办学的质量、规模、结构效益协调发展。按照“知识宽、专业精、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创新作动力、以改革创效益的办学原则,形成有效调动师生教与学两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满活力的教学运行机制。同时,顺应经济全球化、经营市场化和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立足云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努力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
1 、师资队伍
管理与经济学院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采取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手段,逐步改善结构,提高学院师资队伍的层次。
学院现有教职工 96 人,其中:教授 22 人(信息管理系 5 人;工商管理系 5 人;经济系 4 人;会计系 2 人;市场营销系 6 人),副教授 33 人(信息管理系 9 人;工商管理系 4 人;经济系 10 人;会计系 6 人;市场营销系 4 人);博士生导师 8 人,硕士生导师 32 人;获得博士学位 11 人,在读博士 10 人,在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 3 人;有 2 人在国外获得 MBA 学位,另有 24 位教师分别经过德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高校学习、进修。目前学院大部分骨干教师的年龄在 45 岁以下,是一支精力充沛而富于创新的队伍。同时,学院还聘有 30 多位知名学者和企业家为客座教授。
2 、学科专业:
目前学院已形成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包含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的办学体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6 个硕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国民经济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会计学;3 个专业工程硕士领域:工业工程、项目管理、物流管理;1 个专业硕士办学点:MBA ;4 个研究所:信息与人工智能研究所、创新与发展研究所、金融工程研究所、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等。6 个本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金融学。目前,在校研究生人数 703 人(含工程硕士、高校师资班),其中包括在台湾招生博士研究生共计 22 人,硕士研究生 2 人。
3 、科研成果
学院始终坚持教学、科研并重。至今已与政府部门和云南省许多著名企业(如云南锡业、太平洋保险公司昆明分公司、云南白药、云天化、中国烟草云南公司、云南国际公司、云南铜业集团、昆船集团)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研究关系并建立了八个学生实习基地,为产学研的结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校内,依托 5 个院级研究机构实施师生科研与教学结合,共完成了科研 1180 项;出版著作(含教材专著,译著)114 部,其中 20 部分别获得省级和校级教材奖励;发表论文 793 篇,在核心期刊发表近 300 篇,72 篇获奖;主持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院省校合作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企业合作项目等纵向、横向课题 273 项,33 项获奖,科研经费总金额 5362 万。1998 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被列为云南省首批重点建设学科。1999-2002 年,又获“云南省院省校合作项目”资助,与浙江大学联合建立国家创新研究基地西南工作站;学院一批专家、教授长期为云南企业进行咨询服务,做出了积极贡献。
从 2001 年 -2006 年,本学科点共完成了科研 252 项,其中国家级课题 7 项,国家教育部和科技部课题 2 项;国际课题 12 项;云南省级纵向课题 81 项;地方政府委托课题 81 项;企业委托课题 86 项,科研经费总额为 4499.7 万元;出版学术专著 56 本;出版教材 32 本;发表论文 1067 篇,其中国际学术会议 76 篇,CSSCI 检索论文 93 篇,核心期刊论文 347 篇,一般论文 493 篇;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 22 项,其中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云南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 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0 项,云南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9 项。
4 、办学特色
学院自办学以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在知识结构方面,由于学院在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具备了较强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又在信息管理方面拥有较强的师资队伍和研究力量。使经济、管理、信息三大学科交叉融贯,相互支撑,形成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
5 、教学设施
学院目前建有 6 个设施一流的多媒体教室,1 个电子阅览室;有 1 个综合实验室,分设计算机信息实验室、会计模拟与电算化实验室、金融模拟实验室、企业经营决策模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另外,除学校图书馆拥有大量工商管理的专业书籍外,学院还建有自己的图书资料室,拥有中文图书 1.96 万册,中外文期刊 263 多种,报刊 40 多种,建有网上图书城。
6 、重点学术领域
学院以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项目管理、城市系统规划与管理、决策科学与决策支持系统、金融工程、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工业工程、技术创新等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学科作为重点研究方向。这些学科,在省内学术领域具有优势地位,在国内学术领域也有重要影响。管理科学与工程为省级重点学科。
7 、国际国内合作
学院以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同省内诸多地、州、市及国内、省内十几家知名企业共同联合培养了一批高层经营管理人才;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美国东伊里诺伊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台湾淡江大学等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而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关系。
近年来,学院还积极参与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与投资项目,参与澜沧江 - 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项目,现已在老挝与老挝国立大学合办研究生班,在云南省形成了较好影响。
8 、联系方式
电话:0871-5198887 丰老师传真:0871-5198887
http://me.kmust.edu.cn Email:glxyyjs @yahoo.com .cn
B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授权点
一、学科简介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管理学、应用数学、信息技术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属省级重点学科。以管理学、数学、经济学、系统科学为基础,侧重于研究同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管理基本规律的演进与发展,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管理技术与方法。管理与经济学院已在此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点基础上自主设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系统工程、决策科学与决策支持系统、项目管理与持续创新发展、安全管理与工程、地理信息工程、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等八个博士授权点。该学科重点研究管理信息系统、组织与管理模式、敏捷制造系统、供应链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可持续创新与发展管理、项目管理、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等方向。
二、培养目标
1 、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 、掌握本学科方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应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学术作风,能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管理问题,做出有创新性的成果。能胜任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和高层次管理等工作。
3 、能熟练地应用一门外国语,能用外文正确撰写学术论文,能听懂用外语所作本专业的学术讲座;能用外语较熟练地进行学术交流。
4 、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交流能力及较强的沟通能力,体格健康。
三、主要研究方向
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系统、智能系统、电子商务、数据库系统、数据结构。
2 、工业工程。敏捷制造系统、组织设计与管理、管理模式、企业资源计划(ERP )、业务流程重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柔性制造系统、供应链管理、物流工程。
3 、系统工程。系统建模与仿真、非线性理论、模糊决策理论与方法、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金融工程。
4 、经营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经营决策与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决策支持系统、智能群决策。
5 、项目管理与持续创新发展。可持续创新与发展管理、项目管理、科学与技术管理、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城市发展与管理。
6.安全管理与工程。
7.地理信息工程。
8.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
四、本学科教授、副教授人数、在校研究生人数、导师的教学及科研成果
教授共 18 人,其中博导 8 人,副教授 27 人,在校博士研究生人数共 81 人。
科研成果:2001 年至 2006 年,出版著作(含教材专著,译著)24 部,其中 14 部分别获得省级和校级教材奖励;发表论文 325 篇,在核心期刊发表近 160 多篇,41 篇获奖;主持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院省校合作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企业合作项目等纵向、横向课题 128 项,21 项获奖,科研经费总金额 1512 万。1998 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被列为云南省首批重点建设学科。1999-2002 年,又获“云南省院省校合作项目”资助,与浙江大学联合建立国家创新研究基地西南工作站。
C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授权点
一、学科简介
本专业是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工商企业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需要,以“高起点、有特色、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为办学指导思想,融管理、经济、信息、数学、工程、人文等学科知识为一体,侧重培养具有较完善的知识结构、创新意识和适应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的复合型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本专业着重在工商企业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企业财务管理、战略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的培养。
二、培养目标
应具有坚实宽广的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掌握该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掌握现代管理方法与技术,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独立进行科研、教学和管理的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企事业、机关单位的中、高层管理工作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工作。
三、研究方向
1 、企业制度与组织管理
2 、营销管理
3 、人力资源管理
4 、战略管理
5 、投资管理
重点在应用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最新理论和方法,结合中国当前企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探讨企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四、本学科教授、副教授人数、在校研究生人数、导师的教学及科研成果
教授共 12 人,副教授共 14 人,在校研究生人数共 91 人。
科研成果:近年来共完成了科研 986 项;出版著作(含教材专著,译著)12 部,其中 6 部分别获得省级和校级教材奖励;发表论文 701 篇,在核心期刊发表近 251 篇,63 篇获奖;主持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院省校合作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企业合作项目等纵向、横向课题 113 项,21 项获奖,科研经费总金额 1783 万。
D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授权点
一、学科简介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管理学、应用数学、信息技术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以管理学、数学、经济学、系统科学为基础,侧重于研究同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管理基本规律的演进与发展,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管理技术与方法。该学科重点研究管理信息系统、组织与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可持续创新与发展管理、项目管理、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等方向。
二、培养目标
1 、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为提高高等学校教师素质服务。
2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且具有较高管理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研究工作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应具有扎实管理基础理论,掌握系统深入的管理知识,并正确地应用管理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及相应的管理信息技术方法,解决管理方面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独立从事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的能力;应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精神;能够独立开展管理及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工作、教学工作和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并具有继续学习、提高的基础和能力。
3 、应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为熟练的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外语的听说写能力。
4 、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
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 、工业工程
3 、决策科学与决策支持系统
4 、系统工程
5 、金融工程
6 、科教管理与知识创新
四、本学科教授、副教授人数、在校研究生人数、导师的教学及科研成果
教授共 5 人,副教授共 8 人,在校研究生人数共 31 人。
科研成果:近年来共完成了科研 795 项;出版著作(含教材专著,译著)19 部,其中 16 部分别获得省级和校级教材奖励;发表论文 552 篇,在核心期刊发表近 203 篇,57 篇获奖;主持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院省校合作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企业合作项目等纵向、横向课题 174 项,27 项获奖,科研经费总金额 2142 万。1998 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被列为云南省首批重点建设学科。1999-2002 年,又获“云南省院省校合作项目”资助,与浙江大学联合建立国家创新研究基地西南工作站。
E 、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研究生授权点
一、学科简介
技术经济学是以技术的生产、流通和应用为基本对象,将技术与经济管理结合的新学科。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科技在企业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融技术与经济管理于一体的高层次管理人才提出了大量的需求。技术经济学为适应现代企业技术管理、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金融和咨询机构论证和管理、有关部门投资规划与资源利用管理、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理论支持。作为工商管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经济学与企业管理学紧密联系。
二、培养目标
具有坚实宽广的管理与技术经济理论基础和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掌握现代技术经济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独立进行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及各类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工作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工作。
三、研究方向
1 、项目管理
2 、技术创新管理
3 、技术经济评价与项目评估
四、本学科教授、副教授人数、在校研究生人数、导师的教学及科研成果
教授共 3 人,副教授 2 人,在校研究生人数共 27 人。
科研成果:近年来共完成了科研 141 项;出版著作(含教材专著,译著)10 部,其中 2 部分别获得省级和校级教材奖励;发表论文 92 篇,在核心期刊发表近 31 篇,6 篇获奖;主持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院省校合作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企业合作项目等纵向、横向课题 39 项,5 项获奖,科研经费总金额 235 万。
F 、国民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授权点
一、学科简介
国民经济学是综合性较强的应用经济类专业。该专业将研究与发展建立在理论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科基础上,强调理论基础雄厚、知识信息量大、专业应用性强、学生适应面广。本专业具体研究重点: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发展计划与发展战略、宏观经济政策、国民经济管理、投资经济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的问题,致力于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国民经济管理专门知识。
二、培养目标
1 、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2 、本专业培养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分析技术的学习与研究,全面掌握系统的国民经济管理专门知识,了解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能对中国现实经济问题进行调研、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加以运行的高级经济分析与管理人才;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3 、本专业旨在为党政机关、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部门培养高层次经济分析、经济管理及教学科研人才。
4 、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
1 、宏观经济决策研究
2 、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研究
3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研究
五、本学科教授、副教授人数、在校研究生人数、导师的科研成果
本学科由管理与经济学院与省政府研究室合办。
教授(研究员)共 8 人,副教授(副研究员)共 5 人,在校研究生人数共 39 人。
科研成果:近年来共完成了科研 41 项;出版著作(含教材专著,译著)7 部,其中 2 部分别获得省级和校级教材奖励;发表论文 162 篇,在核心期刊发表近 75 多篇,12 篇获奖;主持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院省校合作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企业合作项目等纵向、横向课题 92 项,11 项获奖,科研经费总金额 358 万。
G 、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授权点
一、学科简介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是一门以管理科学、教育科学、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理论、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定量分析方法为支撑的具有科间交叉、整合特点的学科。它通过研究和传授现代教育经济及管理方面的理论、方法和技能,培养各级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企业管理部门的专门人才,以提高和改善各级各类管理部门的质量和效益。
二、培养目标
1 、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基本内容,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具有较强的事业心,有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和为人民服务、勇于改革开拓、艰苦创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与文化修养。
2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为扎实的教育科学、管理科学和经济学基础的、较为开阔的社会科学学术视野和掌握现代教育与管理手段的专门人才。本专业注重培养硕士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从事教学工作、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和教育决策与管理的咨询工作。
3 、应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为熟练的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外语的听说写能力。
4 、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
1 、教育经济管理
四、本学科教授、副教授人数和导师的教学及科研成果
教授共 7 人,副教授共 3 人,在读研究生 8 人。
科研成果:近年来共完成了科研 356 项;出版著作(含教材专著,译著)9 部,其中 3 部分别获得省级和校级教材奖励;发表论文 214 篇,在核心期刊发表近 97 篇,7 篇获奖;主持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院省校合作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企业合作项目等纵向、横向课题 122 项,11 项获奖,科研经费总金额 575 万。
H 、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授权点
一、学科简介
会计学是一门管理学、经济学、信息技术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以管理学、经济学、数学为基础,侧重于研究同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财务会计基本规律的演进与发展、财务会计科学的基础理论、财务会计技术与方法及其应用。该学科重点研究财务会计基本理论、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实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会计组织与管理模式、会计决策理论与方法、可持续创新与发展管理、财务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等方向。
二、培养目标
1 、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为提高高等学校教师素质服务。
2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且具有较高管理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研究工作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应具有扎实的会计学基础理论,掌握系统深入的会计学知识,并正确地应用会计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及相应的管理信息技术方法,解决财务会计管理方面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独立从事财务会计管理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的能力;应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精神;能够独立开展财务会计管理及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工作、教学工作和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并具有继续学习、提高的基础和能力。
3 、应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为熟练的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外语的听说写能力。
4 、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
1 、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
2 、企事业单位会计实务研究
3 、企业财务管理研究
四、本学科教授、副教授人数和导师的教学及科研成果
教授共 2 人,副教授共 6 人,在读研究生 5 人。
科研成果:近年来共完成了科研 116 项;出版著作(含教材专著,译著)3 部,其中 1 部分别获得省级和校级教材奖励;发表论文 94 篇,在核心期刊发表近 37 篇,7 篇获奖;主持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院省校合作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企业合作项目等纵向、横向课题 42 项,6 项获奖,科研经费总金额 75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