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孙文宪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院校信息 >> 专业介绍 >> 正文 华中师范大学孙文宪

考研试卷库
华中师范大学孙文宪

  孙文宪,男,1947年5月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籍贯为四川剑阁。1982年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湖北省文艺学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国家级精品课程“文艺学系列课程”负责人。
  主要研究方向:文学基础理论、文学批评学、马克思主义文论
  承担课程:
  本科:文学理论
  硕士: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马克思主义文论;文学理论专题研究;文学批评文本选读
  博士:语言哲学与现代批评;文学批评方法研究
  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报》、《马列文论研究》、《江汉论坛》、《学习与探索》、《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西北师大学报》、《长江学术》等报刊上发表的代表性论文有:
  文学理论:《论情感在审美中的意义》、《对更新文艺研究方法的思考》、《文学言说的意指与境界》、《现代新儒家演绎的历史─再说高阳历史小说的语境》、《跳出雅俗看金庸》、《作为虚构的意识形态的文学》、《文化研究与“问题意识”》、《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知识状况—以文化批评为视角的反思》、《文学理论三十年:从新时期到新世纪》等;
  文学批评学:《现代批评的策略》、《语言批评的世界-求索于言意之间》、《困惑的世纪之思—试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语言意识》、《语言的痛苦:文学言说的双重困境》、《话语分析:文学言说中的文化选择-语言批评方法论研究之一》、《作为结构形式的母题-语言批评方法论研究之二》、《“以言破言”与“能指优势”-从一个差异看中西文学批评的语言意识》、《语言批评的演变》等;
  马克思主义文论:《论普列汉诺夫美学思想的心理学特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是怎样论述审美的》、《直面现实—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动力与源泉》、《艺术世俗化的意义-论本雅明的大众文化批评》、《批判理论与文化研究的问题意识》、《试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话语的形成》等。
  上述论文多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文化研究》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刊物转载或摘要。
  主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文学理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文学理论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持企业资助项目“台湾作家高阳研究”(完成)
  主持省委宣传部项目“都市大众文化研究”(完成)
  参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十五规划教材、百种精品教材项目(完成)
  参与国家社科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与建构”(完成)
  教育部社科项目《语言批评的知识状况和问题意识》(在研)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子课题”《语言理论与中国文学批评》(在研)
  1993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集体奖,排名第五)
  2001年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2年获国家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湖北省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集体奖,排名第五)
  2002年获国家教育部文艺学系列教材一等奖(集体奖,排名第二)
  2009年获省教学一等奖(集体奖,排名第一)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