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是我院唯一的起步专业,2005年体育教育专业被评为北京市品牌专业建设项目。本专业追求“崇尚教师职业、身心全面发展、理论实践相长、服务学校体育”的发展理念;基本使命是:“使学生在未来的高等教育和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成为培养首都体育教师的摇篮”;积淀出了“重视理论实践应用、快速适应工作要求”的专业特色。50年来,本专业累计培养本、专科学生万余人,为首都体育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体育师资。使学生具备系统、扎实的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能够遵循学校体育教育规律,从事学校体育工作,进行体育科研和体育管理的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我院1979年2月17日经教育部同意正式复校,文件号:北京市革命委员会《京革发(1979)77号》,文件规定:北京体育师范学院专业:体育,规模,900人,由北京市领导,建校基础:以北京体育师范学院体育系为基础。从1981年-2005年已毕业23届学生,共5132人。目前在校学生414人。从本系目前本系管理队伍和学生管理队伍的结构来看,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好。
本系目前共有四名专职人员,系主任、系总支书记、系秘书和一名专职辅导员构成,另有三名兼职辅导员和八名学生班主任。我系有多年从事一线教学的教授同时从事教学管理的系主任,有多年从事院党政机关工作的总支书记和从事教学管理近二十多年的系秘书,还有院青年骨干教师及今年留校的硕士研究生作辅导员,我们是一支具有较好素质、具备从事管理工作必须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的管理队伍。体育教育系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岗位职责清楚,是一支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决策、调控能力,具有相应的理论和学术水平的管理队伍。
体育教育系是我院最早的主干专业系,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品牌专业。自1979年北京体育师范学院(首都体育学院的前身)复校后,20年多来体育教育系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调查研究和历史回顾,我系在复校后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恢复阶段(1979年----1984年),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扩大专业规模,初步理顺和建立本专业管理的基本体系,开展以教学为中心的教研活动,使专业的发展初步步入正规。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教师的积极性高、但办学条件较差。许多老教师在这一阶段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使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大为提高。第二阶段是快速发展阶段(1985年----1999年),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初步形成专业特色。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在教学中以合格的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为中心,形成了“三基、四会、四大门面功”的专业特色;在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上,形成了“早操有内容,课堂学习强化管理,晚自习和星期日晚点名”的一条龙管理和“系主任----辅导员----学生班主任”的日常学习和教育管理体系;在教育实习方面形成了与市教委体卫处联合领导的学院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共管的管理模式,形成了“市教委体卫处,学院教育实习领导小组----院派带队指导教师,各区县体卫科管理网络,其功能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专业办学特色,在社会上受到重视和好评。第三阶段是提高奋斗目标,全面发展时期(2000年至今)。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本专业的鲜明特色,建立科学、民主的管理体系,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争创一流专业。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形成教学、训练、科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纵观体育系的发展历程,是在学院历任党政领导下,倾注了历任体育系党政领导的心血,聚集了几代教师的智慧,经验来之不易,发扬传统优势是本届系班子的责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