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重中之重学科“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建设概况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院校信息 >> 专业介绍 >> 正文 省重中之重学科“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建设概况

考研试卷库
省重中之重学科“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建设概况

  2008年12月,浙江海洋学院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被增列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学科始建于1958年的舟山水产学院捕捞系,现依托浙江海洋学院的水产学院、海洋科学学院和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该学科覆盖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海洋生物学、水产养殖4个本科专业,捕捞学、海洋生物学2个学术硕士学位点,和渔业、养殖2个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点。该学科拥有“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1个,现拥有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10人。
   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渔业资源生物学、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学、渔业环境与资源修复技术、渔业增养殖工程与技术、渔具理论与负责任捕捞技术、渔业资源合理利用技术。
  渔业资源生物学方向:该方向主要开展东海区主要捕捞品种渔业资源动态研究、东海区鱼类和虾蟹类群体结构变动和资源管理技术、亲体-补充量关系的选择以及资源生物学特性、资源量及种群动态研究、西北太平洋鱼类种质、分子系统地理与进化学研究等研究。
  该方向5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累计项目经费500余万元。该方向在东海虾蟹类群落演替研究和西北太平洋海洋鱼类分子系统地理学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SCI收录论文15篇,“东海蟹类资源调查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等成果获浙江省教育厅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学方向:该方向将充分利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围绕海水增养殖业发展中所面临的种质资源退化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关键问题,深入开展渔业生物种质资源评价,遗传多样性保护,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领域的研究。
  该方向5年来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累计项目经费500余万元。经过多年来的研究,该方向已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分子生物地理学、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等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学的基础与应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形成了鲜明的特色,造就了一支稳定团结的研究队伍。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SCI收录论文6篇,“中国林蛙南移养殖关键技术研究”等成果获浙江省教育厅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渔业环境与资源修复技术方向:该方向根据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现状,结合浙江省海洋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海上调查和数值模拟等手段,主要开展浙江近海渔场形成、演变的物理机制,重点开展渔业类群的结构、行为过程与海洋要素的关系,人类干扰与海洋环境变迁及其渔业生物的响应机制等研究;开展天然种质资源监测和产卵场环境监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技术研究、水域荒漠化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该方向5年来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累计项目经费600余万元。该方向已在东海中心渔场形成机制、渔场环境预报、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变动研究;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分析、底栖动物群落恢复监测;鱼类标志放流技术、人工鱼礁建设与生态诱集技术、人工苗种驯化培育技术及其行为生理生态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强的教学、科研团队。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SCI收录论文10篇,“人工鱼礁及相关技术在增养殖水域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等成果获国家海洋局创新成果二等奖。
  渔业增养殖工程与技术方向:该方向瞄准国际发展的前沿和热点,根据海洋增养殖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需要,针对海洋增养殖产业中的装备研制、苗种繁育、设施增养殖、活体运输等领域,重点开展新型离岸养殖装备抗风浪抗流技术、智能化配套设施研发技术、材料防污损理论技术、名优增养殖新种类规模化苗种繁育理论与技术、种质资源保护理论技术、设施养殖中的鱼类行为特性、设施安全高效增养殖技术、养殖产品活体运输和专用集装运输设备研制等关键技术研究。
  该方向5年来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累计项目经费4000余万元。该方向经多年发展,在海洋养殖装备、重要渔业资源苗种繁育、浅海高效养殖技术等多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研究成果。尤其是在海洋养殖装备领域,历经10余年的发展,树立了国内创新品牌,培养造就了一支具有突出创新能力的研究队伍。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SCI收录论文5篇,“优质大黄鱼健康养殖与产业化技术体系构建与示范”和“ 大黄鱼规模养殖新技术开发”等成果分别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和国家海洋局创新成果奖一等奖。
  渔具理论与负责任捕捞技术方向:该方向以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学和生物学为基础,以现代计算机科学为手段,结合海洋生物对象的生理、生态特性,运用计算数学、数值模拟及仿真等先进技术,研究和探讨渔具和渔业设施理论与设计方法,以期为选择性渔具渔法的设计、远洋渔业渔具渔法的设计与开发、渔业工程技术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该方向5年来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累计项目经费400余万元。该方向在渔具力学、渔具选择性和现代设施渔业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2项。
  渔业资源合理利用技术方向:该方向重点开展海洋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产卵场生态环境调查与保护区建设、海洋捕捞容量调查和资源宏观管理对策等领域的研究,努力解决渔业资源合理利用关键技术,提出合理利用和科学保护渔业资源的对策与措施。
  近5年来该方向承担该方向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2500余万元。? 该方向先后提出了包括伏季休渔、产卵场和产卵带保护等渔业资源合理利用的管理意见,并被政府部门采纳实施,取得了一批渔业资源合理利用的标志性成果,为我省和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该方向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1项。
  今后该学科将立足浙江,面向全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结合、近期工作与长远规划结合,经过4年建设,力争使学科的综合实力达到国内领先地位,科研成果在国家三大科学技术奖上取得突破,建设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1~2个方向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浙江省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
  积极做好学科规划:聘请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组成学科学术委员会,为学科发展做好顶层设计,充分利用该学科靠近东海的地域优势,进一步明确学科各方向的发展重点,不断做强学科特色,不断充实学科建设内容,明确学科长远和近期发展目标。
  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学科交叉优势,积极引进优秀博士人才,重点引进高层次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的成长,培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引进与培养并重,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领先、创新能力强、多学科交叉的学科队伍,积极争取教育部创新团队。
  加强学术交流:积极选派优秀教师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优秀学者来校讲学、开设研讨班、短期学术访问;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积极支持优秀教师在国际组织或机构和国外有影响学术期刊任职,扩大学科在国内外影响力。
  抓好学位点建设:积极做好捕捞学、海洋生物两个学术型学位点,和渔业领域、养殖领域两个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点建设,更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扩大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数量,获得水产学一级硕士学科授予权,积极争取博士学位点立项建设。
  加强学科平台建设:大力推进教学科研硬件设施建设,重点做好 “浙江省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海洋养殖装备与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和“海洋渔业科研实验船”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争获得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积极为经济建设服务:加强与地方的合作,与企业共建研究中心,开展产学研合作;针对海洋渔业发展难点问题,研发核心关键技术;发挥靠近舟山渔场的地域优势,建立一批水产科技成果的示范基地;建设远洋渔业培训服务中心,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服务。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