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系统正式开通 立即报名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学术型研究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报考条件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考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4、5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5年或5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报名参加艺术硕士、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外的其他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三、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一)网报时间2010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应届本科生预报名时间为2010年9月25日至9月29日(每天9:00-22:00)。届时请考生自行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http://www.chsi.com.cn(公网);http://www.chsi.cn(教育网)。
网上提交报考信息时请注意:1.凡不按相关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2.在网上报名时须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且申请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定向或委托培养方式,方可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凡弄虚作假或输入错误、复试时要求更改者,均不得享受国家少数民族有关政策。3.请正确详尽填写本人通信地址,以便准确发放录取通知书等。凡因通信地址填写不详或填写错误导致录取通知书等材料无法寄送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自负。
(二)2010年11月10日—14日,考生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到网上报名时所选择的报考点现场确认报名信息并缴费、照相。
(三)2011年1月1日-14日,考生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研招网查询考试信息,下载打印《准考证》。2011年1月17日24:00,关闭报名网站。
四、考生资格审查
我校将在复试时对考生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
对弄虚作假者(含推免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
五、入学考试
1.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部分。
2.初试时间:2011年1月15日—1月16日。
3.复试时间:2011年4月中、下旬。我校将采取笔试、面试等方式进行差额复试,以进一步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等。参加复试的考生应达到复试分数线,复试人数一般为招生计划的120%。
4. 对以同等学力身份(以报名时为准)报考的考生,复试时,应加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
六、调剂
报考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之间的相互调剂政策,待初试结束后,视第一志愿生源上线情况而定。调剂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程序由我校按教育部录取政策确定并公布。届时,考生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调剂服务系统填写报考调剂志愿。
七、体检
体检在新生入学时统一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体检不合格者,取消入学资格。
八、录取
我校根据考生报考类别、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硕士研究生录取类别分为定向、非定向、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
招收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硕士生均实行合同制。我校、用人单位、拟录取为定向和委托培养的考生之间,必须在考生录取前,分别签订合同。
九、毕业生就业
定向和委托培养硕士生回定向和委托培养单位。
非定向和自筹经费硕士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
十、其它
1.对于考生填报材料虚假、考试作弊及其它违反招生考试纪律的行为,我校将通知其所在单位按教育部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2. 考生因报考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我校不承担任何责任。
3.已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被录取为硕士生后,培养经费及在学期间的待遇按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相关规定办理。
4.我校热烈欢迎全国各地的考生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特别欢迎汉族等母语非藏语的考生报考我校中国少数民族史(藏族历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族文学)、美术学、音乐学等传统学科的研究生。
5.报考我校传统学科专业的考生,外语科目可选择英语,也可选择梵文,报考非传统学科专业的考生均需参加全国统考英语考试。
6.民族传统学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分为“藏语文与现代汉语基础”(601)、现代汉语与藏语文基础(701)两套试卷供考生选考,两套试卷科目代码和内容均不相同,具体为:“藏语文与现代汉语基础”(601):藏语文基础内容占70%,现代汉语基础内容占30%;“现代汉语与藏语文基础”(701): 现代汉语基础占70%,藏语文基础内容占30%。藏语文与现代汉语基础”(601)中的70%的藏语文必须用藏文答题,30%的现代汉语必须用汉语答题;“现代汉语与藏语文基础”(701)中的 70%的现代汉语基础必须用汉语答题,30%的藏语文必须用藏文答题。
7.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课“藏语言文学”分为藏文卷(902)和汉文卷(801),命题语言和内容均不相同,考生可根据自身条件自主选择。藏文卷(902)必须用藏语答题,汉文卷(801)必须用汉语答题。
8.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预防兽医学、生态学、水利水电工程、森林培育专业录取的考生在我校林芝校区(农牧学院)培养,其它专业录取的考生在拉萨校区培养。
9.招生办公室咨询电话:(0891)6338411 (西藏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0894)5823990(林芝校区研究生管理科)。通讯地址:西藏拉萨市江苏路36号(拉萨校区),邮政编码:850000;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林芝校区),邮政编码:860000。
10.请各位考生随时关注我校网页http://www.utibet.edu.cn/或研究生处网页http://yjsc.utibet.edu.cn/,及时了解相关信息。
(注:如有招生政策变化,以国家政策为准。我校将做相应调整,并及时予以公布。)
西藏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西藏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考试范围
西藏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同等学力考生复试加试考试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