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备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撰写论文摘要,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质和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研究方向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控制
研究新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故障测距的新原理、新技术,包括基于暂态量的输电线路、变压器等元件的快速保护新原理、算法和保护方案;嵌入式系统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基于暂态行波的精确故障测距系统;基于广域信息的电力系统广域保护的研究;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的研究等。
2.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研究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包括风力发电系统及其并网控制技术;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有源无功补偿新技术的研究;有源谐波补偿技术的研究;直流输电系统的行波故障测距新技术的研究;柔性输配电系统故障暂态分析与故障检测;电力电子变换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
3.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研究电力系统的最优化运行、安全稳定运行及其控制。包括: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系统分析和安全分析的研究;电力系统稳定性判别及控制的研究;具有风电接入系统的电力系统最优化潮流控制的研究;变压器的最优化运行方式及其控制的研究。
4.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
主要研究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调度自动化等系统的通信如IEC61850、IEC61970通信标准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电子设备(IED)以及RTU等设备的硬件方案设计及开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能量管理系统EMS平台的开发等;配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和研究(DMS以及FTU);铁路配电系统的综合自动化等。
5.电力系统设备故障诊断
研究变压器、旋转电机、高压开关、架空线路、电缆、避雷器、电容器、电抗器、电流互感器以及电压互感器等电气设备的故障机理,并运用现代微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模糊理论、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和专家系统等手段,研究各种电气设备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方法。
研究方向简介见附表1。
三、学习年限
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课程分为学位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和非学位课。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至少应完成总计30学分的学习任务。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第一外国语(6学分),专业与专业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对于理工科学生应用数学一般不少于4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10学分,其中,要求至少有一门跨一级学科的选修课,其它学科的课程可以做为本学科的。对于同等学力或跨专业入学的硕士生必须补修不少于两门本专业大学本科主要课程,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论文工作。补修课程不计学分,但应列入个人学习计划。教学和专业实践课为2学分,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本科课程教学、辅导工作或指导实践、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工作。教学实践的内容要求和时间安排由导师提出初步意见,相应学科部做出具体安排,教学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一个月的工作量。
课程设置详细情况见附表2。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课程分为学位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和非学位课。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至少应完成总计30学分的学习任务。
课程设置详细情况见附表2。
教学、专业实践环节累计时间不少于一个月,经考核合格,以2学分计入总学分之中。
五、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2.学位论文工作的一般程序为:文献阅读和调研、开题报告、理论分析、科学实验、论文撰写、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应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包括题目、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
4.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在理论分析、科学实验、工程应用或者指导实践等方面提出一定的新见解。
5.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先进性,应反映出作者对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掌握情况,反映出作者综合运用有关理论、方法和手段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
6.论文严格按照《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组织评阅与答辩,答辩通过且在学习期间作为主要作者至少撰写一篇与学位(毕业)论文相关的文章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或被录用(要有录用通知书)、或参与撰写过学术专著,方可由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受理学位授予事宜。
附表1:研究方向简介
序号
|
研究方向
|
每个研究方向对应的知识域
|
01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控制
|
电力系统电磁暂态分析理论、行波传输理论、现代信号处理、小波分析、范函分析与应用、系统辨识和参数估计、现代控制理论、嵌入式系统、大容量存储器、FPGA/CPLD、SoC、嵌入式网络等。
|
02
|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静止无功补偿技术、电力系统谐波分析、风力发电技术、整流逆变控制技术。
|
03
|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
电力系统分析理论、安全性分析理论、最优化运行理论、非线性系统稳定性控制理论、最优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辨识、状态估计等。
|
04
|
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
|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调度自动化技术、网络化通讯技术、拓扑技术。
|
05
|
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在线监测
|
电气设备故障诊断、高电压和绝缘技术、高压电器、模糊控制、专家系统、参数估计和系统辨识、现代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