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沿革
1957年建立人口地理研究室,是教育部第一次批准的全国18个研究室之一,也是我国解放后建立的第一个人口研究机构,1958年因历史原因撤消。1976年开始人口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81年恢复设立人口研究室,1983年经教育部批准扩建为人口研究所,1985年列入"中国大学人口学研究与培训"项目单位,并获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的资助。1986年开始招收人口学专业的硕士生。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被授予人口学博士点,成为全国第四家具有人口学博士点的人口研究所。
首任所长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地理学家和人口学家胡焕庸先生,他为人口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目前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在人口地理、人口社会、人口经济及区域人口规划和国际迁移与侨务研究方面积累了系统化的研究成果,人口地理研究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老龄化与社会保障、新移民与侨务政策等研究领域也位居全国前列。
教学招生
目前,人口研究所拥有人口学博士点和硕士点,同时也是人文地理学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硕士点的教学点之一。每年招收人口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的博士生,人口学、人文地理学和人口资源经济环境学的硕士生,以及继续教育学院人口学劳动经济和社会保障大专生。目前在读博士研究生20人,硕士研究生33人,人口学劳动经济与社会保障专业大专班学员110人。
科研实力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现有专职、兼职研究人员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讲师4人,科研实力雄厚。在国内同类研究机构中,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力量均居前列,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到2010年,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余项,部委与省市级课题60余项,主持、参与海外院校、基金项目30余项,省部级以下招标及委托项目20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20多本,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已获得省部级奖20余项。在多次省部级人口学相关优秀学术成果的评奖中,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的获奖数量和等次均名列同类研究机构前列。
研究特长
优势一:人口地理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系国内高校最早成立人口地理研究的学术机构。人口地理是本学科点长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前辈胡焕庸教授为学科创始人,先后形成了张善余教授、朱宝树教授、丁金宏教授、高向东教授等一批骨干研究力量,出版了《中国人口地理》、《世界人口地理》等一批学术经典,并在人口迁移流动与城市化,城市人口容量与分布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研究特色,成为国内人口地理学研究的高地。
优势二:老龄化和社会保障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是国内最早从事人口社会学研究的单位之一,老龄化与社会保障方向的研究实力居于全国前列。在该学科方向创始人桂世勋教授的带领下,通过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形成了吴瑞君教授、黄晨熹副教授、梁翠玲讲师、陈丽梅讲师和郑雄飞等组成的中青年学术梯队。先后承担了1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的相关课题研究,出版了国内第一本《人口社会学》专著,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农民工的社会保险等方面发表了不少创新性的成果,在社会政策与社会救助方面也有一些较高质量的成果,在同行之中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
优势三:新移民与侨务政策研究。1998年我院人口所与上海市政府侨办、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联合设立上海市国际人口迁移与发展研究中心,以桂世勋教授、骆克任教授和吴瑞君教授为主,主要从事新移民与侨务政策相关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务院侨办、上海市政府侨办、上海市侨联、上海侨务理论研究中心公开招标或委托课题20多项,已经成为上海侨界的主要研究基地,两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省部级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7项成果获上海市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在国内侨务理论实践研究方面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优势四:政府公共政策决策咨询研究与实践。立足上海和长三角,面向全国,为国家及地方政府宏观经济社会政策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始终是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坚持的一项原则。近年来,承担了100多项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决策咨询课题,为上海市乃至国家的相关部门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政策建议,优势和特色明显,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多名科研人员被聘为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决策咨询专家,多项研究成果被政府有关部门采纳,曾获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为推动国家及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