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培养目标:
1、思想品德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具有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严谨求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无条件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业务水平和能力要求: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具有系统的农学、生态学、农业推广、农业与农村持续发展等本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经济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动态,全面掌握持续发展和推广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具备依据区域农业环境资源潜力,定位区域发展的特色和优势,并合理开发利用;整合各种农业技术体系,并扩散普及到农业、农民、农村中去的推广能力;成为促进农村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3、身心健康的基本要求。身体健康,积极向上。
二、研究方向
1、作物增效工程与技术推广
紧紧围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通过作物生产综合技术的创新,开展常规技术的升级改造、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推广应用,逐步摆脱高资耗、低效率和高成本、低品质的传统农业状态,跨上高效率、低投入和高品质、低成本的现代农业台阶,以增强作物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导师:陶佩君、王慧军、薛庆林
2、作物生产工程监测和技术评价
在对区域作物生产(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等条件)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作物生产工程规划、管理、监控、决策、评价和分析等技术研究。
导师:周大迈、甄文超、王贵彦
3、农业技术创新与管理
农业技术创新的概念、分类、过程和管理要素等基本原理;农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和技术选择的决策;农业技术的研发、营销和转移等创新活动环节的管理;技术信息、知识产权、技术创新能力等创新要素的管理;农业技术创新的组织和激励;
导师:张月辰、王志刚
4、区域农业发展与管理
依据某一区域农业资源的特点和优势(人力、自然、社会、经济资源),及农民的发展意愿,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目标,充分利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整合各种农业技术,形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提高和改善农民物质生活质量,以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环境等多方面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导师:李成贵、董海荣、梁卫理、张立峰、刘玉华
三、 培养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课程学习阶段年限为1年,其余时间为论文研究阶段,研究生获得所需学分,完成规定的学术论文要求,并通过论文答辩方可毕业获得学位。
培养方式:全日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