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硕士点学位授予权于1998年被正式批准,1999年开始招生,已培养硕士研究生50人,在校生34人。依托河北大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点及河北大学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培养博士2人、博士后1人,在读博士生5人、博士后1人。经过近10年的建设,本学位点形成了以有机合成、物理有机、应用有机和化学生物学等传统学科与新型交叉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向,开展了与生物、制药、材料、环境等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紧密结合河北省化工制药的经济发展方向,并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支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能够团结协作的学术队伍,形成了一种严谨而活跃的科学研究氛围和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承担横向课题7项,科研经费达150万元。在《Tetrahedron》、《Tetrahedron Lett.》、《Chem. Commun.》、《Synlett》、《Heterocycles》、《Green chem》、《中国科学》、《有机化学》等国内外核心专业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申请专利7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9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课题7项,横向课题5项。现有以下4个研究方向:
1.有机合成化学
有机合成化学是有机化学乃至化学领域最具有创新性的学科,它不仅从概念、理论和方法诸方面丰富和发展有机化学,亦是化工、制药等相关产业的科学基础。主要开展具生物活性的杂环类、糖类衍生物及光、热敏等功能有机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较系统研究了非经典条件诸如超声、微波和光辐射下的有机合成、固相有机反应及合成方法学,研究了在Lewis 酸作用下,水溶液中Mg、Al、Zn、Mn等金属对芳香醛的还原偶联反应,有效地改善了反应的化学选择性及立体选择性,开拓以蒙脱土为代表的固体酸类非均相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率先在国内开展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先后完成甾烷、萜烷等多个系列五十多种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合成与鉴定。
2. 物理有机化学
物理有机化学是用物理化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反应机理与活泼中间体、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和超分子化学的学科,从中寻求规律,指导设计合成新的物种,预见和发现新的有机化学现象。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有机声化学、微波辐射有机化学、固相有机反应及反应机理。先后完成超声辐射下取代海因、芳叉羰基化合物、邻二醇的合成及其机理的研究,无溶媒及微波促进的杂环化合物合成、冠醚合成,光引发合成片呐醇及固相光化学反应研究及新型光致变色化合物在不同介质中的变色性能及变色机理等。
3. 化学生物学
化学生物学是由化学、生物学和医学全面交叉结合的新兴学科,其核心是利用化学,特别是有机化学知识,通过研究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在分子水平上探索和调控生命及其过程。本方向重点开展糖类及核苷类似物、含氮杂环衍生物及金属配合物等生物活性小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天然产物的分离、结构鉴定及活性评价;进一步利用生物化学或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其与特定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及与细胞的识别作用,发现新型药物先导化合物。提出了一类新的淀粉酶抑制剂类降糖药物及拟转录酶抑制剂类抗病毒药物结构模型,设计合成了系列氮杂糖苷类衍生物及新型光敏核酸标记试剂,制备了多功能光化学基因识别材料;较系统研究了金属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理,在细胞水平上研究了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及中药抗骨质疏松作用的物质基础以及作用机制。
4.应用有机化学
应用有机化学是将有机化学所特有的创造性和科研成果的开发与推广应用相结合,以有机中间体的合成和应用为目标,从事有机化学品的开发和推广。本方向主要进行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及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合成应用研究,重点开展医药、农药、染料、有机功能材料、催化剂、食品添加剂及其中间体等的合成方法、工艺及应用研究。成功开发了固定床连续合成哌嗪系列化合物的新工艺,完成了治疗结核药物盐酸乙胺丁醇及受阻胺类光稳定剂GW-944的工业化合成工艺;在后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的设计、合成、结构表征及其在烯烃聚合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和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