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主要院系之一,共有教职员工117人,人才荟萃,拥有多位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其中院士6人,教授57人(包括博士生导师35人),副教授33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63.64%,具有硕士学位的占24.24%。一批年轻的学术带头人正在成长,他们中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和国土资源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有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50多年来,我院培养了大批的高级人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近20名,许多优秀毕业生成为科技骨干、教育专家和管理专家,有的还担任党和国家政府部门的领导人。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需要,学院初步建成了以地质、资源为主要特色,以理为主,理工结合的学科专业体系。学院目前有学科10个,包括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第四纪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科学技术史。其中矿物学岩石学与矿床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化学4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3个学科为省部级重点学科。本科招生有4个专业:地质学、地球化学、资源勘察工程(固体矿产)、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院在16个学科约150个研究方向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此外学院还接收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研究人员。学院现有本科生781人,硕士研究生399人,博士研究生327人,另外工程硕士512人。
根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11工程”建设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重点实验室的配套建设,学院在战略上重点发展地球物质科学、地球动力学及全球事件和矿产普查与勘探3个学科群。
学院下属地层古生物、构造地质、地球化学、矿物与岩石、矿床与勘探、地学信息技术、第四纪地质7个教研室,基础地质、地球化学、岩石与矿物、地质信息技术(地理信息、遥感)4个教学实验室和生物地质与沉积学实验室、构造过程定量化研究实验室、第四纪生态环境实验室、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验室和地球化学实验室和矿物实验室6个专业实验室。此外,还有结合“211工程”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国土资源部岩石圈构造与动力学开放实验室,教育部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国土资源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与高新技术应用研究中心。
在学校领导之下,通过学科专业调整和资源优化,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全体师生正以新的姿态,为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