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点简介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院校信息 >> 专业介绍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点简介

考研试卷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点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是河北师范大学重点学科和河北省省级重点学科。该专业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经过十几年的建设,本学科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学术造诣深、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群体,在国内同专业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该专业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3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4人;46岁以上教师6人,36—45岁6人,35岁以下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学位者4人。教师分别毕业于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学校。该学科始终以提升专业研究的综合实力为目标,注重科研立项,突出研究特色,取得了显著成绩。2003年以来,本学科教师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6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高校理论战线》、《学术交流》、《学术界》、《道德与文明》、《理论探讨》、《河北学刊》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120余篇。承担各级科研课题3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15项,支配科研经费50多万元。获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3项。
该专业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正确的理论研究方向,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研究和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富于创新精神,能够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宣传和党政工作的专门人才。开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等课程。截至目前,本专业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90多名,分布在国内党政机关、高校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三年有十几名应届硕士毕业生考取博士学位研究生。
目前该专业主要设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发展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三个研究方向,在覆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集中于重要学术领域,形成了体系稳定、特色鲜明的学术传统。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发展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是本学科实力突出、潜力深厚的研究方向。该方向有导师5人(李士菊、程新英、李素霞、赵丽欣、代俊兰),全部为教授职称,其中博士1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2人,队伍学科、年龄、学缘结构合理。本方向的研究特色是,在注重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利用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的研究成果,对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复杂性、社会各因素间的内在关联性做全方位把握。同时,从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的交织与贯通中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创新:一方面,以社会发展实践尤其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新问题与新特征为经验基础,从而发掘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发展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立足于更宽阔的理论背景,从理论与实践的关联中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在当代的创造性发展、当代价值。
近五年来,本方向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项,出版学术专著7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高校理论战线》、《当代思潮》、《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理论探讨》、《学术界》、《道德与文明》等核心期刊上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有多项成果获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确立了一定的学术地位。(1)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与宗教道德教育研究方面成绩突出。其特色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文本研究,深入挖掘和探讨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理论内涵及其时代意蕴,服务于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李士菊教授主持相关内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理论研究”、“无神论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价值”2项,其专著《科学无神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当代阐释》(均为人民出版社出版),分别获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一等奖,并在“光明日报”等多种国家级期刊上都见书评。其《由“宗教批判”到“政治批判”再到“经济批判”——马克思创立科学无神论的艰苦历程》、《从“历史”走向“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时代精神》、《以人为本与科学无神论的宗教发展观》等文章,均发表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反响。(2)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在当代的发展方面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果。其特色是不同于纯文本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框架,而是以历史实践与时代特征为背景条件,以传统的与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的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等多元社会发展理论的碰撞、交织、承接为宽阔的理论背景,透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思想在其中的吸纳与超越,揭示其深厚的理论内涵及其“当代性”,展示其在当代的创造性发展。程新英教授的专著《发展的意蕴:发展观的历史嬗变与科学发展观的时代价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相关的理论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反响,在结项鉴定中被评为优秀,并获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其《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考察》、《现代性视野中的发展问题》等文章,李素霞教授的《历史规律与主体选择》、《主体超越性与社会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是“经济唯物主义”吗?——恩格斯晚年五封书信初探》、《论历史发展的主体性与客观性》、《社会主客体及其关系》等一系列相关文章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发展进行了研究,均发表重要期刊上,多次被转载,产生了较好的反响。(3)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中的问题意识及问题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其特色是立足于社会发展中的交往实践、发展实践、人的发展等问题在当代的新变化,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中相关内容的研究,发掘其理论的时代内涵及其在当代的新发展。李素霞教授的专著《交往手段革命与交往方式变迁》(人民出版社)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交往理论与交往实践及其在当代的发展进行了研究,产生了较好反响,该成果获得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其参与和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谐范畴与当代社会发展》、河北省社科规划项目《网络交往与人的全面发展》都有丰厚成果发表,其《交往与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交往手段革命与人的发展》、《交往合理性探微》、《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述评》、《当代交往革命的文化效应》、《社会历史哲学视野中的交往问题》等文章,程新英教授的《资本的逻辑与当代社会发展困境》、《评新自由主义的自我价值辩护》、《风险社会及发展中的风险》等文章都是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均发表在重要期刊上,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方向在研究重点上不断拓新,显示出宽广的学术前景。
2、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是本学科的传统强项,在学界居于重要地位。本研究方向有导师4人(林广瑞、孔德威、唐国增、赵慧芳),全部为教授职称,其中博士1人,硕士2人。该研究方向的特色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基础,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侧重研究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问题。一方面,突出时代性。在当代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方面,能够紧跟国际前沿的研究步伐,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努力追踪、深入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动向、新问题,特别是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求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与中国经济发展实际密切结合起来,总结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和规律,探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和借鉴意义,积极为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提供政策咨询建议。
近几年来,本方向结合中国国情,借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方法,在现代产权理论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资本论》与当代、劳动就业理论与政策、民营经济发展、产业组织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集体攻关,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在国内同领域中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近五年来,该方向先后承担了河北省社科规划项目“产权理论与所有制理论创新”、“河北省企业信息化建设战略与对策研究” 、“劳动就业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我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和“河北省民营企业成长与演进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研究”5项;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基金项目“河北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证研究(重点)”、“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农村教育发展战略研究”2项;省教育厅基金项目“我国企业信息文化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创新研究”和“WTO框架下的中国外资监管制度构建问题研究”等;河北师范大学重点科研项目“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创新研究”、“企业理论方法论比较研究”、“劳动价值论在知识经济时代适用范围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公用事业价格制度创新研究”、“公私经济消长研究”和“劳动就业质量研究”等;以及多项横向课题。先后出版了《劳动就业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知识经济与企业战略选择》、《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通论》等学术专著和教材6部。同时,在《经济学动态》、《光明日报》、《高校理论战线》、《经济评论》、《当代经济研究》、《教学与研究》、《政治经济学评论》和《社会科学战线》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科研成果获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多项。
3、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本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在学界具有较大影响。该方向是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为适应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的需要、实现民主法治国家的目标而设置的。该方向拥有一支以中青年学者为主体的学术队伍,共有导师4人(姜密、赵立新、毕连芳、刘云升),全部为副教授职称,其中博士3人,硕士1人。该方向侧重研究两大主题:一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法制现代化。其研究特色是:(1)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基本观点,洞悉当今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2实事求是地分析中西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并将其研究与中国法制现代化结合起来,剖析目前法制建设之难点和各种腐败顽疾背后的传统因素;(3)立足实践,坚持以实际法律问题为中心,以传统法律文化为视角,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分析,用法律、政治、文化等领域中的新成果来深入探讨民主与法制问题,从而加快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改革的进程。二是中国法制史。其研究特色是:(1)注重研究中国历代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在研究视角上,将法律作为制度变迁的一个层面,将法制变迁置于中国社会变迁的宏观视野内,以法制变迁对中国社会、经济之发展作为研究的基本线索,利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变迁理论来探讨法制变迁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2)全面把握中国法律发展的基本脉搏,着重研究唐宋、明清时期的法制特点,并深入探讨近代以来西方思想和制度的引入以及法制的移植和本土化问题;(3)在研究中国法制史的过程中,亦注意中外比较研究,尤其是对东亚法律问题的研究,从而能够更清楚地认识中国法制的地位;(4)本方向的优势:目前河北师范大学亚欧法律研究中心已经与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及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的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了多层次的合作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同时,该方向成员通过访学和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等形式,不断拓宽研究视野,形成欣欣向荣之研究氛围。
近几年来,该方向先后主持和参与司法部基金项目“执政党执政方式的宪政解读”1项;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论宪法的利益调整功能”、“和谐社会法治保障机制研究”、“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法律问题研究”等3项;河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唐宋时期国有土地的法制变迁与社会经济发展”、“日本违宪审查制度研究”、“民国时期法官制度研究”等3项;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法制变迁与社会经济发展”、“日本法的发展与外来法”和“中国近代法官群体的物质待遇分析”3项;以及河北师范大学研究项目“日本社会保障法研究”(重点)及“民国前期法官独立审判制度研究”等2项。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宋代“系官田产”研究》、《唐宋法制变迁研究》、《日本的法律继受与法律文化变迁》、《近代东亚的社会转型与法制变迁》、《人类法律文化的丰碑》、《农民权利及其法律保障问题研究》等13部。在《历史研究》、《史学月刊》、《厦门大学学报》、《甘肃社会科学》、《河北法学》、《理论月刊》、《河北学刊》等学术期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学术成果丰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制理论的研究领域处于前沿地位,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在近几年的建设中,该方向将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不断吸收青年骨干教师加入到队伍中来,不断提高学术队伍的科研水平。在研究重点上也不断拓新,显示出宽广的学术前景。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