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ANXI KEY LABORATORY OF GROUND CONTROL
陕西省岩层控制重点实验室是在西安科技学院采矿工程学科中孕育诞生,在矿山压力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西安科技学院采矿工程学科是我国高等院校最早设立的工学学科之一,前身是 1938 年由北洋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焦作工学院等内迁组成的西北工学院矿冶系采矿组。1956 年全国院校调整时采矿学科由西北工学院调入西安交通大学,1958 年以交通大学采矿系和地质系为主成立西安矿业学院(99 年更名为西安科技学院)。1960 年就培养出了五年制本科生。1979 年采矿工程学科被批准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 年被批准为陕西省重点学科,2000 年获得博士授予权。
岩层控制实验室(矿山压力实验室)是由我国著名采矿专家刘听成、吴绍倩教授在 1961 年开始创建的,是国内这一学科建设最早的实验室之一,1965 年建成的 5m 平面模拟架至今仍然是国内最大的平面模拟实验架之一。进入 80 年代后,实验室得到迅速发展,建成了多种形式的相似模拟、巷道支架实验装置。90 年代初,建成了亚洲唯一的多功能立式支架实验台和国内最大的组合堆体立体相似模拟实验台,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亚洲唯一的多功能立式支架实验台
1998 年,矿山压力实验室被陕西省计委、科委、教委联合批准为陕西省岩层控制重点实验室。同时被煤炭工业部批准为国家煤炭工业采矿工程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现有教授 7 人,副教授 3人,具有博士学位 3 人,石平五教授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伍永平教授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不仅是科学研究基地,而且是采矿工程及相关学科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
主要研究成果
无煤柱开采技术及其推广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煤炭工业部技术推广奖(1985 );
中国采煤方法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能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 ,第三完成单位);
绿水洞煤矿大倾角综采技术研究,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 );
坚硬煤层大放高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研究,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 );
坚硬厚层综放开采关键技术研究,国家煤炭工业局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99 ,第三完成单位);
中国煤矿开拓系统,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 ,第三完成单位);
急倾斜特厚煤层大放高工作面矿压显现及顶煤运动规律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 );
急斜放顶煤回采巷道快硬水泥木锚杆支护研究,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 );
大倾角煤层软岩底板滑移机理及防治,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 );
靖远矿务局红会一矿缓倾斜特厚易燃坚硬煤层综采技术研究,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 );
小宝鼎煤矿山体建筑物下沉 7363 工作面开采,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 );
窑街矿区巷道综合支护技术研究,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 );
窑街三矿大倾角坚硬煤层顶煤弱化及合理回采工艺研究,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 );
神府矿区浅埋煤层顶板结构理论与支护对策研究,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 );
综合采煤工作面相邻巷道矿压大小及合理支护型式研究,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 );
加强矿山压力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89 );
通过科研带动高校实验教学发展,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3 );
专利 7 项;
出版著作 14 部;
发表论文 300 余篇。
特色研究方向
沙漠戈壁覆盖层下浅埋煤层开采岩层控制研究
利用国内领先的大型平面、立体相似模拟实验系统,重点研究神府等西部矿区浅埋煤层条件下顶板岩层破断与来压显现的基本规律;研究突水溃沙规律,实现防灾减灾。
西部地区急倾斜和倾斜矿层开采的岩层控制研究
重点解决急倾斜和大倾角矿层开采条件下的顶板岩层移动,底板破坏滑移规律,提出控制方法,防止工作面顶板事故;研究合理的回采工艺,提高大倾角煤层的产量和效益;解决西北、西南广泛赋存的急倾斜和倾斜矿层开采的关键技术问题。
采动地表损害与大范围来压的灾害防治技术
针对目前全国日益突出的“三下”开采问题,采用开采—岩层移动—地表变形移动相统一的理论,使用国际先进的数学模型计算机模拟预计方法和立体相似材料模拟的配套技术,重点研究覆岩裂隙系统和离层区的分布规律;研究地表移动控制充填技术,开发廉价的裂隙和离层区充填材料,控制矿区地表损害。
软岩巷道支护理论与技术
软岩是西部矿区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动压影响下的巷道给矿山开采和安全生产带来巨大隐患。研究软岩条件下的采场与巷道支护理论与技术,重点解决膨胀岩和高地应力软岩支护控制理论和实用技术。
大断面巷(隧)道支护优化设计
采场附近受动压影响的巷道以及在公路和铁路隧道支护中,普遍存在合理的支护设计和支护参数确定问题,以国际领先水平的大型多功能立体支架实验装置为基础,通过支架原形实验,分析支护体变形破坏特征,进行地下工程及支护体优化设计。
“固—液—气”三相介质模拟技术
利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发展创新性实验研究手段,重点解决地下水患治理、地表水土流失、开采后有害气体的移动规律等模拟技术,突破单一的固体模拟实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