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化学生物学(芳香杂环)重点实验室的前身华东理工大学药物化工研究所成立于1992年初。成立伊始,即以"诚信团结,追求卓越"为理念,坚持以创为主,创仿结合,坚持基础理论与工程开发相结合,形成了目前这支有活力、有朝气的以“技术报国”为己任的、由平均年龄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组成的高学历、高效率的科研团队,并已经成为我国在农药化学及芳香杂环化学生物学领域主要的研究团队之一。2001年经批准,成立上海市化学生物学(芳香杂环)重点实验室 。
上海市化学生物学(芳香杂环)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芳香及杂环的化学生物学与技术的研究,研究主要涉及生物性能功能芳香杂环(如生物功能染料、绿色化学农药)分子多样性衍生合成、定量构效关系与合理分子设计,生物筛选评价,生物作用机理,先导与靶标的相互关系。
主要的研究方向:
1.昆虫控制的化学生物学 ;2.荧光传感的化学生物学;3.活性分子构建的方法学
昆虫控制的化学生物学包括的具体内容是:
a)高效杀虫剂与作用机制及靶标 ;b)昆虫调节剂与作用机制及靶标;c)昆虫调控的化学生态学
荧光传感的化学生物学包括的具体内容是:
a)细胞凋亡的抗癌先导与作用机制及靶标 ;b)细胞荧光传感及作用机制;c)细胞激活及作用机制与应用
活性分子构建的方法学包括的具体内容是:
a) 先导的组合合成衍生及生物测试;b)先导的多组分合成衍生及生物测试;c) 先导的氟化学新方法及及生物测试
重点实验室(研究所)承担了多项来自国家、各部委、各省市的纵向基金项目及横向应用开发课题。项目包括国家、各部委、各省市的优秀或杰出人才基金、纵向基金及横向应用开发。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973”项目二项,作为依托单位承担国家“863”项目三项。多次获国家、省、市各级科研奖励,获2002年度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3年度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SCI论文一百余篇,在十几个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交流了论文,多次应邀在国际、多国以及海峡两岸的相关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
近年来,通过强化与企业及校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先后建立了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上海基地仿生农药研究室、华源生物性能染料联合研究室等联合体。近五年来已培养了二十多名博士研究生,七十余名硕士研究生。
重点实验室 (研究所)现有固定研究人员十人,其中长江学者一人,教授六人、副教授四人,博士生导师五名,另外还有三名客座教授和2名外聘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