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是哲学的二级学科,2005年12月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河北省地方院校唯一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该学科现有学术梯队12名。职称结构:教授5名,副教授4名,讲师3名。学历结构:博士2名,硕士4名,本科6名。年龄结构:35岁以下4名,35至45岁4名,46至55岁3名,56至60岁1名。学缘结构:政教毕业3名,数学毕业4名,物理毕业2名,化学毕业3名。其中学术带头人2名。近年来该学科成员共出版著作2部,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绝大多数发表在《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等全国性核心期刊上。共承担科研项目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6项,其他项目3项,获得科研经费近30万元。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2项。目前在校研究生9名。
目前该学科设有科学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思想史三个研究方向,形成了自身稳定的体系,具有鲜明的特色。
1、科学哲学
本研究方向的特色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科学哲学、现代科学成果为基础,以探索科学哲学的范畴和规律为目标,研究适合于自然界和科学发展的基本范畴和规律。我校的科学哲学教学与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1962年就读于中央党校自然辩证法研究班的李梦醒、周谨等老教授,曾多年从事科学哲学的教学与研究,为我们营造了良好的研究传统和学术氛围。近年来,我们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系统科学的新成果,提出了以联系范畴为基础来建构辩证法理论的新形态,从而带动科学哲学理论的创新,取得了较大的理论突破。学术带头人、硕士生导师韩来平教授,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全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近五年来,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三项,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全国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1篇,获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特别是《科学价值转向过程中的几个疑难问题》一文,就科学价值论转向过程中“科学→价值”的科学进步模式进行分析,指出了这一模式所面临的困境,并指出这种转向过程中所面临的疑难不仅迫切要求科学哲学走出传统狭隘的认识论研究视野,还应对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技史学、科学社会学等元科学进行合理的裁剪与整合。得到了科学哲学界的高度评价。硕士生导师傅德本教授,长期从事科学哲学范畴的研究,提出应从时间与空间、变化与联系、过程与结构等不同角度上来描述事物及其运动,辩证法不但要讲矛盾论,而且要讲联系论、系统论、层次论。近五年来,在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其中多篇论文都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受到学术界的好评和肯定。
2、科学技术与社会
本研究方向的特色是:以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社会学为基础,以探索科学技术与社会诸因素之间的互动规律与机制为目标,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相互关系。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进行基本理论研究的同时,注意追踪科学与社会的热点问题,坚持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取得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从教育-科技-经济的互动关系出发,深入探讨了教育、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高度相关性;系统分析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的科学技术观及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探讨了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哲学观念的深层影响,并为河北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政策咨询和科技管理决策服务。硕士生导师张继光教授,是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分别探讨了产权制度、知识资本、创新预期价值、创新观念等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近五年来,在《经济问题》、《理论探索》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承担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1项。硕士生导师邢志强教授,长期从事信息化研究,分别探讨了我国信息化指数测度研究、河北省信息化水平分析等问题。近五年来,出版专著1部,分别论文3篇,获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
3、科学思想史
本研究方向的特色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科学发展的历史为基础,以探索科学演化进程中科学家思想活动为目标,研究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的思想、方法及其对科学历史进程的影响。科学思想史是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的基础,研究科学思想史,有助于促进科学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研究,促进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邓明立教授,是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近、现代数学思想史的研究,特别是对非欧几何思想史有深入的研究。近五年来,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10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承担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1项。韩来平教授对科学思想史也有深入的研究,发表的《爱因斯坦的数学信仰》一文,受到科学史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