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培养方案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院校信息 >> 专业介绍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培养方案

考研试卷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30501 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学术作风。
  2.能够比较科学、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研究的高校教师、研究人员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应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应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
  3.身心健康。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隶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门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学科。它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研究它在世界上的传播与发展,特别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同时把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主要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分门别类的研究不同,它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这三个组成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揭示它们的内在逻辑联系,从总体上研究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给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概念,并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现实社会问题、认识问题和科学发展中的问题。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如下:
  1.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发展
  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2.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意义、规律和方法。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硕士生的培养方式为导师负责制,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可以相互交叉。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一般要求在前一年半修满所要求的学分。
  2.硕士生培养实行学年制,学制2.5年。硕士生的在校学习年限为2~3.5年(含休学)。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大类,学位课分为公共学位课、基础理论课、专业学位课,非学位课分为选修课和必修环节。硕士生在校期间,应修最低学分为2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8学分,基础理论课不少于4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5学分,选修课不少于5学分,必修环节4学分,最高学分不超过34学分。学分积要求是学位课学分积不少于51,选修课学分积不少于15,总学分积不少于66。
  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考核方式
公 共 课
100403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32
2
 
 
人文分院
B
1004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6
1
 
 
人文分院
B
101201
公共外语
64+32
4
 
外语系
A
100004
专业外语
16
1
 
√ 
 
 
B
基础理论课
110405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32
2
 
 
人文分院
B
110406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32
2
 
 
人文分院
B
1104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32
2
 
 
人文分院
B
110402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研究
32
2
 
 
人文分院
B
专业学位课
120405
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研究(必选)
32
2
 
 
人文分院
B
11040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
32
2
 
 
人文分院
B
11040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专题研究
32
2
 
 
人文分院
B
120406
毛泽东思想专题研究
32
2
 
 
人文分院
B
    修    课
130408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人文分院
C
130409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研究
32
2
 
 
人文分院
C
130410
社会学专题研究
32
2
 
 
人文分院
C
13041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发展专题研究
32
2
 
 
人文分院
C
130412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专题研究
32
2
 
 
人文分院
C
130406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响研究
32
2
 
 
人文分院
C
131201
日语
16
1
 
 
外语系
C
130401
人文社科系列讲座
16
1
 
 
人文分院
C
必 修 环 节
140001
科研(教学)实践
 
1
 
 
 
D
140002
学科前沿报告与学术活动
8次
1
 
 
D
141801
科技写作
16
1
 
 
学报编辑部
C
141501
信息检索
16
1
 
 
图书馆
C
补修课程
 
 
 
 
 
 
 
 
 
 
 
 
 
 
 
 
 
 
 
  五、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核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方式A:平时成绩(20%)+闭卷考试(80%)的考核方式;
  方式B:闭卷考试(50%)+课程论文(50%)的考核方式;
  方式C:平时成绩(30%)+课程论文或课程设计(70%)的考核方式;
  方式D:考查。
  六、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也是培养研究生文献阅读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实验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主要环节。要求做到:
  1.学位论文的选题必须着重选择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要充分考虑实验的各种条件、课题的份量与难易程度;学位论文的选题必须在第三学期期中(10月底前)完成,开题报告统一交培养单位办公室。
  2.学位论文必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实践性、实验性的原则,论文内容应以研究生本人从事的实验、观测和调查的材料为主。对所研究的课题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3.硕士生论文科研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4.学位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制度,一般应在第四学期(5月底)进行,汇报学位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遇到问题和困难及时向导师寻求帮助和指导,保证论文顺利完成。
  5.学位论文送审分两批进行,第一批安排在第五学期期中,论文送审截止日为11月10日;第二批安排在第六学期期中,论文送审截止日为4月10日。
  6.论文答辩、学位申请和学位授予参照《石家庄铁道学院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执行。
  硕士点负责人:徐长山    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任立新
              2009年6月15日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