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岩土工程”学科的前身是“矿山建设工程”学科,始建于1953年。1983年获准设立“矿山建设工程”博士点,1988年成为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2002年成为“岩土工程”国家重点学科。2000年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现有2位来自国外著名高校教授在岗。自“九五”以来,本学科获“211工程”近2000万专项建设资金资助。
本学科现有在职人员75人,包括教授30人,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26人,具有博士学位45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名;13人次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教育部和江苏省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的有较高学术造诣的研究队伍。本学科注重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十五”期间,共招收博士生91人,硕士生259人,获博士学位44人,硕士学位125人,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奖励4项,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1篇;向英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输送研究生29名。连续三年获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全国高校优秀毕业生奖。
在“十五”期间,本学科重点开展了岩石力学与支护工程、岩土工程冻结法理论与技术、深部土力学特性及其与地下工程结构的相互作用、岩土爆破工程与动力工程防护、地下工程结构稳定与耐久性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引进科研经费9000余万元,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科研课题22项,教育部重大科技项目、博士点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专题等省部级科研项目21项,地方政府、企业委托和其它合作项目140余项。先后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励2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出版专著和教材20部,获国家授权专利28项,发表论文68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137篇。
目前,本学科在破碎岩体、软岩体、深部土体、深部冻土体力学性质与工程稳定、深厚表土层人工冻结凿井理论与技术、深部岩土体加固理论与技术等领域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软岩工程性质、深部围岩“松动圈”理论、深立井井壁“附加力”理论、深埋隧道动力稳定理论等研究方向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取得的深厚表土层立井井壁破裂综合防治技术、深部巷道锚喷网支护技术、深部巷道安全高效掘进理论与技术、深厚表土层井壁结构与材料等方面的成果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在超动态实验研究、围岩控制爆破、地下爆扩与混凝土同步成仓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相关研究成果在大屯、徐州、兖州、新汶、永夏、平顶山、邯邢、巨野、淮南等矿区及城市地铁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通过建设,本学科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础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实验室建筑面积目前超过3000m2,设备原值约3900万元。“十五“期间新增了深部岩体力学性质、深部土和深部冻土力学性质、超高压岩土直残剪试验、大型深立井模拟、深部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工程综合模拟、岩土介质环境人工气候模拟、地下结构耐久性模拟、深部岩土体原位检测等实验系统,具备了承担有关岩石巷道(隧道)掘进、节理岩石动静力学问题、深部岩土性质与工程稳定、超深厚表土特殊凿井理论与技术、重大岩土冻结工程和寒区岩土工程等领域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的试验研究任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