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研究生招生入学
同等学力加试《微机原理》考试大纲
考试课目代码:TZ02
考试科目名称:微机原理
第一部分 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课程目标
《微机原理与应用》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技术基础课。
二、基本要求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关微型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掌握汇编语言的指令及编程应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编程能力。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基础
1.复习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
2.掌握ASCⅡ码与BCD码。
3.理解微型计算机基础。
4.掌握计算机的组成,清楚计算机的组成和指令工作过程。
第二章 微处理器8088/8086
1.掌握CPU的组成和发展特点
2.正确认识8088/8086的特点、存储器组织和学习该CPU的意义。
3.正确认识两种组态,读懂时序
4.掌握寄存器的功能,“段”的划分,地址的类别及相互间的关系。
第三章 80X86系列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
1.充分认识学习寻址方式的意义和重要性,掌握寻址方式
2.掌握8088/8086的指令系统
3.了解指令系统的发展
第四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1.了解不同语言间的异同。
2.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3.学会使用DOS调用功能
4.掌握常用的伪指令
第五章 存储器技术
1.掌握存储器的分类、特点和选用
2.掌握半导体存储器及其与总线的连接方法及其存储空间的分析。
3.了解高速缓冲存储器和虚拟存储器的概念
4.了解现代存储技术
第六章 输入输出的接口技术
1.正确认识计算机接口的作用和功能
2.掌握接口、端口和端口编址的概念
3.掌握CPU和外设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基本方式和接口原理
4.掌握端口译码的分析、设计和基本的接口设计方法。
第七章 DMA控制器Intel8237A
1.进一步加强DMA传送概念的学习
2.正确认识DMA控制器的作用和工作过程8237A的工作原理和8237A的应用
第八章 中断技术
1.结合己有的断中概念正确理解8088的中断、中断类型码、中断向量、中断向量表及其关系。
2.学会合理使用中断技术
3.结合PC/XT、PC/AT的中断学习掌握8259A的功能及应用方法。
第九章 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
1.深入认识可编程接口的特点和应用。
2.掌握8253的工作方式和特点。
3.掌握8253的编程方式和应用
第十章 并行接口及应用
1.结合I/O的内容,进一步认识接口的作用和重要性;
2.通过对8255A的学习,全面掌握并行接口的特点和应用;
选用教材意见
《微机系统原理与接口技术》.编著:朱庆保等.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8月。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1.考试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
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
较低要求——了解;
一般要求――理解、熟悉、会;
较高要求――掌握、应用。
2.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是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来确定的,根据本大纲规定的各种比例来组配试卷。
(2)各章考题所占分数大致如下: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基础 约占5%
第二章 微处理器8088/8086 约占10%
第三章 80X86系列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 约占10%
第四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约占15%
第五章 存储器技术 约占15%
第六章 输入输出的接口技术 约占5%
第七章 DMA控制器Intel8237A 约占5%
第八章 中断技术 约占15%
第九章 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 约占10%
第十章 并行接口及应用 约占10%
(3)其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级,每份试卷中四种难易度,试题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
(4)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了解(知识)”占15%,“理解(熟悉、能、会)”占40%,“掌握(应用)”占45% 。
(5)试题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述题和应用题四种。
(6)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7)题型举例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
计算机能直接认识、理解和执行的程序是_______。
A. 汇编语言程序 B. 源程序 C. 高级语言程序 D. 机器语言程序
计算机的字长越长,一个字的能表示的数据精度越高;在完成同样精度的运算时,则处理速度______。
A. 不变 B. 越低 C. 不一定 D.越高
外存储器和内存储器相比,其特点是______。
存储容量大、存取速度快、断电不丢失信息
存储容量大、断电不丢失信息、信息无需调入内存即可被CPU访问
存储容量大、存取速度慢、断电不丢失信息
存储容量大、断电丢失信息、信息需调入内存即可被CPU访问
CPU对存储器完成一次读写操作所需要的时间为一个____。
A. 指令周期 B. 时钟周期 C. 总线周期
8086工作在最小模式下,当M/IO =0 RD=0,WR=1时,CPU完成的操作是______。
A. 存储器读 B. I/O读 C. 存储器写 D. I/O写
若256K的SRAM具有8条数据线,则它具有_____条地址线。
A.10 B.18 C. 16 D. 17
微机的控制总线提供( )
A.数据信息流; B.存储器和I/O设备的地址码;
C.所有I/O设备的控制信号; D.所有存储器和I/O接口的控制信号
微机的地址总线控制功能是( )
A.用于选择存储器单元; B .用于选择进行信息传输的设备;
C. 用于传送要访问的存储器单元或I/O端口的地址; D.用于选择I/O端口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记忆部件,它主要用来( )
A.仅存放数据; B.存放数据和程序; C.仅存放程序; D.存放微程序。
采用( )方式时,两台微机可同时进行双向数据传送。
A. 异步 B. 全双工 C. 同步 D. 单工
填充题(每空1分, 共35分)
8088是一种_______位微处理器,它对外的数据总线是_______位的 。
8088具有_______位地址引线,可直接寻址_______字节。
CPU与外设数据传送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现8259A芯片之间的级连,使得中断源可最多由_______片扩展至 _______级。
D/A转换器是计算机或其他数字系统与模拟量控制对象之间联系的桥梁,它的任务是将离散的_______转换为连续变化的_______。D/A转换的基本原理是 _______。
8255芯片的WR/信号线的意义是向8255某口_____数据
PC计算机中断向量表放在存储器的_______单元开始,共占____个单元. 8088的中断系统采用向量中断机制,一共可处理_______个中断。类型10H的中断向量在存储器的________单元.
8250的可编程能力主要表现在:数据位可在____位,____位,____位,_____位范围内选择.校验位可选择____校验,____校验或_____校验. 停止位可在____位,____位或____位范围内选择.
计算机在处理模拟量时,一般先利用_______元件将它们转换成模拟电压或电流,再用_______将它们转换成数字量。
CPU从主存取出一条指令并执行该指令的时间称为_______,它通常用若干个 _______来表示,而后者又包含有若干个 _______。
当CPU进行数据输出时,DT/R#信号为_______;当CPU进行数据输入时,DT/R#信号为_______。
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 15分)
简述8086 CPU的最大模式与最小模式有哪些主要区别?
简述DMA传送流程。
简述实地址方式时物理地址的形成,有一个程序段在开始执行前,(CS)=89F0H,(IP)=2C58H,请问执行该程序第一条指令的实际物理地址是多少?
应用题(本题共30分)
(5分)以8位A8H-67H减运算为例,写出判断CF标志和OF标志位的过程。
(9分)设有一个具有14位地址和8位数据的存储器,问
该存储器能存储多少字节的信息?(3分)
如果存储器由8K×4位RAM芯片组成,需要多少片?(3分)
最少需要多少位地址用于芯片选择?(3分)
(16分)按以下几方面分析
指出是何种传送方式(2分)
8000H和8001H分别是什么端口地址(1分×2=2分)
D0表示的是什么信息(2分)
结合程序阐述接口电路的工作过程(4分)
为程序做注释(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