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重视基础,发展前沿,服务国防
简介
量子电子学研究所所属学科为无线电物理学,原名“波谱学及量子电子学”,是我国无线电物理专业首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本学科点是我国波谱学与量子电子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发祥地,我国第一个核磁共振、顺磁共振、核四极矩共振等信号,均产生于本学科点。本学科点从50年代末成立起逐步形成了“重视基础,发展前沿,服务国防”的特色。特别是60年代后着重发展以原子钟为主体的国防研究方向,研制出我国第一台铯原子钟,70年代研制成功铷频标并批量生产,为我国导弹发射、卫星上天立了功。量子频标发展建立在物理研究的前沿,本学科一直坚持发展学科前沿,近年来在冷原子信息处理、原子钟的基本物理与关键技术及下一代光频标的关键技术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国内或国际领先成果。
研究方向
量子电子学研究所在基础研究方面开展冷原子物理与精密测量、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的研究;在应用研究方面开展原子钟技术、超快激光技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在交叉科学研究方面开展量子器件与无线光通信、生物电子学的研究。
人员结构
所 长:陈徐宗 教授
副 所 长:张志刚教授
成 员:郭弘 教授、 陈景标 教授、周小计 教授、王建民 副教授、王为民 副研究员、王延辉 讲师、
王爱民讲师、齐向晖 工程师、张 胤 工程师
返聘教授:王义遒教 授、董太乾 教授、汤俊雄 教授、杨东海 教授、刘淑琴 副教授
客座教授:Prof.Cohen-Tannouji(法国巴黎高师)、Prof.Joseph H. Eberly (Rochester Univ)
兼职教授:Prof.Joerg Schmiedmayer (德国海德堡大学)、王力军 教授(德国爱郎根大学)、叶朝辉 院士(中
国科学院武汉物理所)、郭光灿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研究所现有在职固定人员11人,其中教授5人(含长江特聘教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1人),副教授2人,中级职称4人,返聘教授4人。另外,外籍兼职教授4人,客座教授2人。现有在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62人。
主要成果
在国内首次实现了磁光阱、原子激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铯原子气体中的光存储;高精度铷原子钟选为我国二代导航系统的星载原子钟;“数字化永磁开放式0.5T磁共振成像医疗诊断系统”得到了北京市2005年科技计划重大攻关项目的支持;小型光抽运铯束频标,量子保密通信、卫星激光通信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近3年来,全所承担国家973项目、863项目、自然科学重大基金项目、国家“十五”重大攻关项目、总装备部项目等30余项,项目经费2500余万,发表 SCI 收录论文40余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