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3A01《红外与激光技术》考试大纲
一、参考书目
《红外物理》石晓光,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一版。
《红外物理》刘景生,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
《激光技术》蓝信钜,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三版。
《激光原理》周炳琨 ,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年,第七版。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红外辐射的基本概念
考试内容:红外辐射的定义、红外辐射在电磁波谱中所处的位置、红外辐射的波段划分和红外辐射的大气窗口;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辐射度量和光度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立体角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常用辐射量(包括辐射能、辐射功率、辐射强度、辐射出射度、辐射亮度、辐射照度、吸收率、反射率、透射率以及发射率)的定义及相互关系;常用光度量(包括光通量、发光强度、光出射度、光亮度和光照度)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单色辐射量、光谱辐射量和波段辐射量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光视效能、光谱光视效能、光视效率和光谱光视效率的定义,光谱光视效率的变化趋势。
考试要求:
熟练掌握:红外辐射的定义、红外辐射在电磁波谱中所处的位置、红外辐射的波段划分和红外辐射的大气窗口;立体角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常用辐射量(包括辐射能、辐射功率、辐射强度、辐射出射度、辐射亮度、辐射照度、吸收率、反射率、透射率以及发射率)的定义及相互关系;常用光度量(包括光通量、发光强度、光出射度、光亮度和光照度)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掌握:单色辐射量、光谱辐射量和波段辐射量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光谱光视效率的变化趋势。
理解:辐射度量和光度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光视效能、光谱光视效能、光视效率和光谱光视效率的定义。
了解: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
(二)红外辐射的基本规律
考试内容:漫辐射源的定义、朗伯余弦定律、漫辐射源的辐射亮度与辐射出射度之间的关系;朗伯小面源各辐射量之间的关系;距离平方反比定律、立体角投影定律和Talbot定律,计算点源、小面源、圆盘、球面等简单形状辐射源的辐射特性;朗伯定律和朗伯-比耳定律;黑体的定义、特点及黑体与朗伯体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和物理意义,基尔霍夫定律证明过程,利用基尔霍夫定律解释简单物理现象;辐射亮度与能量密度的关系;普朗克公式以及黑体辐射出射度曲线的特点及物理意义;维恩位移定律和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利用相关辐射定律简易计算黑体辐射;利用函数表法计算黑体光谱辐射通量、波段辐射通量和全辐射通量的方法;光谱辐射效率和辐射对比度的定义及物理意义;金属的辐射特性和辐射方程。
考试要求:
熟练掌握:漫辐射源的定义、朗伯余弦定律、漫辐射源的辐射亮度与辐射出射度之间的关系;朗伯小面源各辐射量之间的关系;距离平方反比定律、立体角投影定律和Talbot定律;黑体的定义、特点及黑体与朗伯体的关系;普朗克公式以及黑体辐射出射度曲线的特点及物理意义;维恩位移定律和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利用相关辐射定律简易计算黑体辐射。
掌握:计算点源、小面源、圆盘、球面等简单形状辐射源的辐射特性;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和物理意义,基尔霍夫定律证明过程,利用基尔霍夫定律解释简单物理现象;利用函数表法计算黑体光谱辐射通量、波段辐射通量和全辐射通量的方法;光谱辐射效率和辐射对比度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理解:朗伯定律和朗伯-比耳定律。
了解:辐射亮度与能量密度的关系;金属的辐射特性和辐射方程。
(三)红外辐射源
考试内容:巴特利特定理、萨姆普纳定理、沃尔什定理和亥姆霍兹互易定理及其证明过程;空腔型辐射源和理想黑体的区别与联系;黑体炉的用途、结构和腔型选择;古费公式的推导过程;空腔辐射源的腔形(如球形、圆筒形、圆锥形)、尺寸以及内壁发射率对开口腔有效发射率的影响趋势;电热固体辐射源、气体放电辐射源和红外激光器等标准红外辐射源的辐射原理和特点。
考试要求:
熟练掌握:古费公式的推导过程;空腔辐射源的腔形(如球形、圆筒形、圆锥形)、尺寸以及内壁发射率对开口腔有效发射率的影响趋势。
掌握:空腔型辐射源和理想黑体的区别与联系。
理解:巴特利特定理、萨姆普纳定理、沃尔什定理和亥姆霍兹互易定理及其证明过程。
了解:黑体炉的用途、结构和腔型选择;电热固体辐射源、气体放电辐射源和红外激光器等标准红外辐射源的辐射原理和特点。
(四)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
考试内容:光辐射在大气中传输时产生衰减的主要因素;大气中的主要吸收气体和散射气体的种类;大气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表示方法及相关参数的计算;红外辐射的大气散射衰减原理,并能利用大气散射原理解释简单自然现象;气象视程和视距的计算方法以及其与散射衰减之间的关系;在特定波段平均大气透射率的粗略计算方法;激光在大气中传输透过率的计算方法。
考试要求:
熟练掌握:大气中的主要吸收气体和散射气体的种类;大气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表示方法及相关参数的计算;在特定波段平均大气透射率的粗略计算方法。
掌握:红外辐射的大气散射衰减原理;利用大气散射原理解释简单自然现象;气象视程和视距的计算方法以及其与散射衰减之间的关系。
理解:光辐射在大气中传输时产生衰减的主要因素。
了解:激光在大气中传输透过率的计算方法。
(五)目标和背景的辐射特性
考试内容:太阳、月亮、恒星、天空、地物和海洋等背景的光辐射特性;火箭、飞机、坦克、人体等目标的光辐射特性及它们红外辐射特性的估算方法。
考试要求:
熟练掌握:飞机、坦克的红外辐射特性及其估算方法。
掌握:太阳、天空和地物的光辐射特性。
理解:月亮、恒星和海洋的光辐射特性。
了解:火箭、人体等目标的光辐射特性。
三、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180分钟)
按题型:
题型
|
选择题
|
简答题
|
综合题
|
分值
|
30分
|
20分
|
50分
|
按章节内容:
章节
|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第四部分
|
第五部分
|
分值
|
15分
|
40分
|
10分
|
20分
|
15分
|
注:划分的分值是近似的;同一题目可综合不同章节内容;同一内容下可设计多个小题,以区分不同侧重点或计算能力,理解能力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