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祥军,新疆乌鲁木齐人,人类学博士。
2000年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英语专业;2007年获新疆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民族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人类学博士学位。
主要科研成果:
1. 移动的游牧社会组织功能及实践意义,内蒙古社会科学,2010(3)。
2. 生计变迁下的环境与文化,开放时代,2009(11)。
3. 游牧社会与物种多样性保护,新疆社会科学,2009(6)。
4. 传统游牧与乌伦古河可持续发展,新疆大学学报,2007(4)。
5. 传统游牧管理制度与草原生态,载于长青等主编:《中国草原与牧区发展》,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年。
6. 卡尔-海因兹·科尔:《早期国家中的作为“通用语言”的仪式》,载王霄冰等主编《文字、仪式与文化记忆》,民族出版社,2007年。
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
1.参与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天山—阿尔泰山游牧文化的调查与研究,立项编号:2009JJD770033。
2. 参与国家社科项目:阿尔泰山游牧民族生态文化研究,立项编号:09YJA850018。
3. 参与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游牧与草原生态保护案例研究(2009年)。
4.参与国家社科项目:都市化过程中文化的生产与民族认同,立项编号:01CMZ005。
获奖情况:
2009年11月,获中山大学2008—2009学年优秀研究生。
2008年2月,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2007年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2007年11月,获“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
2007年5月,获新疆师范大学2005——2006学年度优秀研究生。
学术活动:
2010年研究生论坛:当代亚洲人类学,香港(2010年1月)。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昆明(2009年7月)
第23届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北京(2009年7月)
“北亚草原的贫困、脆弱性与弹性”研讨会,北京(2009年4月)
“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广州(200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