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大学始建于1902年,是国内创办最早的高等农业院校之一,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先后经历了直隶农务学堂、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河北省立农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等历史时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院校调整中,森林系整建制调整到北京,参与组建了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畜牧兽医系整建制调整到内蒙古,参与组建了内蒙古农牧学院(现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系整建制调整到武汉,参与组建了武汉水电学院(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的前身,现已并入武汉大学)。
学校有3个校区:保定、秦皇岛、定州校区,校园占地19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70万余册;仪器设备值2亿元;附属实验农场330余公顷、林场2700余公顷;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3000余人。在校教职工3000余名,教授及相应职称的321人,副教授及相应职称的621人,博士生导师129人,硕士生导师476人。设有25个学院,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8个博士点,65个硕士点,76个本科专业;具备了全部类别的学生培养体系。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4个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11个省级重点学科,涵盖了“农、工、管、理、经、文、法”七大门类,形成了以农业学科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学校有河北省高校唯一一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山区北方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基地、试验站),18个省级科研机构。“十五”以来,承担国家“863”专题、“973”专题、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等各级各类项目2442项,鉴定科技成果293项,其中220多项达国际先进水平;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76项,其中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北省省长特别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16项。获奖等级、数量和获奖率连续八年在全省高校中居前两位。出版《河北农业大学学报》、《Frontiers of Agriculture in China》等学术期刊。
学校建成国家、省级精品课程数十门,省级精品课程位居河北高校第一。建成多个国家一类、二类特色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十余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本科教育创新高地和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1989年以来,共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57项。
学校秉承“非实习不能得真谛,非试验不能探精微”的办学原则,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相结合;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1979年,师生深入太行山区,开创了享誉全国的“太行山道路”,凝结成“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太行山精神”,形成了“崇德、务实、求是”的校训,受到国务院、国家有关部委、省委省政府的肯定与表彰。近年来,围绕深化和拓展“太行山道路”,先后建立校级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50多个,并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办学,与石家庄赵威化肥有限责任公司、保定市同兴农业科技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进行校企合作,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发展。
学校与16所国外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和校际合作关系,已开始招收外国博士留学生。通过“援外技术培训班”先后培训发展中国家学员158名。
1998年,学校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教育部党组授予“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校”;2001年,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被河北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2004年,被河北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北省先进集体”,学校从2000年以来连续五次被河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北省文明单位”,2008年,学校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授予“第四届全国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先后数次被河北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等单位授予“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高校”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