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萧琛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院校信息 >> 专业介绍 >> 正文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萧琛

考研试卷库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萧琛

萧琛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地址: 北京 100871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电话:  8610-62753448 
  传真:  8610-62751460 
  Email:  cxiao@pku.edu.cn 
  教育背景
  
  “老三届”高中生。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世界经济专业,4年后考入该专业美国经济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严仁庚、洪君彦。1985年毕业后,曾赴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进修加拿大财政学专家课程;1986年考得世界银行全额奖学金后,曾按要求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北京语言学院接受出国培训;1987年赴美国马里兰大学经济学系进修财政学、公共选择、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经济学博士生的专业课程(课号715,716,755,756,615,616),并在世界银行经济发展学院(EDI)参与教学设计教材编写等国际培训工作。2000年中国“入世”前曾在瑞士日内瓦世界贸易组织总部和联合国大学研究院接受WTO专业知识培训(国家教委的一项安排)。
  
  工作经历
  
  1968年曾作知识青年赴皖南农村插队。1972年“招工”进城任百货商场的美工和美术设计。1978-1985年在北京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硕士后,曾前往中央财经大学研究所工作,半年后担任该所国外研究室副主任。1986年考取世界银行全额奖学金。按该奖学金要求,在马里兰大学进修学习之后,于1988年进入世界银行经济发展研究院(Economic Development Institute, The World Bank)接受工作培训(Job Training),训后应聘(合同聘期3年)任世界银行顾问(Consultant),并担任EDI中国高级财经官员培训项目“中方教学主任(Co-direcror)”。1988年曾参与组织“中国高级财经官员(省财政厅局级)财税政策研讨班”(Seminar on Fiscal Policies for Senior Chinese Officials);1989年曾三度参与组织“(北京西山)中国地市级财政局长班(中级)”等世界银行的财金培训工作。同期在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系兼职讲授《公共部门经济学》和《市场、企业与产业组织》等课程。1991年正式回母校北京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工作,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在行政工作方面,1992年任该系系主任助理,1993-2004年初长期担任该系的系主任。现任北京大学经济学学位委员,北京大学经济学学部学术秘书(长),北京泛亚太经济研究交流中心主任,UNESCO转轨经济教育咨询专家(Resource Person & Consultant)。
  国际经历
  1988-1991 世界银行顾问(Consultant)。曾参与组织中国高级财经官员考察过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蒙哥马利县、联邦储备银行、美国财政部、美国国会预算局、纽约股票交易所、联邦储备银行纽约分行、摩迪公司、高胜公司、花期银行等19个重要经济机构;曾参与和协助毕马威公司编写财税政策模型与数据库;曾担任EDI项目“中国高级财经官员培训项目”中方教学主任(Co-director),参与组织1个高级班和3个中级班的中国财经官员的教学工作,编写翻译过若干教材。
  1992年8月 赴韩国汉城参加“东亚经济学会(EAEA)”学术年会。
  1994年5月 德国诺曼基金推荐并资助,赴韩国大田“科学城” 做学术报告《通向市场经济的第四条道路》。
  1994年5月 韩国韩南大学经济学系,应邀讲学。
  1994年7月 赴德国杜伊斯堡大学参加“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国际学术研讨会。
  1995年8月 赴日本京都、大阪等地参加第47届JASC(日美学生年会),特约演讲人(Guest Speaker)。
  1995年8月 赴日本北海道北海学园大学集团合作研究,实地经济考察北海道环保系统,明治、雪印等农业合作机制。
  1995年12月 参加香港城市理工大学中国经济与华南经济圈问题研讨。
  1996年4月 赴泰国曼谷朱拉隆功大学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工作会议,作为中国“咨询专家”,讨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教育合作开发问题。
  1997年4月 参加UNESCO工作会议。考察(湄公河上游)澜沧江流域,并在云南大学国际研讨会上主讲(英文)“世界经济、次区域经济合作与人力资源开发”问题。
  1997年7月 赴美国华盛顿世界银行总部,旧金山美国亚洲基金总部,并参观斯坦福、伯克利、戴维斯、明尼苏达、费城、哥伦比亚、哈佛、斯特利等十余所著名大学,进修有关中国经济的研究和交流。
  1997年8月 赴加拿大多伦多、渥太华等地同有关大学和加拿大外交贸易部的专家就APEC年会等政策问题进行交流。
  1997年12月 赴香港(境外行政特区)参加“尚贤教育机构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董事会。在香港市政文化厅“WTO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报告会上作为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系主任演讲“中国经济转轨接轨”专题,并回答一系列关于中国“入世”方面的问题。
  1999年4月 参加UNESCO工作会议。应聘任泰国法政大学“亚洲金融风暴专题”国际研讨会的学术顾问(Resource person & Consultant),主讲“网络金融冲击危机模型”,主持一个讨论组。并荣幸应邀参加“泰国经济学年会(泰国首相也作为校友参加)”、参观了落成前的亚运村。因为亚运会后该村将成为法政大学(泰国文科最高学府,数任和(当时)现任首相的母校)的新址。
  2000年3月 赴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参加该校主办、世界农业论坛和美国马里兰大学协办的“WTO与中国经济论坛”,主讲 “WTO加速中国体制转型”。
  2000年3月 应香港(特区)中华同业协会约请,演讲“全球网络经济”。
  2000年3月参加香港(特区)树仁大学主办的“WTO需要中国、中国需要WTO”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发言“WTO与中国农业制度变迁”。
  2000年8、9月 赴日内瓦世界贸易组织总部和联合国大学研究院参加WTO和中国入世等问题的进修学习和考察研讨。听取权威专家的系列报告和解答问题,考察了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UNCTEC)、国际劳工组织(IL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国际电信联盟(ITU)等联合国机构,并就世界经济、中国经济的热点问题赴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的主席和首席经济学家进行交流。此外还顺访首都伯尔尼、名城洛桑,参观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
  2000年11月 赴印度首都新德里参加联合国机构(WTO/UNCTEC/APEC)的“APEC国家国际贸易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主讲“WTO与中国教育培训”问题。参观了新揭幕的印度高新科技博览会。
  2001年7、8月 赴葡萄牙里斯本科技大学讲学。主讲“中国经济改革与开放”。讲学期间参加里斯本大学澳门研究中心和中国驻葡大使馆举办的中国问题周国际研讨报告会,主讲“新三角(中澳葡)、WTO与中国经济开放”。
  2001年9月-02年9月 同瑞典哥德堡大学“发展中经济研究所”合作培养博士生。指导对方来京研究生4名,曾组织对方教授来北大讲学和研讨;我的博士生也赴该校学习,我个人应邀该所于暑期召开的中国经济问题研讨会。
  2004年12月:应邀在欧洲参加“萨尔斯堡论坛”(Salzburg Seminar)研讨主题为“全球化经济与中国”。47名出席本次论坛的政要人物、企业家和学者,主要来自联合国机构、欧盟、美国、日本、东南亚、澳洲和中国(含香港和台湾)等19个国家。两次大会发言题依次是:“Why is China Chinging”和“Initiate Economic Relations with Chinese Governments”。
  2005年1月14-24日,应邀赴葡萄牙里斯本科技大学参加该校的中国文化周,演讲题:“中国经济的挑战与前景”。
  2005年7月4-6日 应邀赴韩国汉城参加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orth Korean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发言题目:“A 4th Road Toward Market Economy: Current Challenges and Outlook”。
  2005年7月7-11:韩国央视(KBS)约请录制专家特别节目“中国模式与北韩开发”(Chinese Model and North Korean Development),于“半岛光复60周年大庆期间播出”。
  2005年9月21-25:应邀赴韩国汉城Kwangwoon 大学参加国际研讨会“New Vis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Cultural Exchange in Northeast Asian ”演讲题是“Chinese Scholar’s Position: on the Cooperation in Northeast Asian Area”。
  
  此外,在学校外事处(现为国际合作部)领导下,作为北京大学国际经济专家,接待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学者访问团20多个,解答中国经济改革开放、WTO、中国道路等热门问题。作为国际经济系主任,在北京(参与)组织国际经济研讨会6个,参加美国亚洲基金、德国诺曼基金、美国阿特拉斯基金、APEC、中日韩、五国六方、亚洲转轨经济国、世界经济论坛、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工作班子、日本卡乐比基金、日本北海道北海学园私立大学集团等所资助或协办的重要国际学术研讨或交流数十次。近年,曾在北京的钓鱼台国宾馆、凯宾斯基饭店和友谊宾馆参与组织或应邀主持过重要的若干国际专家研讨。
  国内交流
  1、2005年11月9-18日,赴台湾参加两岸学术交流研讨会“东亚区域与台湾经济发展研讨会”,演讲题:“两岸‘构建共同市场‘评估”。后作了环岛经济考察,并有幸同政治大学、致理技术学院、慈济大学、中华欧亚教育基金、中央研究院等若干重要教育科研机构的同仁进行了交流。
  2、2005年6月30 日上午,担任“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的首场电视(BTV)直播的解说评论专家;
  3、2005年4月23-24,在首都友谊宾馆专家报告厅参与国际研讨会“东北亚发展论坛”(Northeast Asian Development Forum),担任第一分会场的主持。
  4、2005年11月11日,参加京大学国际经济论坛,为世界银行北京办事处(World Bank Office Beijing)的首席经济学家(Lead Economist)Bert Hofman的演讲“Issues for China’s Eleventh Five-Year Plan”作评。
  5、2005年10月22-23日,应邀参加浙江大学“国家化与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国际研讨会”(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s.”。
  6、2005年9月30日,应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约请,为该院师生作<经济学与中国经济的挑战>的报告。2005年8月10日,作为特约首席专家在重庆永川“中国职教城”,进行实地考察,并为有关领导提供教育培训和城市规划发展发面的咨询(义务)工作。
  7、2004年参加贵州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实验区智力支边活动,10月27日曾为该地区领导和毕节学院的师生作“当前中国经济的困难与出路”的报告。被授予“情系贫困地区的优秀专家”的称号。
  8、参加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年会:第四届乐山年会;第五届大连年会;第六届宁波年会。北京昌平年会等。
  9、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文登会长扩大会;苏州会长扩大会;广州会长扩大会。贵州会长扩大会等。
  10、中国世界经济教学研讨会:乐山会议(南开做东);怀柔会议(人大做东);珞珈山会议(武大做东);天津会议(南开做东);杭州会议(浙大做东);郑州会议(河南财大做东)。中国世界经济中青年学会:上海会议;黄山会议;深圳年会;兰州年会;兴城年会;武汉年会;新疆年会。
  11、中国美国经济学会:咸阳年会;上海年会。《世界经济》杂志年度经济形势研讨会,连续参加10年。
  12、组织安排参加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专家咨询会2次。
  13、组织安排参加中央书记处专家咨询会1次。
  14、国内学术报告或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欧美同学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南开、武汉大学、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浙江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学院,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理工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经济技术研究所、(韩国)延边科技大学、河南财经大学、贵州财经学院、贵州毕节学院、西藏大学、新疆伯尔博塔党校、天津日报、中国矿业学院(北京)、北京公安干部学校、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委组织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商务部、北京朝阳区团委、北京市丰台区领导、海淀区委区政府、广东省委省政府、广州市委市政府、镇江市市委市政府、香港树仁学院、香港中华同业协会、香港城市理工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致理技术学院、CCTV、CETV、BTV等。
  
  研究方向
  
  1. 经济学理论(财政学、经济周期)
  2. 世界经济学(美国网络经济、中国经济转轨)
  
  研究内容
  
  “新经济周期”的理论与实践;
  全球网络经济、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
  网络金融冲击模型:亚洲金融风暴;
  成熟的市场机制与现代企业制度;
  转轨接轨模型与中国经济改革;
  WTO对中国市场制度的成熟效应和升级效应;
  环境保护、持续农业与经济发展;
  工作性研究:面向21世纪经济学课程内容与体系;
  理论经济学(世界经济学)规划调研与学科设置;
  UNESCO亚太地区转轨经济教育与人力资源培训。
  
  课题资助
  国家教委留学生司回国研究启动基金;
  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中国经济论坛》年度论文集执行主编活动拨款);
  德国诺曼基金(私人基金会),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处(现为社会科学部,特别拨款),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
  日本北海学园大学集团资助(私立大学集团);
  北京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中心资助(香港资金);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处(现为社会科学部,“211工程”基金);
  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董事/研究员基金;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办/国务院学位办/国家教委学位委员会学科调研项目;
  北京大学教务部重点骨干基础课程资助;
  香港尚贤教育机构北京研修学院交流基金;
  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211项目;
  北京大学985资金(世界经济课题主持人);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主持人);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后续项目(主持人);
  国家教委高教司博士点基金项目(主持人);
  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国家教委重点科研基地)项目;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家、北京、教委项目配套基金;
  北京泛亚太研究交流中心调研咨询项目;
  广东国际经济技术研究所国际交流项目。
  
  主要作品
  近年科研业绩(2010年12月填报)
  1、萧琛主译: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学习指南》第1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9月;
  2、萧琛主译: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学习指南》第1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11月;
  3、萧琛:《从国际经验看中国股指期货的推出与证券市场的演进》,《北京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4、“四分之一世纪的实践:从全球股指期货进程看对中国之影响”,《华夏时报》第27版,2010年4月17日。整版
  5、“‘民工荒’预警中国劳工市场大变革”,《中国社会科学报》,第九版,10年3月16日。
  6、“十二五”时期青海社会经济发展宜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经济》2010年第10期;
  7、《美国负债型经济增长的成因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第八期;
  8、《“民工荒”的原因、应对与劳工市场制度变革》,《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11期;
  9、《虚拟经济品的基本特征与市场影响》,《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0年第4期;
  10、“股指期货推出对中国证券市场体制改革的影响”,《航天财会》,2010年第3期;头篇
  11、“‘民工荒’呼唤更多民生关怀”,《社会观察》,上海社科院主办,10年第4期;
  12、《低碳“虚拟经济品”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0年第4期;
  13、《一代宗师萨缪尔森的风范与睿智》,《中国经济》杂志,2010年第2期。
  14、后危机时代十二五时期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新机遇”,《金融界》网站全文和视频发布,《中国经济》杂志,2010年第10期;
  15、《从国际经验看中国股票指数期货推出与资本市场改革》,提交《2010年上海论坛》论文集。
  16、萧琛:《从国际经验看中国股指期货的推出与证券市场的演进》,《投资与证券》(人大复印报刊全文重刊),2010年第11期;
  17、“多彩的人生不朽的著作”,《社会观察》,上海社科院主办,2010年第1期;
   18、“北京共识、中国模式及其新近调整”,学术发言报道,《上海论坛》10年5月29。
  19、《新经济周期与国际金融危机》,主题发言 世界经济学会天津会议 2010年5月15日?
  20、《应当注意美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动向》,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天津头脑风暴”),2710年7月(论坛学术预备会),9月11-13日研讨;
  21、《网络消费是促进经济的新的增长点》,《2010年中国信用高峰论坛》,2010年5月,北京。
  22、“率先建成中国创新服务知识经济”,《城市国际化论坛》,2010年9月11-12日
  23、“中美汇率之争的根源、动向与应对” 中国政法大学《中美汇率博弈研讨会》,2010年4月11日。
  24、“低碳时代资源大省青海的挑战与机遇”,《昆仑论坛》,2010年8月10日。
  25、“世界经济重建与中美经贸难题”,首都师范大学演讲报告,2010年11月25日。
   26、《后危机时期台商大陆投资经营的动向回顾与前景展望》,台湾《金融海啸与两岸经贸论坛》,论文收入<金融海啸与两岸经贸学术论文集>。2009年11月。
  27、“我们都是跟随萨缪尔森学习经济学的一代人”,《东方早报》A-32,2009年12月16日;
  28、“他的理论已经融入中国经济血液”,《国际先驱论坛报》第11版(经济),2009.12.17.头条
  29、“在他之前词典里没有宏观经济学—一代宗师萨缪尔森的风范与睿智”,《华夏时报》
  第26版整版(读书版),09年12月19 日。
  30、“萨缪尔森和他的《经济学》”《中国证券报》A-23(读书空间),2009年12月23日;
  31、“多彩的人生不朽的著作”,《社会观察》,上海社科院主办,2010年第1期;
   32、萧琛主持:北京市重点规划项目《创新型经济研究》。正在结项。
  33、萧琛主持:中国航天部项目:《广义虚拟经济与(信息、制度、产业)经济学的有机结合》,2010年8月-。
  34、萧琛主持:北京市海淀区发改委十二五前期重点研究课题《率先建成中国创新服务知识经济;十一五评价与十二五乃至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愿景》。(20万字)10年8月提交答辩通过。
  35、萧琛 专家组(组长):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哲学社科办、江苏省委宣传部项目评审、国家教育部项目;广东白云论坛;为中山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校师生作报告、为东莞长安政府咨询报告。
  36、应学校安排,担任《北京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编委,并任编委会主任(厉以宁教授的)助理。
   37、其他共参考:为北京大学“香港政府领导公务员系列(共12期)研讨班”报告《金融海啸、政府救市和十二五经济前景》多场;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深圳)《国内外资本市场》(系列报告12场),编撰教材1 本《国内外资本市场》,2010年6月;此外、广东东莞、白云论坛、中山大学、天津滨海新区等地方政府学府做十二五规划讲座咨询多场。两次应邀《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北京国际论坛》英文主题发言。应邀韩国世博园为《东北亚地方政府联合会国际论坛》做《中国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主旨报告。
  一、出版著作类
  第一作者类:
  1、 萧琛主译:《经济学》第17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1月首印,06年4月已印7次;
  2、 萧琛主译:《宏观经济学》第17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8月;06年已印4次;
  3、 萧琛主译:《微观经济学》第17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8月;06年已印4次;
  4、 萧琛 樊妮 等译 萧琛 审校:《宏观经济学学习指南》第17版,人民邮电,2005年8月;
  5、 萧琛 樊妮 等译 萧琛 审校:《微观经济学学习指南》第17版,人民邮电,2005年8月;
  6、 萧琛 等著:《信息网络经济的管理与调控:美国新经济周期研究》,人民出版社04年10月;
  7、 萧琛 著:《“新经济”求索与应对》,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8、 萧琛 著:《世界经济转型与中国:潮流、风暴“入世”与“入市”》人民出版社,06年4月;
  9、萧琛著:《美国微观经济运行经济:成熟的市场与现代企业制度考察》,北大出版社95年;
  10、萧琛 著:《论中国经济改革:道路转轨接轨 — 从世界经济看中国》北大出版社,96年;
  11、萧琛 著:《全球网络经济》,华夏出版社,1998年首版首印;多次印刷;
  12、萧琛 著:《富强战略(21世纪中国战略丛书经济发展卷)》,红旗出版社,1996年,笔名;
  13、萧琛执行主编:《效率公平与深化改革开放: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中国经济论坛1992年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14、萧琛主译:《2001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新经济专辑”),中国财经出版社,2003年;
  15、萧琛主译:《经济学》(萨缪尔森与诺德豪斯著)50周年(第16)版,华夏出版社1999
  年首版首印,03年第7次重印;
  16、萧琛主译:《宏观经济学》,华夏出版社 1999年首版首印;03年已第5次重印;
  17、萧琛主译:《微观经济学》,华夏出版社 1999年首版首印;03年已第5次重印;
  18、萧琛编译:Mordels and Data Bases for Use in Fiscal Policy Presentation for
  Chinese Senior Officials(《财税政策模型与数据库为中国高级财政官员编写》,
  Peat Marwick, 世界银行培训教材,1988年11月;
  19、萧琛编译:(世界银行EDI高级经济学家W.K.Win指导):Seminar on Fiscal
  Policies for SeniorChinese Officials: Reference Materials (《中国高级财经官
  员财税政策研讨班阅读文选》),中英文两种版本,世界银行经济发展学院培训教材,1988;
  20、萧琛(中方主编):Sustainable Agriculture &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Fuyo Shobo
  Publishing, Co.Ltd. 2000年,主持中日项目,论文集(中方6篇日方4篇)组稿撰文。
  
  合作或参与类:
  
  1、参译:《Palgrave经济学百科全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年;
  2、参编著:《当代外国著名经济学家(续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3、参编著:《当代美国经济》,时事出版社,1985年10月;
  4、参译:《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14辑,商务印书馆,1992年11月;
  5、参编译:《亚洲风俗礼仪:如何同亚洲人做生意》, 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1991年7月;
  6、(北美分)主编:《亚太经贸事典》,中国对外经贸出版社,1992年12月;
  7、参编:《入世:机遇、挑战与对策》,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年;
  8、参著:《比较财政管理学》,中国财经出版社,1992年6月;
  9、参著:《国际财政制度比较》, 中国财经出版社,1991年7月;
  10、参与:《财政知识问答》 中国财经出版社 1989年12月;
  11、参著:《跨国公司与中国》,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1995年5月;
  12、参著:《国外经济科技社会发展考察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10月;
  13、参与:《经济学大辞典计划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8月;
  14、参与:《跨世纪对话(采访录)》,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
  15、参与:《经济学教师手册》,华夏出版社 2000年;
  16、参与:《经济学学习指南》,华夏出版社 2000年;
  17、参与:《经济学题库》,华夏出版社 2000年;
  18、参与:《再创中国经济奇迹》,中国社科出版社,2000年12月;
  19、参与:《世界经济年鉴》(1998年;1999年;2000)三卷编委;
  20、参与:《“入世培训权威教材”:WTO与中国:影响与对策》,高等教育出版社,00年4月;
  21、参著:《日中彻底对论:中国全球化的行方》,日本新书馆出版社,2000年;
  22、参著:《国际经济专家论东亚金融危机》,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
  23、参著:《中国经济专家新思想年集(2000)》,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年。
  24、参审读:Economics,18th edition, English version, imported from Singapore,机械出版社,2005年。
  
  二、中文期刊论文类
  
  1、“现代西方经济周期理论的成熟、扬弃与回归”,《北京大学学报》1993年第八期;
  2、 “美国证券投资全球化态势分析—兼论我国国际证券投资的机遇”,《北京大学学报》,1995
  年第一期;
  3、“现代西方公司组织机制变革与未来企业轮廓”,《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一期;
  4、“论美国“法制设计”对其对经济效率的支持,”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季刊,1995年第
  三期;
  5、“美国军费削减对经济的影响”,《美国研究》季刊,1992年第三期;
  7、“华尔街与电子时代 — 论美国证券业沿革”,《美国研究》季刊,1991年第四期;
  8、“美国经济‘滞胀’初探”,《经济科学》,1986年第二期;
  9、“告别凯恩斯时代 论美国税制改革”,《美国研究》季刊,1990年第三期;
  10、“东亚金融风暴与国际金融秩序建设”,《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10月
  11、“中国文科学科制度建设与经济学精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2002年第三期;
  12、“准衰退会否中断新经济周期 — 兼论现代经济周期及其理论形变”,中国社科院《经济
  学动态》,2001年第九期;
  13、“关于准衰退与新型复苏机制的经济学思考”,《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四期;
  14、“新经济周期与经济学新边疆”,《经济学动态》,2000年第三期;
  15、“宾斯托克转移理论述评”,《经济学动态》,1986年第二期;
  16、“美国经济学会第四届年会记要”,《经济学动态》,1991年第四期;
  17、“中国经济改革和开放的政策选择—全国世界经济中青年学会第二届年会侧记,”《经济学
  动态》,1986年10月;
  18、“论美国的‘新经济’与‘新周期’”,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五期;
  19、“从网络经济看当前美国的准衰退与新周期”,《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八期;
  20、“从信息本位制看东亚金融风暴:关于新型危机理论的思考”《世界经济与政治》98年九期;
  21、“论入世对市场制度的成熟效应与升级效应”,《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四期;
  22、“全球社会经济一体化的‘光’和‘影’:评里昂七国首脑会议”,《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
  年第十期;
  23、“西方各国税制改革评介”,《世界经济与政治》,1992年第一期;
  24、“美国税制改革及其影响”,《世界经济与政治》,1991年第六期;
  25、“(美国)经济转轨运动正在向纵深推进”,《世界经济与政治》,1992年第十期;
  26、“美国个人退休帐户与中国社会保障的金融化”,《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第二期;
  26、萧琛、于江淳:“股票指数期货考察”,《世界经济与政治》,1993年第十二期;
  27、萧琛等:“新形势下的美国经济机制与运行”,《世界经济与政治》,1992年第十期;
  28、“当前通货膨胀与经济转轨前景”,《世界经济与政治》,1995年第六期;
  29、萧琛整理:“国内外学者谈中国通货膨胀问题”《世界经济与政治》1995年第六期;
  30、“金融风暴与东亚模式变迁“《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年7月
  31、“论美国企业第四次兼并浪潮”,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1991年第12期;
  32、 萧琛、王直:“后冷战时期美国新型失业潮分析”,《世界经济》,1995年第八期;
  33、“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一场大的变革(发言选登)”,《世界经济》,1992年第二期;
  34、“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一场大的变革—兼论改革开放思想观念的调整(论文)”,《世界经济》
  1992年第八期;
  35、“90年代美国经济现实与政策选择”,《世界经济》,1991年第七期;
  36、黄苏、萧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税制改革”,《世界经济》,1990年第九期;
  37、黄苏、萧琛:“加拿大现行税制与战后税制改革”,《世界经济》,1990年第三期;
  38、“全球经济在亚洲金融危机阴影下增长步伐减缓“《世界经济》1998年第10期;
  39、论文 “世界经济增长势头可能持续到下世纪初“ 《世界经济》 1998年第一期;
  40、“当前美国新型失业朝与就业前景,”《世界经济》,1995年第二期;
  41、“强劲增长的世界经济正在进入新的调整期”,《世界经济》,1995年第九期;
  42、“全球性经济调整与当前世界经济的走向”,《世界经济》,1995年第11期;
  43、“世界资本市场一体化需要协调一致的国内外经济政策”,《世界经济》,1996年第一期;
  44、“市场竞争全球化进程中国际企业组织机制变革的动向,”《世界经济》,1994年第五期;
  45、“世界经济在持续增长”,《世界经济》,1997年第一期;
  46、“世界经济扩张势头强劲并可能持续到下世纪初”,《世界经济》,1998年第一期;
  47、“深化改革开放必须进一步借鉴国外市场机制”,《世界经济》,1992年第七期;
  48、“经济衰退迫使当局寻求新的调节机制”,《世界经济》,1991年第八期;
  49、“新版萨缪尔森《经济学》译后” 《世界经济》2000年第四期;
  50、“企业领导人在增强自身素质时宜注意的问题,”《世界经济》,1996年第一期;
  5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既是上层建筑又是经济基础吗?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
  究》,1986年第三期;
  52、“西方公司组织结构正由金字塔改建成网络型”,《世界金融》,1994年第一期;
  53、“美国军费削减对生活水平的影响”,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译丛》1992年第四期;
  54、“论‘新经济’与‘网络经济’”,中国社科院《国际经济评论》双月刊,2000年第三期
  55、“钱”、“权”与“转轨”,《国际经济评论》,1996年第二期;
  56、“中国市场面对第二次改革开放”, 对外经贸部《国际经济合作》杂志,2002年第二期;
  57、“港资动向对华南经济圈的影响”,《战略与管理》,1995年第四期;
  58、“中国经济转轨的逻辑程序与现实前景”,中国社科院《太平洋学报》季刊,1995年第三期;
  59、 萧琛、王锦标:“入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有关政策建议”,《太平洋学报》季刊,2000年
  第二期;
  60、“法与市场”,三联《读书》杂志,1993年第10期;
  61、“保护创造与提倡奉献”,三联《读书》杂志,1991年第11期;
  62、“文科能科学管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中国人》,2002年第五期;
  63、“中国农业与WTO加盟(被译成日文)”,《日中学者彻底对论》,日本新书馆,2000年;
  64、“入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有关政策建议”《全球化与中国、日本》新华出版社,2000年;
  65、“从信息网络经济看东亚金融危机”,《国际经济专家论东亚金融风暴》,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8年;
  66、“新世纪经济学教学科研应推出新模式”,《中国经济专家新思想年集(2000)》,中国
  发展出版社,2000年;
  67、“网络经济、准衰退与新周期”,《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项目阶段成果选编》,2002
  年9月出版;
  68、“从网络经济看东亚金融风暴”,国家新闻出版署《新华文摘》,1998年第12期;
  69、“论美国的新经济与新周期”,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
  年第四期;
  70、“新经济周期与经济学新边疆”,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三期;
  71、“美国世界新秩序纵横谈”,中国社科院《经济文献信息》,1992年第三期;
  7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新著《外国经济统计分析概论》读后”,《经济文献信息》1989年第
  十期;
  73、萧琛、王直、杨悦:“西方军工转产运动的障碍与进展”,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参考资料》
  1992年第11期;.
  74、萧琛等:“外资投资特区工业的动向分析”,《港澳动态》,1984年第五期;
  75、“大湄公河地区的教育合作”,华中理工大学《国际学术动态》,1997年第二期;
  76、“后冷战时期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的整合”,《外国问题研究》,1996年第三期;
  77、“发展中国家税制改革比较”,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编译》,1990年第12期;
  78、“发达工业国税制改革比较”,《财经编译》,1990年第十期;
  79、“美国税制改革及其影响”,《财经编译》,1990年第八期;
  80、“加拿大三级政府财政关系”,《财经编译》,1990年第六期;
  81、“加拿大税收制度”,《财经编译》,1990年第四期;
  82、“加拿大预算制度”,《财经编译》,1990年第二期;
  83、“公共生产与公共雇员(上)”,《财经编译》,1991年12月;
  84、“公共生产与公共雇员(下)”,《财经编译》,1992年第二期;
  85、“美国国防预算削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财经编译》,1991年第十期;
  86、“公共选择(上)”,《财经编译》,1991年第六期;
  87、“公共选择(下)”,《财经编译》,1991年第8期;
  88、“公共品与公共供应的私人品”,《财经编译》,1991年第四期;
  89、“八十年代各国税制改革比较”,《财经编译》,1991年第12期;
  90、“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亚太风俗礼仪》译后”,中央财经大学《开拓(文史哲版)》1990
  年第11期;
  91、“论美国税制改革”,中央财经大学《开拓(财经版)》,1991年第二期;
  92、“谈专利制度”,中央财经大学《开拓(文史哲版)》,1992年第三期;
  93、“网络金融危机不收学费给中国人上课”,《中国大学生》杂志,1999年第2期;
  94、“萨缪尔森为何长盛不衰?”《中国大学生》,1999年第11期;
  95、“美元利率基本分析及预测”,1996年3月,北京泛亚太经济研究交流中心报告(下简);
  96、“即将于4月1日出台的外企“国民待遇”问题值得权衡”,1996年3月,中心报告,已收入文集《世界经济转型与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出版发行;
  97、“关于亚太次区域经济学高教合作问题的报告”,1996年5月,中心报告,已收入文集《世界经济转型与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发行;
  98、“外贸改革、金融改革和世界贸易自由化对中国涉外经济战略的影响”1997年8月,中心
  报告;已收入文集《世界经济转型与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出版发行;
  99、“WTO前司法部长F.Roessler谈中国入世注意事项”,2000年9月,中心报告;已收入文集《世界经济转型与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出版发行;
  100、“美国的新经济周期与衰退形势”, 2000年2月,2001年4月,中心报告;已收入文集《世界经济转型与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出版发行;
  101、“借鉴美国个人退休帐户推动社会保险制度金融化”,1995年3月,中心报告;已收入文集《世界经济转型与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出版发行;
  102、“关于亚太次区域经济学高教合作问题的报告”1996年4月,中心报告;已收入文集《世界经济转型与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出版发行;
  103、“外贸改革、金融改革和世界贸易自由化对中国涉外经济战略的影响”1997年8月,中心
  报告;已收入文集《世界经济转型与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出版发行;
  104、“北海道农业、环保、旅游等社会经济制度考察印象和思考借鉴”,1995年9月,中心报
  告;已收入文集《世界经济转型与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出版发行;
  105、“关于今年APEC大阪会议和新合作模式的进言”,1995年8月,中心报告;已收入文集《世界经济转型与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出版发行;
  106、“美国市场上名优产品品牌认证机制”,1995年,中心报告;已收入文集《世界经济转型与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出版发行;
  107、“个人退休帐户(IRA):一条值得研究的社会保障金融化的途径”1995年,中心报告;已收入文集《世界经济转型与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出版发行;
  108、“从辽河油田实践重新观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1995年,中心报告;已收入文集《世界经济转型与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出版发行;
  109、萧琛整理:萨克斯在“转轨经济:亚洲东欧经验比较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1995年,
  中心报告;已收入文集《世界经济转型与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出版发行;
  110、“关于“准衰退”与“新型复苏”的经济学思考“,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动态》03年4月;
  111、“论入世对市场制度的成熟效应和升级效应”,《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02年4月;
  112、“中国市场面对第二次改革开放”,《国际经济合作》杂志,02年2月
  113、“现代经济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4期;
  114、萧琛、史自力:“日本汽车产业成长及其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借鉴意义”,《经济研究参
  考》2004年11月。
  115、“WTO正在加速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四期;
  116、“美国新经济正在重新崛起——论网络经济的衰退、复苏与高涨”,《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
  年七期;
  117、“传统文化、转轨接轨与中国企业家素质”,《国际化与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论文集》,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2005年10月;
  118、“两岸共同市场”的构建逻辑,《东亚区域与台湾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月;
  119、萧琛执笔:“世界经济学科十五回顾与十一五展望”,重要报告,呈国务院学位办,2005
  年5月;
  120、“中国市场面对第二次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大学《新思路》,2002年第三期转载;
  121、“现代经济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理论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月刊)2004年9月转载;
  122、“准衰退会否中断新经济周期 — 兼论现代经济周期及其理论形变” 《理论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月刊)2004年9月转载;
  123、“论WTO、WHO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作用”,《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阶段成果选编》,2003年11月印发。
  124、萧琛、杨丽花:“论美国贸易赤字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2006年第4期。
  
  三、英文论文演讲发表类
  
  1、The Teaching and Training of Economics in Transitional Economics:China‘s Experience ,UNESCO:Economics Teaching and Training for Transitional Economies in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96.9;
  2、A Model of Financial Crises Impacted by the Network, UNESCO Consultant paper, for Universities in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1998.8.
  3、Training for a Newly Human Resource on the Entry of WTO for China,UNCTAD, UNDP, ESCAP ,Working Papers ,New Delhi, 2000.11.
  4、A Transition Model for China-Oriented Market, Conference Papers, St. Louis, Missouri, March, 2000.
  5、 Conference Paper: What we have Achieved :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and Openness, Macao Center Occupational Paper, Lisbon University, 2001.10.
  6、XIAO Chen & JIN Xixia: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Leading a Sin-rise Industry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Fuyo Shobo Publishing. 2000.3.
  7、XIAO Chen: Key step on the fourth road toward a market economy,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Changing World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the Challenge of the Korean Economy,The Korea Economic Daily & Han Namm Univ.,94.5.
  8、XIAO Chen “Comment on C.H.Pillath's Paper:Chinese and European Integration: Alternative Patterns and Implications fo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Edited by H. Pollath China:A New Growth Center in the World Economy? Duisbu. Germany ,95.2.
  9、XIAO Chen :Toward a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Current Chinese Economic Review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China: A New Growth Center in the World Economy? Duisbu. Germany,94.7.
  10、XIAO Chen : China's Young Security Industry Going Abroad: a New Approach for Foreign Investors”,East Asia Economic Association Papers Collection,92.8.
  11、Chen Xiao: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current challenge and outlook, Estudos sobre a China VIII, Execucao Grafica,2005
  12、Chen Xiao: The 4th Road: Chinese Model and North-Korea Development, North Korean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The University of North Korea Studies, 2005
  13、Chen Xiao: Initiate Economic Relation with Chinese Governments(summery lecture to the Seminar for a group), Why is China Changing?(discussant for Prof.Justlin) Conference presentation Papers, Salzburg Seminar DVD, 2004.12.;
  14、Chen Xiao: Chinese Transition Model and Northeast Asian Cooperation, Conference Papers, Kwangwoon University,2005年9月.
  四、报纸媒体文论类
  1、“从网络经济看金融风暴”, 《人民日报》,98年5月11日 ,国际版头条;
  2、“微电子时代美国新型失业朝”,《人民日报》,94.12.6.国际版头条;
  3、“新技术呼唤新型现代企业组织”,《人民日报》,94.5.13.国际版头条;
  4、“国际金融领域险象环生”,《人民日报》,95.7.24.国际版头条;
  5、“重塑全球金融秩序”,《人民日报》>,95.12.12. 第7版;
  6、“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的整合:动荡中的世界资本市场替代布雷顿森林体系”《人民日报》,96.7.16. 国际版头条;
  7、“东亚经济与传统文化扬弃”,《人民日报》,96.2.29. 国际版头条;
  8、“分期付款与消费市场”,《人民日报》,96.6.3. 国际版头条;
  9、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一场大变革”,《人民日报》转载,92.6.9国际版头条;
  10、“新版萨缪尔森《经济学》”,《人民日报》(“学术动态”)1999年12月11日;
  11、“国际商战既要精明也要磊落”,《人民日报(市场报)》,1999年3月6日第10版;
  12、“WTO加速市场制度成熟”,《光明日报》,记者访谈,2002年10月14日, B第一版;
  13、“新经济实质:信息化和全球化”,光明日报社《文摘报》,2000年3月19日;
  14、“美日欧大公司经营机制转型”《经济日报》94.3.5.国际版头条;
  15、“美证券组合战略改变,新兴市场备受青睐”,《经济日报》95.7.15.;
  16、“风险控制任重道远”,《中国证券报》,97.1.23. 第8版《新世纪论坛》;
  17、“从网络经济看美国当前“新型衰退”,新华社《中国证券报》,2001.4.12. 理论版整版;
  18、“迎接新一轮改革开放:论中国加入WTO的制度效应”,《中国证券报》2002.1.14.理论版整版;北大新闻网全文分篇转载。
  19、“美国经济增长为何超长何时终了”,《中国证券报》,2000年1月27日,理论版头条;
  20、“新经济‘两化’是实质”,《中国证券报》,2000.3.6,“两会”周末2版头条;
  21、“新经济向传统经济理论挑战?”《中华工商时报》2001.9.6. “世纪论坛”版头条;
  22、“入世如何影响中国消费市场”,《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3月22日,第6版头条;
  23、“加入世贸更新改革开放模式”,《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4月11日, 第6版;
  24、“预测企业未来”, 《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2月29日,世纪论坛版;
  25、“经济学的锋刃:萧琛谈萨缪尔森<经济学>世纪金版”,《中华工商时报》,1999年11月10日,“文化书苑版”头条;
  26、“网络经济来了”,《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1月25日世纪论坛版头条;
  27、“我国经济学教育应有新突破:萨缪尔森<经济学>教科书第16版译后”,《经济参考报》,1999年11月10日,第七版;
  28、“网络经济离我们很近又很远”,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理论周刊)》2000年5月4日;
  29、“新经济给东亚带来了什么?” 《东亚经贸新闻》,1998年7月13日,头版头条。
  30、“如何看中国经济转轨”,《天津日报》,1999年12月28日,第11版头条;
  31、“入世会带来经济体制创新”,《天津日报》,1999年11月30日,第13版头条;
  32、“网络经济直面新世纪”, 《天津日报》,2000年3月21日,经济版头条;
  33、“国际经贸关系的分化与重建”,《中国引进报》,1993.7.23.国际版头条;
  34 “美国借债最多,为什么还是富国?”,《中国青年报》,1983年7月9日,第3版;
  35、“美国经济是否已走出滞胀?”,《北京大学校报》,1985年1月8日,第4版;
  36、“萧琛:新经济实质是信息化和全球化”,《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0年6月22日;
  37、“关于文科学科制度建设的经济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2.2.5.第3 版;
  38、“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市场企业制度刍议”,《北京大学学报》2002年3月5日;
  39、“崭新而持久的典范:评萨缪尔森《经济学》第十七版》,《中华工商时报》,2004.4.25;
  40、“WTO给中国带来了什么”,CCTV焦点访谈讲座录象,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光盘出版物《WTO与中国:影响与对策》,2000年4月;
  41、“中国与GATT”,中央电视台第2套,专题讲座,1993年11月25日首播;
  42、“经济学的明天”,《CETV学术报告厅》,2000.3.5.。
  43、“蒙代尔、那什、福格尔人民大会堂学术演讲点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北京论坛》首电视(BTV)直播评点专家,2005年5月30日上午。
  44、“中国模式与北韩开发(Chinese Model and North Korea Development)”韩国央视KBS专家访谈,于“朝鲜半岛解放60周年大庆”期间播出,2005年8-10月。
  
  所授课程
  
  1、(西方)财政学与公共选择;(本科)
  2、美国经济机制与运行;(本科)
  3、世界经济专题;(本科,曾长期主持)
  3、全球信息服务型经济研究;(研究生)
  4、信息软件与网络文献;(研究生)
  5、当代世界经济研究;(研究生);
  6、美国经济前沿专题;(研究生)
  7、市场、企业与产业组织;(本科、继续教育)
  8、中国经济改革开放(英文,对留学生和外宾);
  10、WTO与国际商务(DBA、MBA课程,继续教育);
  11、成教报告讲座:经济学、中国经济、知识经济、国际经济、工商管理。
  
  社会职务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学术秘书;
  北京大学经济学学位委员会委员;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曾长期);
  北京“泛亚太经济研究交流中心”主任;
  欧美同学会(北美分会)理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政策研究中心理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PROAP)转轨经济教育顾问(Resource Person & Consultant);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世界经济学科调研组成员(九五、十五、十一五);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经济管理学科组成员(十五、十一五);
  国务院学位办理论经济学学科介绍编目翻译组成员;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地区协调人,曾任中青年学会副会长;
  北京外国问题研究会特聘研究员;
  广东国际经济科技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香港尚贤教育机构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执董会董事、兼职研究员;
  清华大学经济研究所《大学生政治经济公共基础课多媒体教材》学术顾问;
  中国对外经贸部亚洲太平洋地区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兼职教授”;
  (韩国)延边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山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美国太平洋大学/北方经济管理研修学院“兼职教授”;
  (韩国)延边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经济文化咨询委员团委员”;
  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信息协会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
  美国互联网络商务信息公司北京代表处“高级经济顾问”;
  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中国经济论坛》编委;
  中国社科院《太平洋学报》编委;
  中国社科院《国际经济评论》编委;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杂志(曾长期)编委;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曾长期)编委;
  中国社科院《World Economy and China》杂志(曾)编委;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年鉴》(曾3部)编委;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探索》编委;
  全国核心期刊评选世界经济类评委;
  国家教委优秀教材评选推荐评委;
  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国家教委留学生基金委员会(经济管理类)评选专家组成员;
  国际社会“知识援朝首批图书选赠”专家组成员。
  
  荣誉与奖励
  
  《全球网络经济》,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2000年;
  《论中国经济改革》,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1998年;
  《美国微观经济运行机制》,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1996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PROAP),“转轨经济教育咨询专家奖” 199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高等教育突出贡献表彰证书,2002年;
  《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一场大的变革》,北京大学第四届科学研究成果论文二等奖,1993年;
  《美国微观经济运行机制》,北京大学第五届科学研究成果著作二等奖,1996年;
  《论美国的新经济与新周期》,北京大学第八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2002年;
  《从网络经济看准衰退与新周期》,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会长奖,2001年;
  《论美国经济“滞胀”》,中央财经大学优秀论文奖,1988年;
  《比较财政管理学》财政部第三届全国财经系统大中专优秀教材奖(姜维壮、萧琛等),1996年;
  《论中国经济改革》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证书”,1995年;
  GE China Fellowship in O. S. A.s(杰出学者成就) ,1996年;
  北京大学“花旗银行基金”科研一等奖,1997年;
  北京大学“花期银行基金”教学优秀奖,1998年;
  北京大学1995-1996年度教学优秀奖,1996年;
  香港经贸同学会第一届优秀教学奖,1999年;
  香港经贸同学会第二届优秀教学奖,2000年;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陈岱孙百年诞辰纪念”教学一等奖,2000年;
  《全球网络经济》,国家教委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2003年;
  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授予“情系贫困地区的优秀专家”荣誉证书,2004年;
  《信息网络经济的管理与调控:美国新经济周期研究》和《经济学》第17版中译本,入选“国际社会知识援朝”首批经济学文献。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