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招收2011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调剂须知
(085232 航空工程)
1、我院接收一志愿报考北航0825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0100力学、080200机械工程、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081100控制科学与工程等相近学科,并且一志愿达到所在相应学科门类(专业领域)的我校复试资格基本线的考生调剂。所有调剂考生均录取为085232航空工程专业,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培养。
2、考生于2011年3月20日以前,向我院提交“初试考试成绩单”,并登陆我院网站(网址为:www.sjp.buaa.edu.cn)进行“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报名登记”,同时向我院提交“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报名表(见附表1)”电子版一份,接收邮箱为: zhangdan@buaa.edu.cn 。招生咨询电话:010-82317436。
3、学院会对申请者的材料进行审查,并且会电话通知能够参加复试的调剂考生。
4、请接到电话通知的调剂考生于2011年3月23日上午9:00~11:00到北航教学区三号楼216会议室参加我院组织的复试考生资格审查,每位考生须交验以下材料资格审查通过者,才能正式进入复试程序。
(1)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身份证、军官证,应届本科毕业生和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还需持本人学生证)及一份复印件(纸型为A4纸,身份证正、反面需复印在同一页面上);
(2)交纳复试费100元;
(3)非应届本科毕业生还需携带以下各类材料:A、学历证书原件及一份复印件;B、由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提供的在校历年学习成绩表复印件,并需加盖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公章;
(4)应届本科毕业生需携带所在学校教务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的在校历年学习成绩表(毕业证书需于新生开学报到时向院系提供原件与复印件交验,否则取消录取资格);
(5)现役军人、国防生、委培生、定向生等需和我校签署相关协议的考生请书面向院系说明。
(6)填写“复试情况调查表”一份;
5、申请全日制专业学位的调剂考生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我院组织的“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复试”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按照学院要求的全日制专业学位考试科目由学院统一组织,“面试”按考生拟报考研究方向委托学院下属的系(所)组织。
6、“面试”过程中,每位考生须向复试组报告“复试情况调查表”的相关内容,并回答部分业务知识提问(复试结束后,复试记录由复试组交学院保存);“面试”过程中,加试“外语听力和口语”。
7、“复试”评分标准:按总分300分计算,专业综合知识(笔试)占150分,专业综合知识(口试)占60分,逻辑思维及口头表达能力占40分,外语听力占25分,外语口语占25分。“复试”合格的考生发政审表、调档函、自筹经费协议书等。
8、我院规定的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笔试”时间为:2011年3月23日下午3:00~5:00;“笔试”地点为:北航教学区 四号楼323 ;“面试”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011年3月13日
附表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报名表
一、 考生基本情况
姓名
|
|
性别
|
|
年龄
|
|
民族
|
|
政治面貌
|
|
毕业学校
|
|
所学专业
|
|
初试成绩
|
政治
|
|
数学
|
|
英语
|
|
专业课
|
|
总分
|
|
联系方式
|
|
二、 已报考专业、拟报考研究方向及导师
报考专业领域
|
报考志愿顺序
|
拟报考研究方向
|
拟报考导师
|
航空工程
|
第一志愿
|
|
|
第二志愿
|
|
|
第三志愿
|
|
|
报考研究方向及导师参见附表2。
三、 调剂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的考生笔试科目为
笔试科目代码
|
笔试
科目
|
参考书名
|
作者
|
出版社
|
5049
|
大学物理基础
|
《大学物理学》
|
吴百诗主编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附表2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1年全日制工程硕士招生导师及所属研究方向一览表
研究方向及
代码
|
硕士招生导师及
所从事研究工作
|
01 工程热物理
|
发动机传热与传质:陶智、徐国强、丁水汀、吕品、刘友宏、吴宏、闻洁、郭隽、邓宏武、吴宏伟、罗 祥
|
热流体力学与燃烧技术:高 歌、尹幸愉、李志强
|
辐射换热与红外隐身:
王强、刘友宏、额日其太、黄勇、刘玉英
|
02 热能工程
|
高容热强度液雾燃烧:
黄勇、郭志辉、林宇震、许全宏
|
低污染燃烧与环境控制:林宇震、许全宏、樊未军、杨晓奕、刘玉英
|
冲压发动机流动与燃烧:
王强、董金钟、额日其太
|
计算燃烧学:
李 锋、黄 勇
|
高效节能技术:
樊未军、杨晓奕
|
03 流体机械及工程
|
叶轮机气动力学:
陈懋章、桂幸民、陆利蓬、刘宝杰、单鹏、邹正平、宁方飞、李秋实、侯安平、袁巍
|
现代流体测控技术与实验模拟:
马宏伟、 严明、刘火星
|
流体与声学技术:
孙晓峰、王同庆、李晓东、景晓东
|
流体机械优化设计与振动控制:李琳、王建军、陈志英、王荣桥、闫晓军、马艳红
|
流体机械高温结构强度与可靠性:王延荣、杨晓光、洪杰、白广忱、齐红宇
|
04低温与制冷技术
|
空气涡轮制冷技术及应用:王屏、方祥军
|
05新能源技术
|
能源的有效利用与新能源开发:高歌、丁水汀、尹幸愉、李志强
|
06 航空发动机总体设计与数值仿真
|
发动机总体性能计算:
朱之丽、唐海龙、
|
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
陈志英、王荣桥、樊江
|
发动机数值仿真:金 捷、申秀丽、陈 江、方 韧、桂幸民
|
07 推进系统气动热力学、气动声学
|
叶轮机非定常流动:
陈懋章、陆利蓬、马宏伟、刘宝杰、刘火星、严明、桂幸民、单鹏、李秋实、侯安平、袁巍
计算流体力学:方韧、邹正平、宁方飞
气动声学:孙晓峰、王同庆、李晓东、景晓东
|
进气道技术与进/发匹配:
董金钟
先进涡轮设计与实验:
王屏、方祥军
先进排气系统设计与实验:
王强、额日其太
|
08 发动机燃烧、传热与热防护
|
燃烧理论及应用:
黄勇、林宇震、郭志辉、李锋、许全宏、樊未军、刘玉英
|
旋转换热及发动机热防护:
陶智、徐国强、丁水汀、刘友宏、吕 品、吴 宏、闻洁、郭 隽、邓宏武、吴宏伟、罗 祥
|
09 发动机结构强度、振动与可靠性
|
发动机结构强度与可靠性:
王延荣、杨晓光、齐红宇、白广忱、王荣桥、侯贵仓、张辉、樊江、石多奇
发动机振动与故障诊断
洪杰、李琳、王建军、闫晓军、马艳红
|
10发动机控制、测试、状态监视与故障诊断
|
发动机控制:
王曦、程涛
现代流体测试技术:
伍耐民
发动机测试技术:
马宏伟
|
状态监视与故障诊断:
朱之丽、唐海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