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中德学院简介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院校信息 >> 专业介绍 >> 正文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简介

考研试卷库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简介

  1993年11月,时值当时的德国联邦总理赫尔穆特·科尔访华,提出了联合办学以加强教育领域合作的构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想。1994年始,中国国家教委和德国外交部就此事进行谈判。1995年,德国高校国际合作的联合促进机构——德国学术交流中心被委以重任,负责该项目的具体实施。1998年2月18日,上海中德学院正式成立. 2002年10月7日,中德学院搬到了赤峰路新楼。 学院目标  中德学院是同济大学的二级学院,目前设三个专业方向。具备本科学历的中国学生可以在这里完成双语硕士课程,教学计划借鉴德国模式,面向实践,贴近企业需求。中德学院为中国和德国经济界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熟悉两国文化的精英人才。以培养硕士研究生为主,设电子信息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经济与管理、法学四个学部。招收对象以中国学生为主,兼收其他国家学生。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部下设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部下设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车辆工程专业;经济与管理学部下设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保险管理、风险控制管理、经济信息学、物流管理专业;法学学部下设经济法学、国际法学和知识产权法专业。
  专业方向
  电子与信息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信号与信息处理  机械与车辆工程: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车辆工程  经济与管理: 市场营销  财务管理  保险管理  经济法  中方教师多有留学德国的经历, 或已获得德国博士学位. 每学期安排专业讲座,由德方教授集中授课,为期一周。 学习期间安排学生赴德实习或准备硕士论文,部分学生还可同时获得德国合作院校硕士学位。获得中德学院的硕士毕业证书,可申请攻读德国博士学位。
  前景
  中德学院是中德双方在教育领域第一个大型合作项目,得到了两国政府的鼎力支持。此外, 中德学院和经济界之间的合作意义重大,讲席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经济界,目前共有28个基金讲席。  这一项目不仅对进一步加深双方科技合作关系、而且也对增进中德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做出重要贡献。2002年10月7日,中德学院新楼启用,这为学院的继续发展打下了基础,以满足对既懂外语又掌握专业的中国年轻后备力量不断增长的需要。
  机构设置
  中德学院是直属同济大学的二级学院。学院下设电子与信息工程部、经济管理部和机械  工程部,每个教学部都有若干基金教研室(亦称基金教席)。 中德学院的重要机构有学术委员会、教授会议和咨询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由中德双方教授组成,负责应聘人员的审查,决定教学大纲和考试安排,提出科研任务,制定科研规划。学术委员会的任务就是要使中德学院达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学和科研水准。 教授会议的参加人员是中德学院的全体常任教授和德方专业协调人,它是处理中德学院基本问题的咨询机构。  咨询委员会由40名中德双方成员组成,其任务是扩大学院的外部影响,促进学院与中德企业、合作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评估学院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财政预算。咨询委员会设一个董事会,其成员除了同济大学校长外,还有DAAD的专员和中德经济界各一名代表。
  交流合作
  学院与德国一流大学紧密合作、联合办学。德国著名高等学府慕尼黑工业大学、波鸿鲁尔大学、柏林工业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大学和柏林洪堡大学分别参与了学院四个学部的全面建设。除了获得同济大学和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的财政支持外,中德学院还拥有近30家中德一流企业资助的基金教席和联合实验室。作为中德科技、教育和文化交流的平台,中德学院接待了德国总理、多位部长以及几十个跨国企业高层人物的来访,学院还定期举办由中德两国著名政治家、作家和艺术家参与的中德论坛,探讨各种热点问题。 学院采用汉德双语教学,以国际合作的视野,优良的师资和现代化的教学环境,满足对既懂外语又掌握专业的我国年轻后备力量不断增长的需要。学院中方教授多数拥有德国博士学位,或具有多年留德经历。外方教授多为德国著名学府的知名教授。学院通过世界顶级企业的高级主管介绍企业运作经验,主持生动有趣的研讨会等多种教学形式,着重培养具有现代科学管理能力,懂得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工程师和经济工作者。中德学院和德国著名高校的双硕士学位项目声名卓著、成果丰硕。多数学生有机会获得奖学金赴德国高校进行专业学习、进入著名跨国企业参加实习或撰写硕士论文。这些通晓两国文化的毕业生正在步入中德两国顶尖企业,成为栋梁之材。
  交通路线
  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到达中德学院:  火车站出发:从北广场乘115路公交车到赤峰路站下;或者乘轻轨坐五站到赤峰路站下,这里乘出租车到中德学院只有五至十分钟的车程。 人民广场出发:乘123路到巴士一汽站下。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