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1.思想品德要求: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具有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严谨求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无条件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业务水平和能力要求:掌握植物学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现代实验技术;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在各自的研究方向能独立地进行本领域的研究工作和实验技术操作,具有科研项目申报和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3.具备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蛋白质与多肽药物的分离与基因克隆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多肽作为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应的制剂学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方向主要是从从动物毒素(蜘蛛毒素)、中草药中筛选分离抗肿瘤多肽、抗菌肽及纤溶酶(溶栓)等多种活性物质,并进行该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2.药源微生物资源与利用
大豆异黄酮又称植物雌激素,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防止骨质增生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等功效。本研究方向的主要内容包括大豆异黄酮转化菌株的分离鉴定、大豆异黄酮的代谢途径、大豆异黄酮转化菌株的发酵工艺等。另外,进行产纤溶酶菌株的筛选与纤溶酶的分离研究。
3.新型农用抗生素
本研究方向的主要内容包括:农用抗生素菌株的筛选和分离,菌株的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16SrDNA序列分析和鉴定;室内抑菌试验,研究抗生素生产菌株及其代谢产物的拮抗作用机制;菌株代谢产物的效价及有效期的测定,以及理化性质等的研究;应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技术手段进行农用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及发酵工艺的研究,包括新抗生素的分离、提取、纯化和组分分析,抗生素的生产工艺、加工工艺、中试条件等的研究,新抗生素体内代谢途径等研究。
4.天然药物分析与应用
天然药物的应用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中药现代化是我国由中药大国转变为中药强国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方向就中药的活性成分提取纯化、药理及有效成分的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
5.药源微生物菌种选育与发酵工艺
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C、四环素、维生素B12等生产菌种的选育与发酵工艺优化。
院系所、专业、研究方向
|
导师
|
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
|
备注
|
002生命科学学院(7528260)
|
|
|
|
|
1007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
|
|
第一组: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407基础生物化学④811药学微生物学
|
复试科目:
生物技术制药
|
01蛋白质与多肽药物的分离与基因克隆
|
朱宝成
韩继刚
袁洪水
王士英
|
|
|
|
02药源微生物资源与利用
|
朱宝成
王秀伶
韩继刚
王士英
|
|
|
|
03新型农用抗生素
|
刘大群
杨文香
李亚宁
|
|
|
|
04天然药物分析与应用
|
王秀伶
陈冠华
刘孟军
朱宝成
|
|
|
|
05药源微生物遗传育种与发酵工艺
|
朱宝成
王秀伶
韩继刚
|
|
|
|
07 动物疫苗
|
王家鑫
|
|
|
|
参考书:《药学微生物学》—周德庆著《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生物技术制药》—朱宝泉著《生物技术制药》
三、培养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课程学习阶段年限为1年,其余时间为论文研究阶段,研究生获得所需学分,完成规定的学术论文要求,并通过论文答辩方可毕业获得学位。
培养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