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正式成立于1998年。早在1964年,我校物理系电子学专业正式招生,1980年,建立无线电电子学系,1987年数学系与无线电电子系相继建立计算机专业。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在无线电电子学系与数学系计算机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下辖电子学系、计算机科学系、教育技术系,建有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远程教育研究中心、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多媒体基础教学实验中心、信息处理实验室、网络安全与保密实验室、网络教育实验实等10余个装备先进的教学与科研机构,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建有信息技术学院和教育技术学科基地。2004年,教育技术系成立教育技术学院,从信息学院中分离出去。
学院现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本科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和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五个硕士点;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点;2002年教育技术学入选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学院通过引进、招聘和自身培养等多种形式,逐步建立起一支以学术和专业素养较高的学科带头人为主导、具有博士学位的年青教师为主体、学科门类分布和年龄结构合理、具备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及较高创新能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现有教授13人(其中院士1人,博导8人),副教授和副研究员26人、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5人,讲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23人,在职博士生7人,为学院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多次主持“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国家攻关和规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的研究、国家科委攀登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基金项目,以及一批省部级的重大科研项目。1997—2002年,在国内公开出版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收录于SCI、EI、SSCI/CSSCI、ISTP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60余部(本)。自1998年至今,承担的科研项目经费累计5000多万元;获省部级以上教学和科研成果奖20余项,拥有多项重要技术专利。
1997年以来学院教师在国外著名大学讲学或在重要国际会议上作报告50余人次,教师(或研究生)在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2002年6月,学院成功承办了"第六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暨"2002年全国教育信息化论坛"(GCCCE/NEIF2002)会议。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新西兰等国家与地区的专家学者共450余人参加了这次盛会。
学生积极参加“本科生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1997—2002年,学生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英语竞赛、大学生创业竞赛及各类活动并多次获奖。
在改革和建设发展过程中,学院将不断提高各类人才培养质量,完善专业和学科体系,增强科研实力,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拓展对外交流。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机构设置
(党总支、行政、督导组、工会、团总支)
党总支:
书 记:何一平(电子楼305,58807940)
副书记:别荣芳(电子楼207,58800068)
组织委员:刘金彪
宣传委员:尹 乾
统战委员:杨绪业
电子学系党支部书记:杨绪业
计算机系党支部书记:尹 乾
行政党支部书记:刘金彪
离退休党支部书记:何景顺
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冷 静
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书记:栾金哲
电子学系学生党支部书记:康治伟
计算机系学生支部书记:于庆利
行政:
院 长:周明全(电子楼305,58809444)
副院长:姚 力(科研)(电子楼405,58807727)
副院长:孙 波(教学)(电子楼203,58800315)
副院长:宋继华(行政)(电子楼312)
院长助理:刘彦森(电子楼311,58807683)
办公室主任:仇玉英(电子楼303,58807943)
计算机系系主任:冯 速(电子楼207,58800068)
电子学系系主任:叶卫平(电子楼502,58809246)
实验中心主任:朱小明(电子楼205,58809315)
督导组:
组长:孙 波(电子楼203,58800315)
督导员:谢永圭 、李大年、沈复兴、叶卫平、冯 速、余先川、赵小杰
秘书:仇玉英(代)(电子楼303,58807943)
工会:
主席:仇玉英 (电子楼303,58807943)
副主席:周盛林
宣传委员:林定移 文体委员:周盛林
妇女委员:李立文 财经委员:李立文
团总支:
书记:尹 乾(电子楼209,58806662)
本科培养目标
专业
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的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在4年的学习中,通过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初步的科研、开发训练,能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在电子信息领域、通讯领域、交叉科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育、科技开发、管理和产品设计工作的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专门人才,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突出应用的特点,适应社会需求。要求通过4年的学习,具有良好的数学和计算机理论基础,在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基础上,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各种训练,并具有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研制、技术开发、计算机和网络管理工作的能力。
本科课程设置
专业
必修课
限选课
任选课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大学数学A、基础物理、电路理论基础、低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电子线路实验、通信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程序设计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科技英语
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计算机语音处理、数字图象处理、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单片机与可编程逻辑器件、现代控制导论、数学物理方法、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计算机网络、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字通讯、数字电视
卫星通信、C++语言、视频新技术、计算方法、软件工程、电子测量、网络与系统集成、计算机操作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接口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微机控制原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大学数学A、基础物理、C语言、数据结构、电子线路、电路理论基础、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数字电路、离散数学、数据库原理、编译方法、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体系结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方法、微机接口技术、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教育、人工智能、微机控制、软件工程、多媒体技术课
信息与编码、形式语言与自动机、中文信息处理、网络程序设计、计算机外部设备、计算机安全、并行计算、网络管理、计算机新技术讲座、单片机技术、大型数据库、算法的设计和分析引论、多媒体程序设计、常用网络服务器的配置、路由器配置基础、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JAVA程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