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版草案)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一种专业学位,它与工学硕士学位属于同一层次,但侧重于工程应用。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规定,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正规、系统地为国家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既要符合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规律,又要突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强调提高工程素质和工程技能,注重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企业服务的敬业精神。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2006年起即开始招收和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2009年开始招收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
一、制订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基本依据
遵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学位[1997]54号)和教学司函〔2009〕2号关于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征求意见的函、教育部
教研〔2009〕1号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根据工业工程(清华)、仪器仪表工程(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华中科技大学)等领域牵头单位的指导性文件和指导委〔2007〕12号、13号和14号通知等文件精神,切实提高我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效益,保证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教育质量,特提出制订我校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细则。
二、招生领域
工程硕士研究生按工程领域招生和培养,目前我校招生的工程领域为:
工业工程(代码430137)
机械工程(代码430102)
仪器仪表工程(代码430104)
三、招生对象及学习年限
招收对象主要为2009年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其中课程学习须在一年内完成。
四、培养目标
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五、制订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
1、各学科领域应根据实际情况本着突出学科特色、提高办学效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原则,开展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
2、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为依据,反映国家对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体现本单位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加强基础和拓宽知识面;尤其是工程实践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3、要遵循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规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意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应完全区别于普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4、课程设置要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应坚持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培养并重,使工程硕士研究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具备知识获取能力和知识创新基础。
5、要尽可能突出实践教学,实践课程的学分应掌握在不低于总学分的三分之一。
6、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内确定的课程,应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及课程内容简介。课程教学大纲应包括课程中英文名称、开课学期、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要求、预修课程、考核方式、参考书目等。
六、培养方向
针对各工程领域的实际需要,结合该领域工程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每个工程领域设置3—5个培养方向,并编写研究方向简介。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按工程领域实际需要设置,其内容应具有宽广性、综合性和实用性,能反映现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最新水平。课程学习原则上要求在一年内完成,要求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学分的计算一般以课内16学时为1学分,每门课不超过32学时;发展方向课不超过16学时;已经规定学分的课程除外。
(一)必修课程(至少修13学分)
1.自然辩证法36学时2学分
2.工程硕士英语(含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96学时3学分
3.工程数学80学时4学分
4.专业基础和专业类课程至少选4学分
(专业基础和专业类课程可以由学校与企业协商,并报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后确定。)
外语以提高阅读能力为主;工程数学课要求是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专业课程应强调本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学习与实践。
(二)选修课程(至少选6学分)
可设:
1.计算机应用类课程
2.经济管理类课程
3.行业发展概论类课程、相关学科课程。
根据需要工程硕士也可以选修我校其它工程领域的课程或工学硕士课程或学校与企业协商确定的新课程;新课程(包括教学大纲)经分委员会审核确定后报研究生部备案。
(三)公共必修课(1学分)
1.信息检索20学时(1学分)
2.知识产权20学时(1学分)
3.学科前沿发展讲座20学时(1学分)
所有课程均可以申请免修,但批准免修后必须与其他工程硕士研究生同堂同卷考试。所有课程成绩合格后方可取得学分。
(四)实践类课程(10学分)
各学科领域自己掌握。
八、培养方式与方法
1.提倡企业设立总导师,协助领导小组落实工程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及实践环节中的有关问题。
2.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至少应在学校集中学习半年以上,其它时间可根据企业生产任务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有条件办班者,可集中部分时间,由学校选聘教师到办班单位进行教学,授课方式包括:讲课、自学、小组讨论、生产现场讲解、查阅资料等。
3.实行双导师制。学校和学生所在单位各派一名导师合作指导,根据培养方案共同制定和实施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校内导师应由责任心强、有工程实际经验的研究生导师担任,在研究生的论文选题、论文水平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现场导师应由理论水平较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担任,在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实践环节、论文实际工作等方面进行指导。
九、 学位论文及答辩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形式。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字数,可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特点和选题,灵活确定。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学位论文完成后,按我校有关学位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由各学院组织论文答辩。答辩通过后由各分学位委员会审议,然后将材料上报研究生部学位办公室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十、学位授予
工程硕士研究生申请授予学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修满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分;
2.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我校关于工程硕士授予学位的相关规定。
十一、其它
1.凡本草案中未涉及到的问题,将参照现行研究生部相关规定执行。
2.本草案自2009级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开始执行。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部
2009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