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学系和农药毒理与应用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为一体,是承担教学任务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单位。现有王开运、罗万春和朱鲁生3位博士生导师;还设有农药学硕士点,有导师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另有6人协助指导。硕士点有5个研究方向,分别是:1、农药毒理与有害生物抗药性,2、农药加工与应用技术,3、天然产物农药,4、农药和农药中间体合成,5、农药残留与环境毒理。
本学科的主要特点是教学、科研和工农业生产紧密结合,以应用基础理论为重点,着重解决工农业生产中与农药相关的重要问题和发展中的难题,在人才培养和推动科技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自80年以来,承担国家科技攻关、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企业委托项目近50项。通过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项,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厅级奖12项;获发明专利10项;出版专著和全国通编教材6本;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80余篇, 4篇被SCI收录。因成绩突出,两名教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和被评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随着我国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尤其加入WTO后,农牧业将会更大程度地对外开放,要提高我国农牧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性,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加快农药工业和兽药工业的发展,加速农药和兽药产品的更新换代。因此,社会急需大批制药工程专业的高级人才。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现本系和动科院联合,在植保学院筹建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培养知识面广的复合型高级工学类的技术人才。
因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目前对农产品的消费观念正向发达国家靠近,由原来的温饱型向营养保健型转变,人们盼望消费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或追求更高级的有机食品。为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和无公害生产,就要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无公害农药、先进的农药加工技术和优质农产品生产的病虫害无公害控制技术。同时,国际市场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需求稳定增加,也是重要的创汇产业,我国的非专利农药在国际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
尽管目前使用的大多数农药对人和高等动物都有一定的毒害,但许多农药经过一定时间的自然消解可转化为无毒物,尤其是生物农药、生物源农药和仿生农药,在环境中降解速度很快,是今后农药发展的方向。一些专一作用靶标的的农药品种,因其不影响非目标生物和人类,对环境无不良影响,也是今后发展的重要空间。发展现代农业,引进作物、蔬菜和果树新品种,改进种植和管理方式,都离不开植物保护相配套,更需要理想的农药和相应的施药技术做保证。总之,农药科研也在不断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开发高效、低毒、选择性强、不污染产品、与环境有良相容性的新品种,研制新剂型。为此,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农药学科高级科技人才的需求是持续的、大量的。本学科今后还要加快发展,争取设立农药学博士点,将植保和制药工程有机结合,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发展我国现代农业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