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前身为山东艺术学院舞蹈系,成立于2001年12月,2006年改为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现有中专生34人,本科生 346人,研究生16人。教职员工56人。有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学三个本科专业。舞蹈学为院级重点学科。舞蹈学院在办学规模、教学管理、师资力量、硬件设施、专业设置等方面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强大的发展后劲。
作为山艺年轻的二级学院,舞蹈学院年轻而有朝气。年轻意味着活力,年轻意味着发展,年轻意味着创新。舞蹈学院成立之初就立足高起点。学院总体目标是:成为山艺二级学院中的主力学院,建立起富有齐鲁地域特色的舞蹈教育体系,特色精品课程在全国舞蹈类院校中具有一流水平和实力,逐步发展为山东省的舞蹈教育、创作、研究、信息中心。
在教学与管理中,学院始终奉行德育人,艺塑人,根植齐鲁,务实求新的办学理念。强化一个意识,培养两种人才,把握三个结合。一个意识就是要强化质量意识,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主题的意识。培养两种人才就是要处理好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关系,既要着眼于培养通才又要有利于培养英才,鼓励尖子学生脱颖而出。三个结合就是教学和科研、艺术实践相结合,民间地域性舞蹈文化与专业舞蹈文化相结合,专业人才培养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相结合。
为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控,学院建立了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五层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第一,成立教学质量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组织教学管理人员不定期地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并及时通报检查情况。第二,严格坚持学院领导干部听课制度。院长、党总支书记、分管教学副院长经常深入课堂检查教学。第三,成立舞蹈学院教学督导组。聘请有丰富教学管理经验、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为督导员,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督导检查,对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整改建议。第四,发挥学生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我院每个班级都有一名学生教学信息员,直接由教务处管理。信息员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直接反映给学校教务处。另外每学期要求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第五,规范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印制《舞蹈学院毕业论文手册》,并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资格与职责,论文选题、开题、结题、答辩、成绩评定,论文全程档案管理等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舞蹈学院大胆实行学分制改革,学生上课打破年级限制,实行选课制。学生从入学之初,就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个人理想,合理选择所学课程。这一教学改革的实施,一是充分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选课,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教师的压力和动力。二是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发展空间。学生从入学之初就能够合理设置自己的发展方向,有利于人才的成长,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必要条件。2001年舞蹈学院刚组建时连同管理人员在内只有教职员工7人。几年来,学院本着“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指导思想,大力引进人才,不断扩大师资队伍。目前,舞蹈学院的47名专业教师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75%以上。这是一支年青而有朝气的教师队伍,他们大都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等著名高校,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在学生中极具亲和力,他们良好的教师风范引导、激励着学生们积极向上。同时,学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素质。教师高学历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业务能力逐步提高。
在教学条件方面,舞蹈学院2007年10月搬进了新建教学大楼,舞蹈教学楼的投入使用,给舞蹈学院搭建了一个建设发展的平台。现在,学院有行政教学用房6132平方米,有13个设施齐全的舞蹈专业教室。生均面积为1:20平方米,教室利用率为100%。同时,我院拥有山东省歌舞剧院、齐鲁石化少年宫两处教学实践基地。这两处基地及其所拥有的先进设施,弥补了我们校内教学中的不足,填补了一些空缺,使教学工作得以深化和拓展。
在专业建设方面,舞蹈学院现有舞蹈表演、舞蹈编导和舞蹈学三个本科专业,舞蹈学为院级重点学科。在课程改革和建设上,舞蹈学院依照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四类课程构建课程平台。努力做到夯实公共和专业基础课,拓展和突出专业课,强化艺术实践课。目前舞蹈学院有公共基础课 7门,表演专业基础课4门,专业选修课四十余门,课程内容和课时比例科学合理,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
在构建科学的课程平台的基础上,学院加强了精品课程的建设。有计划地启动了民间舞课的精品课程建设,投入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在这方面,学院突出办学特色,注重从齐鲁大地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中吸取营养并融于教育教学,使精品课程更具浓郁的地域特色。胶州秧歌、鼓子秧歌、海阳秧歌并称“山东三大秧歌”,作为山东省舞蹈专业的重要教学单位的舞蹈学院,有责任和义务进一步发掘整理“山东三大秧歌”,使三大秧歌的教学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为此,学院聘请校外专家来我院教授“山东三大秧歌”课程,并带领青年教师进行教材编写,力争使“山东三大秧歌”课程在全国舞蹈类院校中具有一流水平和实力。
艺术实践是检验教学、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有效手段。舞蹈学院在艺术实践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
首先,学院重视专业实践周的教学,出台了《舞蹈学院学生专业实践周活动实施方案》。实践周安排在第四、第六学期的十五、十六周,实践内容是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组织的学生专业比赛活动。实践周成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大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舞蹈学院打破学校封闭的学习围墙,关注社会,重视实践,保持和发展“教学、创作、演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从课堂走上舞台。学院在艺术实践中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舞蹈学院特有的艺术实践工作体系。学院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中央电视台及省内外的大型的、有影响的社会公众演出,这些艺术实践演出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能力,积累了舞台经验,而且提高了山东艺术学院的影响力,树立了学院的良好形象。同时在学院组织的学生毕业演出、“艺苑金秋艺术节”和“中青年教师专业技能考核”等演出中,不仅检验和展示了实践教学成果,舞蹈学院的节目也成为各种晚会的一大看点,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舞蹈学院十分注重艺术的创新,近几年不断推出舞蹈的原创力作。2009年6月,学院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完成了舞蹈情景艺术片《我们的校园生活》,这是国内第一部以舞蹈的形式反映艺术学院大学生生活的舞蹈情景电视艺术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我院青年教师编创的舞蹈诗《天美清照》,一经上演,引起轰动,参加了山东省国际大众艺术节的专场演出,并获得泰山文艺奖二等奖第一名。舞蹈学院第一届舞蹈编导班的创作演出的以蒲松龄为题材的舞剧《柳泉寻踪》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江东称为“不可多得的好作品”。舞蹈学院青年教师编创的舞蹈《聊斋素描》和《沂蒙少年》分别获得华东六省一市大学生舞蹈专业比赛创作、表演二等奖。舞蹈学院05级学生创编演出的双人舞《佐佑》获得泰山文艺奖一等奖,在北京现代舞周的演出中,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
在学风建设方面,舞蹈学院始终高度重视优良学风的建设,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制定完善了学生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生管理体系。以建设优良学风为核心,以规范日常管理为重心,以课外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将学风建设纳入到系统的育人工程中去。
学院学生党支部、学生会、自律委员会在学生中发挥了很好的表率和管理作用。舞蹈学院有学生社团4个,他们经常组织全院范围内的各种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社团当中。团总支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舞蹈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慰问敬老院、儿童福利院活动,并利用专业知识赴山村贫困小学义务开展支教活动,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欢迎和好评。舞蹈学院多次获得团省委授予的“省级优秀社会实践团队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